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抉择
第013版:重报视点
上一版 下一版 
关键抉择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12 月 2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键抉择
——大型文献电视片《重庆谈判》解说词(第一集)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登机时,手举盔式太阳帽与大家挥手告别。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召开。

  1945年8月16日,毛泽东给蒋介石的第一封复电说:“待你对朱德总司令提的六项要求表示意见后,我将考虑和你会见的问题。”

  “唐纵日记”点明了蒋介石给毛泽东第一封邀请电的要害:“如毛泽东来,则可使其就范;如其不来,则中央可以昭示宽大于天下,而中共将负破坏统一之责。”(本版图片均为电视截屏)

  编者按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重庆广播电视集团联合制作,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联合出品的大型文献电视片《重庆谈判》,于12月26日至31日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科教频道及重庆卫视频道同步播出。专家认为,《重庆谈判》史料丰富,故事生动,视角独特,结构严谨,表述流畅,是一部优秀的大型文献电视片。今起,本报连续6天刊登该片解说词,以飨读者。

  序

  1945年上半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在望。5月8日,德国法西斯战败投降。

  在东方战场,中国军民坚持14年抗战,以伤亡3500多万人的代价,与同盟国一道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

  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上,重庆,中国的战时首都,发生了一件轰动国内外的大事。毛泽东率中共代表团就和平建国等问题,同国民党当局进行了43天谈判。

  【采访: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东方学教授 尤里·塔夫罗夫斯基】

  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对于中国和世界来说都面临一个问题,中国将向何处去?

  【采访: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历史学教授 斯蒂芬·麦金农】

  我认为,这是对中共作为一种力量的公开承认。

  【采访:原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常务副主任 杨胜群】

  重庆谈判这个经过和结果,可以说是中国人民对共产党和国民党又一次历史性的选择。

  今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之际,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把目光再次投向1945年的重庆谈判。

  【采访: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原院务委员 陈晋】

  在历史出现变局,而且有可能发生转折的时候,一定要把握住历史发展的大势,抗战胜利人民要求和平民主,这就是历史的大势,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就是把握住了这个历史的大势。

  【采访:原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 李君如】

  重庆谈判给我们启示是多方面的,在我看来16个字最重要:“不畏艰险,敢于斗争,灵活应变,善于斗争”。

  【采访: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长 曲青山】

  重庆谈判给我们的历史启示就是:底线思维至关重要。

  第一集《关键抉择》

  一

  延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指挥中枢和战略基地。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召开。毛泽东在开幕式上说:“我们这次大会是关系全中国四亿五千万人民命运的一次大会。中国之命运有两种:一种是有人已经写了书的;我们这个大会是代表另一种中国之命运。”

  “有人已经写了”的那本书,是指两年前蒋介石署名出版的《中国之命运》。该书强调反对共产主义和自由主义,暗示两年内一定要解决共产党。书中说:“中国的命运,完全寄托于国民党。”

  毛泽东在七大政治报告中,为中国指明了另一种光明的前途,就是废除国民党一党专制,建立联合政府。

  联合政府的主张显示出巨大政治吸引力。在国民党统治区,为应对当局查禁,这种封面是“美军登陆与中国前途”,内容是《论联合政府》的小册子,悄然流传。

  1945年5月5日至21日,就在中共七大召开期间,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也在重庆召开。大会提出的战后政治目标是确保国民党一党统治的前提下“实施宪政”。但会议期间,《论联合政府》报告巧妙而出人意料地送到国民党六大代表手中。

  【采访:孙敬文(时任重庆《新华日报》营业部主任)之子 孙岩】

  采访部得到了国民党的六大(代表)名单,这时候,我爸他们营业部就想办法,说以传单的方式装在信封里,做成了请柬,寄到了六大的会务处。会务处一看都是有名有姓的请柬,就没有拆,直接就来一个给一个,结果一打开一看,是毛主席的《论联合政府》,这事儿可就闹大了。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的存在和发展,一直被蒋介石看作实现其政治目标的主要障碍。他在国民党六大会上宣称,“今天的中心工作,在于消灭共产党!日本是我们外部的敌人,中共是我们国内的敌人。只有消灭中共,才能达成我们的任务。”

