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南岸已形成一批亮眼的改革品牌,提升了全民和企业的“三感” 摄/郭旭 |
 |
创新探索“135”公租房治理模式 |
 |
第一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 |
 |
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中服免税店 |
 |
打造放牛村“三变”改革品牌 |
 |
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 |
核心提示
全面深化改革,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作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需要坚持的重大原则,并对各领域的改革作出了周密部署。
近年来,南岸全面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及市委有关改革工作要求,针对重庆所需、南岸所能、群众所盼、未来所向锚定目标,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迭代升级、纵深发展。全力打造具有南岸辨识度、重庆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形成了一批亮眼的改革品牌,进一步激发了社会发展活力,提升了全民和企业的“三感”,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迈出了坚实步伐。
着眼“数字重庆” 引领全域智治
在今年的全市数字重庆建设推进会上,涂山镇的基层智治试点工作作为示范进行了演示。今年,南岸扩面提质镇街基层治理中心,有序推进“一中心四板块一网格”基层智治体系建设,完成全区15个镇街基层治理指挥中心建设和一体化治理智治平台部署使用。
同时,全区紧盯“一年形成重点能力”目标和“点上突破、面上推进”要求,突出“一个中心建设、三个核心绩效”,坚持上下联动、协同攻坚,全力推进数字重庆建设任务落地落实。高效承接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在区建设,完成全区公共数据编目5740类,归集5412类5.1亿余条,居全市前列。建成投用区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加快区级特色应用上线,开发南岸区经济运行监测场景,实现了“一标三实”、“消防生命通道”“智慧国资”与空间地理信息融合落地。
聚焦产业发展 助企成长壮大
南岸制造业历史悠久,1891年,“森昌洋火公司”在南岸建立。百年来,数以万计的制造业企业在这片土地上拔地而起。1993年,重庆经开区作为中国西部首个国家级经开区落户南岸。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重庆要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对于南岸而言,这是又一次绝佳的发展契机。
南岸区、重庆经开区2023年制造业跃升大会在此间举行,全区将产业主攻方向定为智能终端、软件信息、大健康3个千亿级产业和节能环保、汽车电子2个五百亿级产业。“南岸过去因制造业而兴,未来更要靠制造业而强。”南岸区主要领导表示。
今年,南岸全力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扣除停产、搬迁的15家企业,全区156家企业用地面积6007.14亩,亩均工业增加值229.75万元/亩,亩均税收44.75万元/亩,单位能耗增加值8.74万元/吨标煤,研发投入强度1.5%,全员劳动生产率33.24万元/人。
建立企业上市助推机制。抓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机遇,落实企业上市“千里马”行动,通过政策引导、扶持培育、协调服务、宣传培训等方式,不断完善助推企业上市机制,扶持和引导企业借助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壮大。上市企业已达4家。2家企业通过重庆股转中心评审会,1家拟上市企业完成股份制改造,2家拟上市企业在重庆证监局辅导备案,1家企业拟通过借壳方式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
助力打造“信用重庆”。强化信用信息数据归集与治理,全区累计归集信用信息669万余条,基本建立覆盖全区所有存续企业、个体工商户、社会团体法人的信用档案。探索建立区域信用管理体系新融资模式,拟建南岸区企业数字化信用管理平台,实现信用融资服务对辖区企业全覆盖,打通信贷资金投入到辖区企业的“最后一公里”。
同时,持续推动国企改革。全面完成经营性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全区国资监管“一盘棋”大格局基本形成;加速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国资国企布局持续优化;积极推动国企信用评级提升,新增加AA+国企2户,成为全市唯一拥有5家AA+信用评级国企的区县;持续优化投融资预算管理,拓宽融资渠道;助推国企市场化转型,加强与中石化、市安保集团、金科物业等合作,提升市场化运营能力。
