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川西部职教基地。(永川区委宣传部供图) |
|
宜宾市科技创新中心。(宜宾市委人才和大学城工作局供图) |
|
重庆智能工程职业学院学生在开展机器人编程实训。(受访单位供图)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以深化产教融合为重点,推动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产业结构相匹配的现代职业教育结构和区域布局。
当前,我国有1万多所职业院校、3000多万名在校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模已占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各地如何推进教育和产业有机融合、良性互动?职业院校如何教随产出、产教同行,真正成为培养优秀技能人才的“摇篮”?近日,记者前往同为西部职教名城的重庆市永川区和四川省宜宾市,邀请双方职教主管部门和代表性职业院校有关负责人,就深化产教融合方面的经验进行了交流探讨。
政府对话>>>
永川 打好“职教牌” 推动产业升级
近五年来开展校企合作项目292个,共建二级产业学院27个,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数量突破1300个
8所中职院校、5所高职院校、2所应用型本科院校、2所成人教育学校,在校学生17.6万人,这是永川区现有的职教规模。
记者在永川看到,这是一座名副其实的“职教城”:学校与城市没有明显界限,学校融入城区和园区,在老城、新城、高新区,均有职业院校。
“职教不仅是永川的一张名片,也改变了永川这座城市!”永川高新区管委会主任盛逵说,多年来,永川正是通过大力推进职教改革,有力地推动了城市发展和产业升级,实现了“职教改变一座城”。
永川作为地区所在地时,曾建有永川师专、重庆农机校等1所大专、10所中专学校,1983年永川并入重庆后,这11所学校留在永川,当时共有在校生2万余人。
此后,永川抓住国家推进教育改革机遇,大力引进和培优扶强民办职业院校。到2008年,永川的职业院校整合为15所,在校学生增至10万人以上。
在职业院校带动下,永川新城区建设快速扩张,目前其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已达87平方公里。
近年来,永川更是将职教资源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法宝”。
永川区大数据产业园就是依托职教资源优势而设立的园区,从无到有发展起了数字文创、人工智能及物流网、服务外包等产业。
目前,该园区已汇聚华为、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爱奇艺、科大讯飞、达瓦等486家企业,员工规模达1.9万人。
其中,于今年5月投用的“永川科技片场”,已完成《深渊》《P计划》《崩坏3》线上音乐会等多个影视项目的拍摄制作,成为全国领先的科技影视基地。
永川还依托职教资源优势,连续引进长城汽车、东鹏陶瓷、雅迪电动车等一大批知名企业,成为重庆重要的汽摩生产基地、智能家居生产基地。
2022年,永川规上工业企业达到355户,实现产值1645亿元。
今年8月,建厂仅4年的长城汽车重庆永川工厂迎来第50万台“长城炮”下线,其在国内皮卡市场的占比达到了三分之一,成为中国最大的中高端皮卡生产基地。
盛逵认为,永川近年能在产业上实现高质量发展,一方面原因是在招商引资中打好了“职教牌”,另一方面原因是推进企业深度参与院校对学生的产教融合培养,实现了产业、职教的有机融合和相互促进,使职业院校更好服务地方产业发展。
近五年,永川各职业院校共与企业开展工信领域数字安全产业人才基地、中德工程师学院等区内校企合作项目292个;对接长城汽车、西门子、科大讯飞等龙头企业,建立长安汽车工匠学院、中德工程师学院等二级产业学院27个;开设有113个订单班和中国特色学徒制班,涵盖44个专业;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数量突破1300个;职教学生共计增加5.5万人。
在校区扩建方面,近五年来,永川累计供应土地3025亩用于支持院校扩建校区。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永川校区项目已完成一期457亩土地征地拆迁,联合华为、西凯教育集团共建的重庆智能工程职业学院一年建成投用,重庆现代制造职业学院已完成主体封顶,职教中心新校区、渝西卫校新校区已建成投用。
宜宾 7年时间 乡村郊野成智慧新城
加快建设大学城和科技创新城,推动形成动力电池、光伏、新能源汽车、数字经济等四大新的支柱产业
2016年前,宜宾市仅有宜宾学院1所本科院校和宜宾职业技术学院1所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2.5万人;现在,宜宾共有12所高校、10万在校大学生——这是宜宾过去7年的大学城和科技创新城的建设成果。2021年,宜宾成为全国首批21个产教融合试点城市之一。
记者在宜宾看到,观斗山和龙头山将该市大学城和科技创新城分为两个部分:两山之间是宜宾大学城,一所所现代化、国际化的高校错落有致,一排排特色鲜明的教学楼鳞次栉比,大学城路边的指路牌是当地的“网红”景点,上面写着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知名高校校名;观斗山以西是宜宾科技创新城,坐落着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大、吉林大学等13所知名高校的产业技术学院和2个院士工作站。
“过去的宜宾缺乏科教资源!”宜宾市委人才和大学城工作局副局长曾振华说,抗战时期,宜宾李庄一个不到3000人的小镇,发出“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给”电文,接纳了同济大学、中央研究院等10家高等学府及学术机构,成为抗战时期重要的文化中心。2016年以前,宜宾只有1所本科院校、1所高职院校,产业主要以白酒、煤矿等“一白一黑”为主,经济结构单一,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乏力。
为破解发展瓶颈,宜宾市于2016年提出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加快建设大学城和科技创新城。该市按照“城市围绕大学建,产业依托教育兴”的产教融合协同发展理念,在三江新区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规划36平方公里的大学城和科技创新城。