  抗战胜利前夜,两种中国的命运,两条不同的道路,摆在中国人民面前。

  二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

  8月8日,苏联宣布对日作战。

  9日,苏联红军进入中国东北,向日本关东军发起进攻。

  中国战场上,中国军民也对日寇展开了大规模反攻。

  9日,毛泽东发出《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当天,他在中共七届一中全会第二次会议上说:“我们的任务有四项,即配合作战、制止内战、集中统一、国共谈判。”

  重启国共谈判,并不是毛泽东临时起意。早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不久,中国共产党就提出国共两党在战后应继续合作。抗战后半期,国共两党的谈判时断时续,毛泽东和蒋介石都曾考虑过两人直接会面来解决国共矛盾。但是,战时的国共谈判因意见分歧太大和国民党的阻挠,毫无结果。

  8月10日晚上8时多,重庆德安里103号“美龄楼”,蒋介石刚做完默祷,忽听得附近的美军驻地传来一阵欢呼声。

  蒋介石问:“怎么回事,为何如此嘈杂?”

  贴身侍卫回答:“听说敌人要投降了。”

  胜利的到来比人们此前预料的要早得多。

  在10日到11日,延安总部朱德总司令发布七道全面反攻命令,限令被解放区包围的日伪军缴械投降。

  为了独占抗战胜利的果实,国民党政府最高统帅部在8月11日一面命令八路军原地驻防待命,一面命令远在大后方的国民党军队“积极推进”。

  向哪里推进?向被解放区军民包围的主要城市和交通线。

  为阻止人民军队反攻,蒋介石甚至还让伪军“反正”后“负责维持地方治安”。

  蒋介石要求八路军“原地驻防待命”,毛泽东起草电文,由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致电蒋介石:“我们认为这个命令你是下错了,并且错得很厉害……因为你给我们的这个命令,不但不公道,而且违背了中华民族的民族利益,仅仅有利于日本侵略者及背叛祖国的汉奸们。”

  受降权成为当时国共双方斗争的焦点。

  8月13日,毛泽东起草评论,以新华社记者的名义发表,驳斥蒋介石的命令是《挑拨内战,破坏世界和平》。

  三

  国民党的反共方针得到了美国政府的大力支持。

  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回忆录中说:“假如我们让日本人立即放下他们的武器,并且向海边开去,那么整个中国就将会被共产党人拿过去。因此我们必须采取异乎寻常的步骤,利用敌人来做守备队,直到我们能将国民党的军队空运到中国南部,并将海军调去保卫海港为止。”

  但是,运兵需要时间,蒋介石想用武力立刻解决中共问题的力量不足,想要发动全面内战还有许多困难。国内,人民期盼和平;国际上,苏联、美国等从各自的利益出发,都表示希望中国能够实行和平建国。

  蒋介石在等待一个出牌的时机。

  1945年8月14日,日本政府正式接受要求其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

  这一天,美国总统杜鲁门给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下达命令,指定唯有蒋介石政府才享有中国受降权。同一天,苏联政府也与国民党政府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蒋介石利用他得到盟国承认的地位,选择了8月14日这个对自己有利的时机,以电报和电台广播方式,向毛泽东发出了第一封邀请电。

  【蒋介石邀请电广播】

  “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

  15日,国民党中央机关报《中央日报》社长和总编辑、总主笔连夜商量这份邀请电的排版刊发。他们三人一致判断:“毛泽东决不会来重庆,我们就可以借此发动宣传攻势,说共产党蓄意制造内乱,不愿和谈。”

