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重庆有865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提供儿科服务
基层儿科做到“应开尽开”。目前,重庆市有865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提供儿科服务,其中独立设置儿科的有404家,提供住院服务的有711家。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热诊室“应开尽开”,并开展24小时服务,以及延时服务、周末门诊等。
“近年来,我们还依托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持续加强基层儿科医师培训培养。”张维斌介绍,近期,针对儿童呼吸道感染相关疾病上升情况,我市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进行了多轮次培训,不断提升呼吸道疾病的诊疗能力和重症的早识别、早转诊的能力。
此外,全市制定了呼吸道疾病药品储备清单,建立了动态监测和调配机制,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储备充足,能够适应各项救治工作需求。
我市还积极发挥医联体上下协同作用,按照分级诊疗原则,区县级医疗机构通过远程诊疗方式,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技术指导;畅通患者上下转诊的绿色渠道,将一般病人留在基层诊治,重症患者及时转诊到上级医疗机构,保障患儿能得到及时有效救治。
全市共下派“县聘乡用”人员2048名
如何激励中高级职称医师到基层卫生机构去?诸宏明说,为提升门诊服务质量和首诊水平,促进分级诊疗和基层首诊,《举措》提出推进中高级职称医师值守门诊服务。
发布会现场介绍了重庆的具体做法,即深化“县聘乡用”“乡聘村用”改革。
在“县聘乡用”改革方面,我市建立了骨干人员下沉机制,即区县级公立医院每年按照不低于当年新聘执业医师总数的80%,派出骨干医师到基层工作至少一年。选派的专业需求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点单”、区县级卫生健康部门统筹调配,实现供需精准匹配。在绩效工资方面,按区县级医务人员待遇,单独核定“县聘乡用”人员绩效工资总量,依据考核结果,由区县卫生健康委发放绩效工资。同时,将下派的骨干医师处方权从区县级医院调整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让下派人员安心在基层工作。
同时,我市建立了激励机制,在基层工作满三年的,在职称晋升、岗位聘任等方面享受优先政策,让医务人员愿意到基层工作。该项改革从2022年开展以来,全市共下派“县聘乡用”人员2048名,显著提升了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乡聘村用”改革涉及两种情况:一是鼓励乡镇卫生院利用余编,招聘大专以上医学毕业生从事乡村医生工作,享受乡镇卫生院事业编制人员同等待遇;二是支持乡镇卫生院聘用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人员到村卫生室工作,并为其缴纳社会保险。目前全市“乡聘村用”人员352名,既调动了乡村医生工作的积极性,也提升了乡村医生的专业化水平。
通过这两项改革,提升了基层的诊疗能力。目前,全市农村地区居民患病首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比例接近80%,基本实现基层首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