梁平 学好用好“两山论” 创新开展“三千工程”
第021版:梁平观察
上一版 下一版 
梁平 学好用好“两山论” 创新开展“三千工程”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12 月 2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科学绿化美丽山川 匠心绘就绿色答卷
梁平 学好用好“两山论” 创新开展“三千工程”

  梁平区城郊的荷塘小微湿地深受市民喜爱。 摄/熊伟

  梁平国家储备林基地 摄/高小华

  核心提示

  行至高梁、心纳平川。梁平区位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叠合部。现有森林8.9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47.3%,拥有湿地面积近2万公顷,湿地率近11%。

  梁平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厚植绿色发展生态本底,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创新开展明月青山·千里林带“三千工程”,打造千里慢行绿道、千里森林廊道、“十百千”小微湿地,建设双桂湖及城周10万亩稻田湿地,实施50万亩国家储备林建设,打造国土绿化示范基地。

  科学绿化美丽山川,匠心绘就绿色答卷。近年来,梁平区聚力创新、唯实争先,在生态林业实践中屡创佳绩,先后获得国际湿地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青少年自然教育绿色营地、国家林草科普基地、全国自然教育基地(学校)等荣誉。

  创新构建“林长+三长”工作新机制

  绿色生态一直都是梁平引以为傲的最厚家底、最亮底色,也是全区必须保护好、传承给子孙后代的宝贵财富。

  “推动林长制工作提质增效,全力做好治林兴林这篇大文章。”梁平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梁平持续聚焦做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有力推进各级林长巡林护林、森林资源高效保护、全域湿地提质提效、科学绿化美化修复、林业产业转型升级、森林火灾预警监测、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等工作,各级林长履职尽责,推动全区林长制工作落地见效。

  2021年5月,梁平全面推行林长制,在全面建立“三级林长”责任体系基础上,创新构建林长制网格护林员队伍,将护林员、监测员、防火员“三员合一”,实行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同时强化职责,网格护林员划片责任包干等细则,梁平全境9.17万公顷林地实现了林长制管理责任全覆盖。

  现在,梁平区又创新构建“林长+三长”工作机制,即与区人民法院联合设立“生态司法保护教育实践基地”,初步构建“林长+司法保护法官”工作机制,及时跟进涉林案件情况;与区人民检察院共商“林长+检察长”协作机制,设立派驻检察官联络室,建立信息共享和线索移送机制;与区公安局联合建立“林长+山林警长”制,构建“区、镇”两级山林警长组织体系,形成打击破坏森林湿地资源违法行为工作合力。

  据介绍,梁平区人民法院还成立生态司法保护工作专班,负责和协调辖区环资案件审理执行、行政执法案件的指导和非诉执行。截至目前,该院已协助集中管辖法院、上级法院办理涉环资案件23件,快速执结生态保护非诉行政执行案件15件,标的额43万余元。

  “把监管责任落实到山头地块,真正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梁平区林业局负责人称,梁平坚持高位推动林长制,充分发挥区级林长示范表率作用,引领乡镇林长、村级林长、护林员加强协同配合,带动有关单位担好推行林长制的部门责任和行业责任,共同解决好林长制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他表示,“我们还将林长制落实情况作为生态报表和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清单的重要内容,动态晾晒比拼各乡镇(街道)工作成效。”

  据统计,梁平连续10年无较大及以上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发生,并在去年夏天高温天气实现“零火灾”目标。

  探索“小微湿地+”获评“国际湿地城市”

  梁平沃野千里、丘陵起伏、六水蜿蜒,是长江北岸一级支流龙溪河发源地,全区拥有408条纵横交错的水系、78座星罗棋布的湖库、80万亩规模壮观的稻田湿地,以及错落有致的塘、沟、渠、堰、井、泉、溪等小微湿地。

  “破壳生态污染,蝶变绿水青山。”梁平区湿地保护中心负责人坦言,梁平一度因为小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源,让这些本应充满灵气活力的“大地之肾”浑浊枯竭、乏光缺神,“全区推动‘全域治水·湿地润城’,努力变昔日污染源为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幸福泉。”

  双桂湖位于梁平城区,湖、塘、溪流、稻田等湿地元素交错分布。但上世纪末盛行的集约化水产养殖经营致使库区部分水质恶化至Ⅳ类,成为令人遗憾的黑臭水库。

  梁平区积极回应群众对高品质城市生活向往,以双桂湖为核心,连通河湖库塘,引水入城,形成近30平方公里“六水蜿蜒、湿地绕城”城市湿地连绵体,实施理水、疏田、清湖、护山、营林、丰草系统治理,实现了“推窗见湿、山清水秀、山水城景交融”的美丽景观。

  现在,双桂湖成为城市发展新热点和绿色城市会客厅,双桂湖生态修复获评重庆市首届生态保护修复十大案例。

  “围绕民之所需、业之所兴,在双桂湖、竹山镇猎神村、安胜镇龙印村、礼让镇川西渔村探索‘小微湿地+’融合发展模式。”梁平区相关负责人称,通过城市实施“引水入城、入小区”织就相互贯通的城市小微湿地连绵体,乡村实施“小微湿地+环境治理、有机产业、民宿康养、自然教育”构建生命共同体,推动与城市品质、生态产业、村居环境融合发展,实现了生态美、产业兴、百姓福。

  如今,梁平湿地面积近2万公顷,已建成典型示范乡村小微湿地400余个,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城区临水而建、人民逐水而居,绘就一幅“青山入城、碧水绕城、良田融城、绿园满城”的生态画卷。

