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教师到企业开展实地调研 |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第一批产教融合专业合作建设试点单位名单公布,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智能工程学院(以下简称“重庆城管职院智能工程学院”)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榜上有名。
此次入选是对学校开展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群建设的认可,也是对其辛勤耕耘的见证。
“双高”建设以来,重庆城管职院智能工程学院围绕国家对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结合重庆市数智化产业转型发展需求,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聚焦“多元开放、高效联动、智引未来”发展理念,创新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群建设路径,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水平,实现以专业群建设带动办学实力持续增强。
激活发展动力
打造血脉相通的产教融合共同体
去年7月,重庆城管职院智能工程学院与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共同开启了共建中德国际智能制造产业学院的旅途。此次合作对学校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群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高水平专业群的建设,离不开产业的力量和行业企业的支持。该学院以构建机制、技术创新、优化资源等为突破口,逐渐形成共建共享、联系紧密的产教融合新格局,建立起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产教融合共同体。”学院院长彭勇表示。
据了解,该学院牵头构建了“四位一体”和“三双联动”产教融合机制。“四位一体”即聚合“政行企校”等多方优势,通过与重庆市高新区、重庆市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联合会、西门子(中国)等区域、行业、企业,进行师资培养、人才培养、课程优化、评价实施等方面的联动建设。“三双联动”即“双对接”—专业与产业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双共建”—专业校地共建、校企共建;“双发展”—推动专业可持续发展、有效支撑产业智能化与智能化产业发展。
为推动“产学研用创”深度融合,该学院与中国电子集团共建数字经济产业学院和信创人才培养基地,与重庆艾申特科技有限公司完成电子产品制造公共服务中心的建设改造。同时,打造“一院一中心四基地”产教融合共同体,即与西门子共建中德国际智能制造产业学院,西门子工业技术培训认证中心,以及西门子智能控制基础平台、西门子先进自动化技术实训系统、西门子工业机器人数字化孪生技术应用实训室、西门子工业网络集成控制创新实训室等4个实训基地,推动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群建设实现新跃升。
点燃创新引擎
构建共育共享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人才培养是专业群建设的根本任务,是评价专业群成效的根本标准。重庆城管职院智能工程学院涌现出不少优秀毕业生,郝锦艺就是一个代表。郝锦艺同学荣获国家奖学金、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二等奖等荣誉,做到了多元特色全面发展,目前已免试进入重庆理工大学继续深造。
据了解,该学院构建“一标准、五融入、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一系列的理念、标准、模式、课程、教材,提升学生满意度、师生认同度、社会美誉度。据统计,学院在校生满意度98.17%,学生家长满意度达99.59%,专业群毕业生初始就业率达95%,用人单位满意度达100%。
创新模式,提升合作共建精准度。该学院立足于校企合作制定专业新标准,将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的智能制造技术、对人才的核心素养要求等融入专业建设工作,共同研制专业教学标准与人才培养方案。
多方融入,推动合作共建加速度。该学院与上海发那科机器人有限公司、费德自动化技术(重庆)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合作成立办学管理机构,完善“人岗对接型”人才培养机制,打造电气控制与PLC实训室、工业机器人综合实训室等“校园车间”,实现教师团队融入企业技术人员、教学内容融入企业岗位工作内容、实习实训融入企业车间班组生产、教学管理融入企业管理、人才培养质量评价融入企业员工评价。
递进延伸,实现合作共建契合度。该学院与企业共建中德先进职业教育合作项目“冠名班”,构建SGAVE教学体系,制定“知识结构+能力结构”考核框架,通过“教室与实训室一体化”“教师与师傅一体化”“作品与产品一体化”“学生与学徒一体化”促进由实习到就业的零距离对接,进行“学生—学徒—准员工—正式员工”的能力递进。
此外,该学院健全“四点发力、贯通全程”人才画像,从大数据分析、联合会成员单位访谈、教师下企业、毕业生调查等四个焦点,聚焦人才培养前端,依托学校大数据分析软件,重庆市工业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联合会,了解企业对工业机器人相关岗位的人才需求;聚焦人才培养中端,制定教师下企业走访调研制度,将相关人才需求的技术技能培养及时融入教学过程;聚焦人才培养终端,由校友会建立健全毕业生就业情况调研及岗位需求反馈制度。
加强智力支撑
搭建优势突出的技术服务新平台
4年前,学校与重庆市高新区、重庆市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联合会共同签订重庆智能装备研究院框架协议。双方以技术服务为核心,推进教师团队培养,建好成立院士工作站,实现社会服务质量提升。
这是该学院以应用为导向,打造工业机器人专业高水平建设“智囊团”,推动高水平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打通科研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探索实践。
近年来,重庆城管职院智能工程学院以市场、企业、行业的需求为导向,共建“应用导向、融合创新、研用一体”服务平台,提高专业群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深度,为区域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赋能助力。
在应用导向的背景下,学院引进3名博导团队、12名研发人员入驻学校,招聘3名博士、3名科研专岗硕士,研究院校内校外混编研究人员达到25人规模,开展机场行李传送系统智能化改造、发动机蛇形检测机器人、肺部手术机器人、无人智能叉车、电机驱动系统国产替代等科技攻关项目。2022年立项9个市级科研项目。
以融合促创新,促进人才服务水平“攀升新台阶”。该学院构建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框架及标准,面向企业、院校及社会人员等的多元需求,借助网络平台,通过个性化、灵活性的方式开展分层次模块化培训。先后为行业企业及学校相关人员举办电工、工业机器人操作员等职业技能培训2000余人次,其中高级工1000余人次。
以产学研为一体,满足校企深度合作“一站式服务”。该学院与重庆艾申特科技有限公司在高新区金凤工业园共建电子产品制造公共服务中心,累计为9家企业提供生产服务,2021-2022年产值660余万元。依托电子产品制造等四个公共服务中心,开展教、产、训、研等多样化社会服务。承接生产订单产值累计达到661.8万元;培训人次累计达到5202人次;承接企业技术服务科研项目为企业增收500余万元;申报发明专利2项;横向课题到账经费220.1万元。
迎着数字化转型浪潮,该学院将在新技术、新场景、新模式中,谱写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技术服务平台搭建的新篇章,培养出更多实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
陈雪 张骞月 图片由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智能工程学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