为全力推进建设,宜宾创新实施“三个一”建设模式:在大学城和科技创新城36平方公里土地中,三分之一用于大学教学科研,三分之一用于公共基础设施配套,三分之一用于区域商业配套及少量优质住宅开发,用城市开发的盈利,平衡大学和基础设施建设支出,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从2017年2月开始,四川轻化工大学宜宾校区仅用6个多月便完成一期工程建设,当年中国白酒学院在四川轻化工大学成立;西华大学宜宾校区(一期)从动工到开学用时9个月;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宜宾分院从动工到建成用时10个月;四川大学宜宾园区从动工到建成用时5个月。
从乡村郊野到拔地而起的智慧新城,宜宾仅用7年。在这个过程中,宜宾对10所外来高校和13个产业技术学院、2个院士工作站,全部实行“交钥匙工程”和“拎包入住”。
高校云集的宜宾迅速带动产业云集,2020年至今,三江新区在3年内引进宁德时代、极米科技等重点产业项目140个、总投资超1718亿元,规上企业从2020年的15户增加到目前的206户,产业工人数量突破10万人。其中,世界500强企业8家、中国500强企业14家、上市公司28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6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8家。规上工业产值由2020年的400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1369亿元。
目前,三江新区已快速发展形成动力电池、光伏、新能源汽车、数字经济等四大新的支柱产业。
其中,于2019年落户的宁德时代,在宜宾全资投资560亿元打造锂电超级项目“四川时代”,已带动90多个配套项目落地,横跨动力电池基础原材料、六大组件、生产装备、环保装备、物流仓储等领域,从无到有地打造了动力电池产业集群。
2022年,宜宾动力电池产业实现产值889亿元,预计2023年实现产值1200亿元,体量快速逼近年营收约1800亿元的白酒产业。2023年6月,拥有五粮液和“中国酒都”之称的宜宾市,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电池工业协会联合授予“动力电池之都”称号。
产教融合发展推动宜宾由资源型城市加快向创新型城市转变。曾振华介绍,7年来,宜宾四川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电子科技大学宜宾园区等在宜高校、科研院共承担国、省、市科技(课题)项目1173项、获得授权专利1077项;大学城和科技创新城共建成各类创新平台248个,在宜高校、科研院所与重点企业共建高等教育产教融合实训基地54个。
院校对话>>>
重庆智能工程职业学院
企业参与学院规划设计、教材编写、师资培训等
超六成毕业生在华为、网易、360生态公司就业
重庆智能工程职业学院于2018年签约落户永川,2020年建成招生,目前有在校生1万人。今年是该校第一届毕业生毕业,共720人,其中在华为、网易、360三家知名企业生态公司就业的学生超过60%。
“重庆智能工程职业学院是由华为、西凯教育集团、永川区政府共建的一所学校。”重庆智能工程职业学院科研处负责人钱永刚说,2018年,华为与重庆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重庆智能工程职业学院即是合作项目之一。
因此,重庆智能工程职业学院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坚持产教融合发展路子,华为公司参与了学院规划设计、专业设计、教材编写、师资培训等全过程。学校的建筑风格,也与华为总部一致。
首先,该校每学期开学第一课由华为公司的企业专家授课,主要讲专业认知课,讲行业最新技术、企业发展现状、职业素养和技能要求。
其次,华为公司在学校设有5G通信、人工智能等实训基地,采用的都是华为真实设备、一线最新产品。
第三,学校的老师需到华为公司并按华为讲师标准进行培训,考试通过并获得其讲师认证后才能上岗。
第四,学生大二开始到华为认证的生态公司进行实习,并须考取对应企业的认证。
钱永刚说,获得认证的毕业生,相当于拿到了华为公司的“通行证”,其各个生态企业都会予以认可,毕业就可实现就业。该院今年的720名毕业生中,在华为机器有限公司就业的就有200多人。
重庆智能工程职业学院还与网易、360等头部科技企业开展类似校企合作,其首届毕业生,仅在华为、网易、360等3家头部科技企业上班的学生就有400多人,目前人均月薪超过8000元。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
围绕当地产业,点对点共建6个特色产业学院
创建“宜宾燃面师”劳务品牌开展职业培训
始建于1978年的宜宾职业技术学院,由宜宾师专、宜宾师范、四川省教育学院宜宾分院合并而成,目前共有在校生2.4万人。
该院校地合作办主任杨南翎说,2020年以来,该院在深化产教融合上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围绕当地产业调整专业,构建应用型专业集群;二是点对点共建特色产业学院。
截至目前,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已针对宜宾新兴产业和四川主导产业,共建了川茶学院、数字经济学院、新能源电池学院、宜宾燃面学院等6个特色产业学院。
以宜宾燃面学院为例,该特色学院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宜宾燃面为载体,通过特色新兴产业学院激活宜宾燃面产业高质量发展。
宜宾燃面学院主要依托宜宾职业技术学院作物栽培技术、食品生物技术、电子商务、文创设计、市场营销等专业,开展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开发燃面技术技能认证和“宜宾燃面师”职业技能等级认证标准及配套教材、网络视频教材、虚拟仿真培训系统等,把燃面制作技术纳入在校生选修课,与人社部门合作开展社会青年就业创业培训。
宜宾燃面学院面向社会创建了“宜宾燃面师”劳务品牌,已累计开展职业培训3500人次,毕业培训学员自主创业50多人;注册“技状元·宜宾燃面”品牌,联合企业共建“技状元·宜宾燃面”中央厨房,成功开发出燃系+汤系“技状元·宜宾燃面”系列产品。
目前,“技状元·宜宾燃面”系列产品已进入四川省旅游投资集团旗下数十个景区和160多家酒店,与美团、抖音、四川旅投、怡宝、东原仁知、北京一果等合作开通了营销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