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过很多国家和城市,但还是想回到故乡,踩在巴南这片乡土上,重新开始。”12月13日,在位于巴南区龙洲大道的巴南软件园,英国杜伦大学科学计算与数据分析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赵茂楠向记者袒露心声,虽然她在国外讲英文,在国内其他城市讲普通话,但她还是喜欢在跟人聊天的时候换上乡音。
这是重庆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简称国才会)重点活动“万名青年人才重庆行”活动中的一个小场景。
活动于11月17日至12月17日举行。一个月时间里,报名参加活动的青年才俊有11240人,其中本科5877人、硕士4153人、博士1210人。
处在新时代征程上的新重庆,何以有这么强的吸引力?
有种幸福叫“家门口就业”
跟重庆有“五缘”关系(地缘、业缘、学缘、亲缘、商缘)的青年是此次招募的重点群体。在多个活动现场,记者感受到青年才俊们浓浓的家乡情结。
“我是巴南人,以前也来过这里,我记得那时大部分楼层还是处于清水状态。”赵茂楠吃惊地说,如今的巴南软件园已聚集企业80余家,原本沉寂荒废的楼宇摇身一变,成为活力四射的“星洲座”。
“我很喜欢这里的工作氛围。”赵茂楠表示,自己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实习过,她现在相信在家乡一样可以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大展身手。
南洋理工大学网络安全专业硕士吕宸锐是地地道道的重庆“崽儿”,这一次他也报名参加了人才招聘活动。
“现在网络安全岗位几乎已成了企业的标配,重庆的银行、汽车企业等对这方面人才需求很大。”吕宸锐告诉记者,近年来,重庆非常支持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技术在信息安全领域的应用,也吸引了一批中高端人才以及创新创业团队。“我每次回来发现变化都好大,我外地的同学对重庆也都赞不绝口。”在外地求学6年的吕宸锐坚定地要回重庆工作,希望与家乡共同成长。
看好重庆的发展机遇
“未来,就想扎根在重庆!”“万名青年人才重庆行”活动中,不少外地学子表达了这样的强烈意愿,其中不少人已经和重庆企业签约。
在沙坪坝区的陆海新通道重庆无水港,十几辆货车正在起重机的辅助下装卸集装箱,两台高约30米的远控龙门吊在轨道上忙碌着。
这样的画面让青年人才们大开眼界,“原来不靠海不临江也可以建码头,通过水、陆、空联运,内陆城市做到和沿海城市一样高效运转货物,连接世界。”重庆大学光电学院大四学生何文斌分享了自己的感受,“我学的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以前就知道很多电子信息产业头部企业在重庆尤其是在西永片区聚集,为我们提供了不少就业机会。”参观完陆海新通道重庆无水港,何文斌更坚定留在重庆的想法。
“我学的是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刚好有重庆光电信息研究院、重庆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等科研院所的岗位与我的专业对口。”即将毕业的重庆大学硕士生胡利户籍在四川泸州,他的第一选择是留在重庆。参加完国才会后,他在自己的简历投递意向表中又加上了几个汽车相关的企业。
期待与重庆共同成长
重庆大学环境工程学专业博士生周安然是山东人,她希望未来能在重庆定居。
“我现在的研究方向偏向新能源行业,重庆有不少新能源汽车企业,发展前景很不错。”周安然告诉记者,她关注过长安汽车和赛力斯,了解到重庆打造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相信该领域人才需求很大。
虽然母亲不舍得她在异乡独自打拼,但重庆的美食、美景,以及有趣的本土文化都深深吸引了她。“我喜欢灯火通明的小吃街,有了压力就和朋友去烫火锅、撸串。”周安然平时最爱跟朋友学重庆话,被夸说得地道就开心不已。
“毕业后我会留在重庆,深耕汽车检验检测行业。”本硕就读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目前在重庆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陈子桥十分看好重庆汽车检验检测行业的发展,“在国外读书的时候,没有瞄准一个重点方向,确定自己的赛道是汽车检验检测之后,就选择了适合的专业继续读博。”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就在重庆,就业前景相当不错。”陈子桥称,该公司是国家科研院所,同样也是上市公司,聚集了行业高端人才。
尽管陈子桥还没有毕业,但重庆不少汽车企业都向陈子桥抛去了橄榄枝,“企业对人才求贤若渴,希望与重庆共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