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共青团 推进“心·希望工程”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护航
第014版: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重庆共青团 推进“心·希望工程”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护航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12 月 1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春建功新重庆

重庆共青团 推进“心·希望工程”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护航

  海来汇景心灵成长驿站暑期活动

  市级“亲友团”培训

  母亲节“亲子心电图”活动

  青少年暑期社会实践

  12355青少年服务站

  2023年“心·希望工程”展示会活动现场

  12月14日,2023年重庆市“心·希望工程”展示会在荣昌区少年宫举行。各界爱心人士和爱心企业代表齐聚一堂,现场体验、观摩荣昌区“陶的疗愈心灵驿站”、渝中区“心灵成长社”、南川中学模拟政协学生社团等“心·希望工程”创新实践成果,现场交流“心·希望工程”特色项目、经验做法、亮点成效,聚焦青少年心理健康、权益维护等社会热点,广泛凝聚共识,共话青少年身心和谐发展。展示会还为爱心企业代表授牌、为“亲友团”代表颁发聘书,发布2023年“心·希望工程”十大优秀创新案例,大力推动“心·希望工程”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上展开,不断增强共青团权益工作的政治功能和社会功能。

  为进一步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更好助力青少年成长发展,团市委于2022年实施“心·希望工程”,聚焦青少年心灵培育、心智教育、心理健康等重点领域,通过打造一片“实践园”、组建一支“亲友团”、建设一批“成长社”、绘制一张“心电图”、构建一道“防火墙”、开通一班“直通车”、铺设一条“回归路”,探索青少年群体关心关爱新理念、新模式、新载体,着力构建心理健康、安全自护、政治参与、犯罪预防等全链条、闭环式青少年成长守护体系,努力为党培养造就大批堪当时代重任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打造一片“实践园”

  以更加开放的空间形态开展心理疏导工作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精神中包含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慈善孝义廉”,一代代石刻人的事迹也生动展现了“择一事、终一生”的坚定信念。

  2022年以来,大足石刻景区及数字展示中心被列为青少年心灵成长“实践园”基地之一,青少年可通过手工雕刻等艺术活动纾解未曾表达、未被倾听的想法,培育更积极、更健康的心态,成为了孩子们抵御“不开心”的心灵动力。

  “大足石刻心灵驿站”是重庆共青团以更加开放的空间形态开展心理疏导工作,帮助青少年在自然放松的状态下打开心结的生动剪影。近年来,团市委依托青少年活动中心、安全教育基地、科技场馆等场所集中打造了一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基地,开发一批融入青少年心理健康元素的活动项目,建成沙坪坝区“萤火谷文创农场心灵驿站”、渝中区“十八梯心灵驿站”等85个心灵成长驿站,为青少年提供了便捷可及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服务。

  全市各级团组织加强新时代12355青少年服务台建设,023—12355热线也将于2024年1月1日起实现7×24小时运行,为我市青少年提供全天候热线咨询服务。同时,健全完善12355市级服务台、区县服务站、社区服务点三级阵地体系,为青少年提供线下公益咨询服务。

  组建一支“亲友团”

  以更加专业的人才队伍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今年9月,团开州区委与开州区精卫中心签订《2023年开州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合作协议》,并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医生代表颁发“亲友团”志愿者聘书。

  与团开州区委一样,今年以来,越来越多团组织按照“个十百”人员规模,面向社会广泛动员法律、心理、社工、教育等专业人才,组建守护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市级、区县级、社区级志愿者团队。通过围绕青少年心理健康、家庭教育、教师实用技巧等主题开展系列培训,建立健全志愿者上岗标准及注册、培训、督导、考核机制,培养出一批既懂青少年身心健康服务方法和技术,又具有较强思想意识培育技能的“亲友团”队伍,切实提升志愿者专业化水平。

  目前,团市委已组建市级100人专家团队,各区县团委均组建10人以上专家队伍,247个社区12355青少年服务点均稳定联系至少1名专家志愿者,全市“亲友团”总人数已达1047名,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达27000余小时。

  建设一批“成长社”

  以更加适应青少年兴趣爱好的模式“去标签化”疗愈心灵

  今年暑期,在中建三局三公司西南分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团市委组织西南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理工大学等高校心理、社工专业大学生赴基层一线,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中开展“心灵成长社”项目,为城乡留守儿童送去“心力量”。

  很多孩子有负面情绪时,因害怕被同学贴上“心理有问题”的标签,不敢也不会去心理咨询室寻求老师帮助。为有效破解这一难题,团市委原创开发“心灵成长社”项目,在学校、村(社区)、“青少年之家”等广泛组建青少年心理健康社团,通过绘画涂鸦、心理游戏、舞台戏剧等表达性艺术心理疗愈活动,帮助青少年释放负面情绪、增强心理素质。

  “心灵成长社”项目已在全市579所中小学校和487个校外阵地推进实施,累计服务青少年8.5万余人次。让心理疏导“去标签化”的同时,赋予青少年更为持久的心灵成长力,深受青少年及家长欢迎。

  目前,团市委已联合市教委将“心灵成长社”写入《重庆市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实施方案》,鼓励支持学校联合共青团打造“心灵成长社”学生心理健康社团,努力提升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

