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官与心理咨询师在渝中区诉调对接·速裁中心共同为当事人进行感情疏导 |
|
西部金融中央法务区揭牌仪式 |
|
渝中区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工作培训会 |
今年以来,渝中区司法局积极开展营商环境制度优化行动,筑牢筑实各类市场主体的法治屏障。
渝中区司法局合法性审核政府规范性文件12件,提出各类修改建议30条;对60余件涉企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修改废止8件。截至11月17日,共受理行政复议案件135件,比去年同期增长92.9%;全区5000余项政务服务事项上线“渝快办”平台,实现145个电子证照类型共享应用,415项高频服务事项自助办理;入选全国区块链技术创新应用综合性试点,在政务服务、法治建设等领域落地10个应用场景……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当前,渝中区司法局以更优服务、更高质效推动法治化营商环境再优化,最大程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维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更大程度方便群众和企业办事创业。
加速打造利企便民法治政府
治国之法,为民而立者也,故其行也,求便于民。
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要义,在于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执法行为中都能看到风清气正、让市场主体从每一项执法决定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今年以来,渝中区聚焦重点、持续攻坚,利企便民大动作频频:
推进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今年以来,渝中区司法局梳理街道法定执法+赋权执法事项清单,将50项执法事项赋权给街道,推动街道扩权赋能;重构“综合执法+专业执法”新模式,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出台重大执法事项协调、包片指导、赋权事项运行评估等9个配套制度文件,实现街道综合执法全流程闭环管理。
做好行政复议行政应诉。截至11月17日,共受理行政复议案件135件,比去年同期增长92.9%,行政争议实质化解率93.2%,持续推进渝中区行政争议化解中心建设,探索为企业、群众搭建便捷、高效的纠纷处理渠道。
推动简政放权落实利企便民。渝中区在全市率先试点个体工商户经营者变更登记,探索推动“一业一证”“证照联办”改革;进一步简化办事流程,企业投资类项目核准办理时限缩减90%,备案由2个工作日缩短为即时办结;按照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4种方式分类推进审批制度改革,构建“快、入、准、营”的市场环境。
此外,渝中区还创新助企警务联络官机制,推出一揽子“矩阵式”助企、安企、惠企的警务服务举措;创新推动数字化转型,汇聚信息资源目录3895条,数据量6793万条,初步建成“基层智慧治理平台”;提供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办理各类公证7192件,提供法律援助、法律帮助2202件次。
执法环境优了,办事效率高了,企业负担少了,今年以来,渝中区司法局以一流的法治营商环境、高效的法律服务保障切实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利企便民效果立竿见影。
助力共建西部金融中央法务区
12月18日,西部金融中央法务区正式揭牌。作为西部金融中央法务区的重要承载地,渝中区法务资源富集、经济要素集中,共建西部金融中央法务区适逢其势、正当其时。
一方面,渝中区世界500强企业数量占全市近一半,聚集各类金融机构433家、全国法人及区域性总部184家,要素市场占全市的40%,外资银行、保险机构占全市70%,金融资源正不断释放“虹吸效应”。
另一方面,在法律资源上,渝中区集聚了上海中联(重庆分所)、中豪等法律服务机构140余家,会计、审计、咨询等法务关联机构8000余家,产业链条完备。
今年以来,SIAC、重庆仲裁委员会金融速裁速调中心、重庆智慧法律服务研究基地、成渝金融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重庆)在渝中区揭牌成立,与重大、市律协、司法鉴定等达成战略合作协议22个;渝中区有序推进打铜街传统风貌核心区中央法务区大楼建设,建成解放碑复星国际中心特色法务展示平台;成立成渝金融司法协同中心,探索建立立、审、调、执、仲裁、公证一体化金融纠纷多元解决机制;新增法律服务机构9家,新引进法律高端人才20余人。
尤其值一提的是,渝中还汇聚加拿大、意大利等13家全部驻渝领事机构,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中新合作项目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走在全市前列,是外资企业入驻西部的首选地。为此,渝中区正持续推动涉外法律服务高地建设,涉外法务成为司法服务新的增长点。
今年以来,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重庆委员会已经落地,渝中区正持续巩固解放碑涉外法律高端品牌核心区,强化化龙桥涉外法律高端品牌拓展区,支持律所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或开展境外联营合作。
特别是,段和段、中豪涉外法律服务先后获评全国营商环境优秀案例,上海段和段(重庆)律师事务所建立“乌兹别克斯坦采矿权增资的‘一带一路’法律服务新模式”在全市示范推广,中豪所创新“1+2+N”涉外法律服务模式获评2023年自贸试验区暨服务业扩大开放创新案例。
以共建西部金融中央法务区为契机,渝中正充分发挥法务资源优势护航营商环境,助力更多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大舞台。
打造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的渝中样本
城市飞速蝶变的同时,也存在“成长的烦恼”。近年来,群众、企业在物业、医疗、文旅、金融、知识产权等行业、专业领域矛盾纠纷增多。为此,渝中区司法局聚焦重点产业发展,积极探索人民调解行业性、专业性的新路子。
早在2012年,渝中区就以医疗和物业领域为切入点,在全市率先成立了医疗、物业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此后,渝中在建筑、旅游、商事、金融消费等领域成立了18个人民调解组织。数据显示,5年来,区内各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调解矛盾纠纷超万件,实现矛盾纠纷前端有效化解。
2016年,渝中区工会劳动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成立,标准化调解阵地终于建成。
“如果不是大楼里有调解室,碰到这样的事,企业恐怕难以解决此事。”9月10日上午,在解放碑WFC写字楼里,MCN公司谢经理谈到此事,总不免唏嘘几声。
原来,小王系MCN公司主播岗位职工,因其自身无法完成业绩,公司提出解除双方劳动合同,小王则要求赔偿4000元补偿金。双方争执不下,调解员随即介入此案,最后以公司支付经济补偿1750元解决纠纷。
事实上,小王的劳资纠纷并非个案,在渝中区近400栋写字楼里,劳动争议案件、劳资纠纷频发。
为此,工调委在楼宇、党群服务中心设立了8个工会“劳资和”调解工作室和3个新就业形态劳动权益纠纷调解室,通过靠前服务,源头化解的方式,帮助企业与职工开展“未诉先办”、“未仲先办”的调解工作。
据了解,渝中区工调委目前已累计调解劳动纠纷7260余件,涉及金额超2亿元,调解成功5023件,协议金额近6000万元,大大节约了当事人维权成本和司法资源,成为渝中区优化法治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
王彩艳 陈佳佳 图片由渝中区司法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