  8月16日,《中央日报》要闻版以大字标题刊出新闻:《蒋主席电邀毛泽东来重庆》。

  蒋介石高级幕僚唐纵的日记,点明了其中的要害:“如毛泽东来,则可使其就范;如其不来,则中央可以昭示宽大于天下,而中共将负破坏统一之责。”

  也就是说,毛泽东来与不来都对重庆有利。

  国民党把“球”踢给了延安。

  四

  在抗战胜利的历史转折关头,为应对瞬息万变的局势,毛泽东把办公地点移到了延安枣园的中共中央书记处礼堂。四周的长条椅,轮流坐着来请示工作的干部。

  针对蒋介石突然公开的邀请电文,8月16日,毛泽东为朱德起草了“致蒋介石电”,提出了关于解放区人民军队接受日伪投降、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等六项要求;同时给蒋介石复电说,“待你对朱德总司令提的六项要求表示意见后,我将考虑和你会见的问题。”

  由于朱德的要求不可能被蒋介石接受,实际上复电是把“球”踢回给了蒋介石。

  那么,蒋介石会如何反应呢?

  【采访: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原馆长 厉华】

  这就是我们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抄录回来的蒋介石的日记。这一部分主要是1945年毛泽东到重庆谈判期间,(蒋介石)主要的日记内容。

  看到延安的复电,蒋介石在日记中宣泄了他的极度不满,称“不可名状”。

  但是他又很快调整好情绪,于8月20日向毛泽东发出了第二封邀请电。

  8月21日《中央日报》刊登的这封邀请电,首次披露了盟军对日军的受降规定,称不能因朱德所提的受降要求而破坏对盟军的信守。同时又附录了毛泽东和朱德的复电。显然,这是要将国共关于受降权的斗争,变成中共对于盟军的异议,从而将中共置于盟军的对立面。

  面对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中共中央认为,国民党要立即发动全面内战存在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争取一个和平民主局面的可能性仍然存在。周恩来为毛泽东拟写复电说:“为团结大计,先派周恩来前来重庆。”

  复电写明“先派”,那么毛泽东本人会不会来重庆?国民党派驻延安的联络官四处打探。

  【采访:李克农(时任中共中央情报部副部长)之孙 李凯城】

  说是联络官,有些就是他派来的公开的情报人员。蒋介石第一封电报拍到延安以后,就给他的两个联络官(下令),让他们打探延安的动向。他实际上是想根据共产党的态度,来决定他下一步怎么办。实际上我们通过各种渠道把消息散布出去,就说主席不准备去,所以这两个联络官就一而再再而三给重庆发报,就说毛主席不去。

  吃到“定心丸”后,蒋介石继续向中共施压,8月23日给毛泽东发出了第三封电报促行面谈。

  五

  毛泽东对蒋介石的伎俩看得很清楚。为了争取实现国内和平局面,为了取得政治斗争的主动权,他决定向险而行。

  中共中央在决策过程中,8月23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至关重要。

  中央档案馆保存了完整会议记录。

  【采访: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章百家】

  会议一开始呢,毛泽东就开门见山地说,恩来同志先去谈,我后(去)一下。随后,他全面分析了战后国际国内形势和中国革命发展的道路,提出中国共产党战后力争实现和平的总方针,提出了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并说明了中共对于即将到来的国共谈判的对策和基本部署。可以肯定的是,在召开这次会议之前,毛泽东已经以一个伟大革命家和政治家的胆略和气魄下了要去重庆的决心。

  【采访:原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常务副主任 杨胜群】

  这个会议还作出了第二项重要决议,就毛泽东去重庆以后由刘少奇来代理毛泽东(主席)的职务,主持中共中央的工作,并且为了加强中央的领导力量,推选陈云、彭真作为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保证在谈判出现任何情况,包括一些不测的情况下,中共中央都能正常开展工作。