  绘制一张“心电图”

  以更加亲密的亲子关系巩固升华家庭和谐

  随着生活和工作节奏的加快,父母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埋下了隐患。今年父亲节到来之际,一场“奔赴自然野趣,传递亲子温情”2023年“亲子心电图”父亲节专场活动在沙坪坝区萤火谷文创农场举办。

  此次父亲节专场活动是重庆共青团“心·希望工程”之“亲子心电图”品牌活动。为强化心灵互动、促进构建和谐亲子关系,近年来,团市委在全市广泛开展“亲子心电图”系列活动,指导各级团组织以流动儿童家庭、新兴青年群体家庭等为重点,将心理疏导与亲子关系引导有机结合,把培养良好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贯穿青少年发展全过程。截至目前,全市各级团组织已开展各类亲子关系团辅活动1500余场,覆盖5万余个亲子家庭,有效巩固提升了家庭亲子关系。

  “我们还紧扣开学季、中高考等时间节点,为青少年广泛开展心理减压、亲子团辅、个案咨询等服务;为毕业生、职业青年等广泛开展职业规划、职场解压、婚恋交友等服务,促进青年更好成长发展。”团市委有关负责人介绍。

  构建一道“防火墙”

  以更加前置的预防管理筑牢青少年安全屏障

  今年9月,两江新区金山街道奥园社区妇联创建全国维护青少年权益岗活动在重庆市为明学校举行,“听见成长的声音”青少年议事厅在活动上揭牌,成为两江新区首个青少年议事厅品牌。

  “青少年议事厅是帮助青少年树立维权意识、法律意识、防范意识、责任意识的平台,后续我们将围绕该平台举办丰富活动,为辖区青少年化解成长中的烦恼。”金山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

  如何让青少年法治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不断增强、有效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近年来,团市委联合市高法院、市检察院、市司法局等部门广泛开展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暑期“共护未来”普法安全教育、全民禁毒宣传月等活动,持续深化“12355青少年自护教育”品牌活动,累计覆盖青少年29万余人,帮助青少年抵制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提高青少年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同时,联合市委宣传部、市委政法委、市委网信办等13家市级部门修订出台《重庆市维护青少年权益岗创建管理办法》,推报创建(复核)全国维护青少年权益岗163家,充分发挥各领域维权岗职能,与属地团组织联动开展服务,让青少年权益维护渠道更加畅通。

  开通一班“直通车”

  以更加有效的载体抓手引导青少年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今年5月,在杭州举行的2023年“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提案征集活动”启动会暨现场推进会上,南川区“实施‘青少年社情民意观察员’培养计划”入选“模拟政协”活动首批十大创新案例。该活动是重庆共青团“心·希望工程”的重要品牌活动之一,旨在打造青少年制度模式学习平台、参政议政实践平台、成才成长育人平台,把制度自信的种子播撒进青少年心灵。

  近年来,重庆共青团在各级人大、政协指导支持下,以“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青少年模拟政协提案征集等“有形载体”为抓手,广泛倾听青少年呼声、收集青少年利益诉求,引导青少年有序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增强制度自信。各级团组织坚持为青少年协商代言,围绕“高校重点毕业生群体就业”等主题举办“面对面”调研倾听120余场,推动229份涉及青少年发展相关建议提案在“两会”提交,推动出台服务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青年婚恋交友等促进青少年发展的普惠性政策和民生实事项目。

  持续深化青少年模拟政协提案征集活动,指导16所高校、194所中职中学组建模拟政协学生社团,常态化开展政治理论学习、模拟议政活动、社会实践锻炼,青少年政治参与、制度自信教育更加生动有效。

  铺设一条“回归路”

  以更加温情的关爱帮助重点青少年群体修补创伤

  今年9月,涪陵区首个“莎姐守未”工作站挂牌成立。工作站融合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大保护”,针对违法犯罪、心理健康、家庭成长等六大风险,受理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线索,打通未成年人保护的“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为充分履行市、区县预青办职能职责,在市委政法委的统筹指导下,团市委以“莎姐守未”专项行动分类关护工作为抓手,协同市教委、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卫生健康委等部门联动发力,有效做好重点关注未成年人群体等服务管理工作。出台首个省级《涉案涉罪、有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帮教工作指引(试行)》,实施“法律援助+心理咨询”双援帮扶项目,对重点关注未成年人群体持续跟踪关护,形成跨领域、跨部门、跨层级多跨联动的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工作格局。

  经过近两年的探索,“心·希望工程”以项目化、标准化、社会化工作机制,有效破解了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工作中的困局和难题,逐步构建起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心态培育体系,形成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做法和标志性成果。

  团市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实现“心·希望工程”迭代升级,重庆共青团将持续聚焦体系化、品牌化、专业化、普惠化目标任务,完善“心·希望工程”重点工作目标体系、推进体系、政策体系、评价体系,把壮大专业力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持续擦亮“心·希望工程”品牌。依托数字化手段促进相关资源流动、整合、配置,深入探索青少年群体关心关爱新模式,做到“一地创新、全市共享”。

  陈钰桦 马菱涔 图片由共青团重庆市委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