狠抓改革试点 激发“首创精神”
“夜经济”是推动重庆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新动力。璀璨的夜景,正成为南岸消费新业态的重要场景。
每至华灯初上,南滨路沿线的热闹程度,绝不亚于白天。慈云寺—米市街—龙门浩老街区域,开埠遗址公园、故宫文物南迁纪念馆灯火辉煌,交相辉映;东原1891—珊瑚水岸区域,马鞍山社区公园、小熊集市聚集着红男绿女,彰显着时尚活力……
南岸是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近年来,通过建立文旅消费市场监测体系、开展文旅产业专项招商、举办特色品牌文旅消费主题活动等措施,不断促进商旅文体多产业融合,有效带动文旅市场消费增长。
弹子石老街、龙门浩老街先后入选国家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下浩里正式开街迎客,弹子石老街更新工程、国瑞龙门里地标项目开工建设,南滨路慈云寺—米市街—龙门浩历史文化街区串珠成线,打造滨江特色文化商业走廊。
今年以来,全区文体和娱乐业营收同比增长超过20%,社零总额增长超过5%,前三季度共接待海内外游客共计3828万人次,同比增长 20.5%;过夜游客288万人次,同比增长67.5%;旅游收入293.3亿元,同比增长23.7%,均居全市前列。
南岸属于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一方开放的高地。1-11月,全区外贸进出口额同比增长6.8%,增速位列中心城区第1,长嘉汇中服免税店实现跨境消费超1200万元。重庆经开区联动创新区在全市25个联动创新区综合评价中排名第1。服贸创新发展试点通过评估,服务业扩大开放圆满完成市级试点任务。重庆软件园、网易文创数字经济产业园成功申报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市级首批示范园、示范项目。
南岸还承担着国家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的重任。
全区教育系统围绕10个国家级试点,创新改革机制,推动基础教育改革百花齐放,多项经验在国内多地交流10余次。以新时代教育改革评价为总揽,以学校、集团发展性评价为突破口,推动学校“一校一品”,赋能强校提质。加强川渝地区单位和学校协同合作,全力推进科技教育、中外人文交流等项目,深化教育开放发展。加强与中国教科院、市评估院战略合作,助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创建。
迭代升级“三事分流”治理公约,闭环高效办理大事、小事、私事4.2万余件,群众反映事项办理回复率达100%,办结时间平均不超过3天,群众满意率大幅提升。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访调对接、诉调对接、警调对接“三调合一”机制,依托18个镇街矛盾纠纷“一站式”调处平台,一体推进访源、诉源、警源“三源共治”,年均调处纠纷1.2万余件,调处成功率超98%,社会风险防范底座不断加固。
实践力求最佳 标志成果频出
今年6月,人民网和中央党校联合发布《2023创新社会治理典型案例名单》,南岸创新探索“135”公租房治理模式入选。
面对入住15万人的全国最大公租房片区,南岸以党建联席会议统筹,智慧平台、网格体系、多元服务三种方式赋能,物业服务优化、家园环境美化、关爱帮扶深化、矛盾问题消化、文明素养强化五大行动破难,让公租房居民实现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
“135”公租房治理模式,是南岸深化改革推动社会治理的最佳实践之一。在社会治理方面,南岸还打造出放牛村“三变”改革品牌。聚焦“民宿+”,创新出“特色民宿+花卉苗木”农文旅融合发展思路,有效盘活乡村沉睡资源。采取多种运营方式,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创新“物业进村”和支部领办合作社等多种产业振兴发展模式,成为全市农村“三变”改革排头兵。今年8月,央视文旅探访节目《山水间的家》落地放牛村,收获热搜热榜累计超80个,观众突破1.36亿人次。
近年来,南岸还着力加强“网上政府”建设推进政务公开数字化转型。持续探索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政务服务领域的运用,不断拓展服务功能,提升智能化服务质效。在今年的全国“网上政府”绩效评估中,区政府网站在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所辖区县政府网站评选中位列第17,较2022年提升两位,是全市唯一连续两年进入前20位的区县。“‘网上政府’驾驶舱建设”入选2023年网上政府优秀创新案例。
南岸全力推进实施“满天星”行动计划。发布应用场景103个、新增软件企业700余家、新增从业人员1万余人,博森电器、会凌电子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移物联网获评市级首批“北斗星”企业称号,重庆信科通信、固守大数获评市级首批“启明星”企业称号。
彭光灿 王彩艳 杨敏 图片除署名外由南岸区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