  2022年11月,梁平在《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上获颁国际湿地城市认证证书,成为西南地区唯一的国际湿地城市。梁平“小微湿地+”入选中国履行湿地公约30周年成就展,“小湿地·大能量”被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作为经典案例全国推广,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梁平经验”。

  “三融合”打造50万亩国家储备林基地

  冬日暖阳下,梁平区东山林场成片的储备林里,千亩梁平甜茶基地刚刚建成。未来,梁平还将按照“储备林+甜茶”模式整体发展到5万亩,做大梁平甜茶特色品牌。

  “梁平甜茶既可以做茶,又可以入药,被誉为‘树上的虫草’。”梁平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梁平打造高质量国家储备林基地为规模化发展甜茶带来了机遇。他说:“林下种植甜茶,既丰富了国储林物种多样性,又让林相景观得以改善,还能助农增收。”

  梁平是重庆国家储备林项目首批试点区县之一。2020年1月5日,梁平区与重庆林投公司签订《共同推进梁平区林业生态暨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在2027年前投资15亿元,建成50万亩高质量国家储备林基地,其中新造珍稀树种和速生丰产林5万亩,通过现有林改培、森林抚育培育大径材林30万亩,在明月山改造低效竹林15万亩,打造全市乃至全国国家储备林建设标杆。

  “结合国家储备林建设,我们从林业道路规划、消防水池建设、森林康养发展、人居环境改善等方面发力,实现了‘三个融合’。”梁平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一是与森林质量提升相融合,通过森林抚育、退化林修复、新造林、现有林改培等,精准提升森林质量24.68万亩;二是与城市品质提升相融合,实施城郊重点示范片4000亩、双桂湖及城市周边绿化1000亩、城周彩色森林带1700亩,构建“城在林中、街在绿中、路在树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城市森林景观;三是与林业产业发展相融合,大力实施“农林业+工业+旅游+康养”的产业联动,做强林药、林菌、林茶等林下经济。有序推进森林进入城市、景区、通道、河流、湿地,促进林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目前,整个项目修建林区生产便道、防火通道、生态旅游廊道300余公里,在梁平高新区规划选址了渝东北竹木交易市场和现代化竹木加工产业园,在云龙建成林业科技育苗基地,启动了一批林下食用菌基地、林产品精深加工、生态旅游与林业康养等项目。

  与此同时,梁平区还探索经营权、所有权、承包权“三权”分置新路径,探索以政府为主导、国企为平台,招商吸引社会资本的森林经营投入新机制,探索林业“三变”改革新模式,率先在全市提出“保底租金+采伐分红+就近务工”的流转模式。

  截至目前,全区确权经营面积12.5万亩,完成集体林地流转35.8万亩,发放林地租金4790余万元,实现采伐分红收益1950余万元,带动务工80余万人次,发放劳务报酬约2.9亿元。

  为松材线虫病防治提供“梁平实践路径”

  2017年,梁平区被国家林草局公布为松材线虫病疫区,疫情快速扩散蔓延。但经过综合防治,疫情发生区域得到有效控制,并于2018年出现拐点,连续实现疫情发生小班、面积和病死松树数量“三下降”。

  “病死松树分布呈零星状,没有出现团状、簇状现象。”梁平区相关负责人称,相比2020年,现在疫点个数下降率27.27%;疫情小班数量下降率25.62%;疫情发生面积下降率27.68%;病死松树下降率40.42%。他透露,“通过全面控制、逐步压缩、重点拔除,疫情防控形势实现根本好转。”

  梁平区把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全区“一把手”工程来抓,有效推动行业部门与镇乡基层共抓落实,广泛动员社会参与,依托林长制“人防网”,全面建立“三级林长+网格护林员”林长制责任体系固根本;建设智慧林业,做好松材线虫病感知平台“一件事”,开展疫情鉴定排查、疫木除治清理,实现全过程可视化、智能化管理稳预期,持续升级织密“防控网”。

  与此同时,梁平率先在全国创新推进2万亩松材线虫病防治与马尾松林改培试点,探索多项松材线虫病除治与森林经营结合的具体措施,推进了试点区域森林生态系统质量转化提升,实现了疫木常态化安全利用,增加了森林经营投入渠道,并于今年5月通过了国家林草局组织的专家咨询,为全国松材线虫病防治战略调整提供了“梁平实践路径”。

  此外,梁平还将改培与木材加工、林下种植、林产品加工结合起来,推动松材线虫病防治实现了“变被动防治为主动出击、变采伐治理为综合施策、变焚烧处理为安全利用、变疫情防控为全产业链发展”四大转变。

  “在除治清理上,从三方面打好‘组合拳’。”梁平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一是严把队伍管理关,全区统一采取除治队伍和除治资金“一定3—5年不变”公开绩效承包模式,确保病死(枯死、濒死)松木清理率、除害处理率、除害合格率均达到100%;二是严把除治技术关,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物制宜,严格落实“一疫点一策略”“一小班一方法”,精细化管理开展疫木除治;三是严把“拉网式”清理关,坚持山上不留一株死树、林间不留一根松枝、地上不露一个伐桩、路上不让一节疫木违规运输、农户不见一段松柴、加工厂不见一块松木,确保山上山下“两干净”。

  近年来,梁平区还创新探索智慧林业建设路径,建成森林火情智能监控系统、重庆首个鸟类监测识别智能系统和“智慧林长制”App,形成协同高效的山林资源巡护管理新模式。

  王琳琳 彭光灿 刘东锋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