  参加这次会议的,还有刘伯承、邓小平、陈毅、陈赓、林彪等大战略区的负责人,他们肩负着重要使命。

  【采访:原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常务副主任 杨胜群】

  这个时候,蒋介石国民党已经对我们解放区发动一些零星的局部的进攻,毛泽东布置他们坚决反击,并且说你们在前方打得好,我在重庆就安全一些,你们打得不好,我在重庆就危险一些。你们打了胜仗,谈判就容易一些。这就说等于是在军事上做了相应的准备。

  会后,毛泽东向蒋介石发出了第三封复电说:“俟飞机到,恩来同志立即赴渝晋谒。弟亦准备随即赴渝。”“敬”是电报中用韵目代替日期的方式,指24日这一天。

  8月25日,20多位我军高级将领取道太行,奔赴前线,做好受降与反内战的两方面准备。

  同一天,中共中央发表《对目前时局宣言》,明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口号。当晚的政治局扩大会议正式作出决定,派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立即去重庆,同蒋介石进行和平谈判,还做好了让步方案。

  【采访: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章百家】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案,就是中共没有提在七大上提的联合政府,而是同意成立一个以蒋介石为领导的这么一个政府,但是中国共产党要加入进去,所以毛主席在去重庆谈判之前,说我们现在对蒋介石不是要“杀头”,而是要给他“洗脸”。

  8月26日,中央政治局再次召开会议,毛泽东宣布了这些决定。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长 曲青山】

  毛泽东同志发言强调:“重庆是可以去和必须去的。”去,“我们可以取得全部主动权。”在当时的形势下,不谈不去,就会输理,就会中计。历史证明,我们党和毛泽东同志作出的决定是完全正确的。

  六

  【歌曲《延安颂》片段】

  夕阳辉耀着山头的塔影,

  月色映照着河边的流萤,

  春风吹遍了坦平的原野,

  群山结成了坚固的围屏。

  1945年8月27日下午,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国民党政府代表张治中乘专机前来延安,迎接中共谈判代表团毛泽东一行。

  【采访: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历史学教授 斯蒂芬·麦金农】

  美国当时也希望毛泽东和蒋介石能够见面,赫尔利想要促成谈判,因为这可以带给他个人更大的知名度。

  8月28日,是毛泽东离开延安飞赴重庆的日子。一清早,送行的群众自发地走向延安飞机场,一会儿就聚集了数千人。

  【采访:时为延安机场送行群众 向延生】

  大家觉得心里头都不太放心,都觉得蒋介石这人不太可靠,阴谋诡计也非常多,大家心里很担心这个事情。

  当时,党内许多同志也都担心毛泽东去重庆的安全问题。

  李克农,负责隐秘战线情报和保卫党中央安全工作。

  【采访:李克农(时任中共中央情报部副部长)之孙 李凯城】

  我爷爷他承担的这个重任,他们也在判断毛主席去重庆以后,会不会有危险。其实还是有危险,为什么?蒋介石这个人不太守信用,有前科,你看他对胡汉民,对很多国民党的他的所谓对手,包括一些民主人士,都是邀请人谈判,最后把人扣留,逼人签一些平时无法接受的协议。那么毛主席这一走是个什么情况也不知道,机场送主席的时候,(他)也是激动,也是流下了热泪,所以后来毛主席还跟他开玩笑说:“克农啊,你怎么用咸豆豆,眼泪嘛,咸豆豆来送我。”

  临行前,周恩来看到毛泽东穿灰色中山装,头上戴着的苏联礼帽不够协调,就把自己的盔式太阳帽送给了毛泽东。

  【采访:时为延安机场送行群众 向延生】

  在我的印象里,就是主席戴的那个帽子特别吸引人——太阳帽,延安都没见过那个帽子。他在临上(上了)飞机以后,在舱门那儿还脱下帽子跟大家挥挥手。

  摄影师徐肖冰迅速按下快门,把定格于这一重大历史瞬间、留给人们无穷想象的照片取名为《挥手之间》。

  挥手之间,人民看到了和平、民主和团结的希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