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把民生“关键小事”办成百姓“幸福大事”
第009版:落实“双减”在行动 教育民生看得见 重庆教育“双减”两周年回眸
上一版 下一版 
重庆:把民生“关键小事”办成百姓“幸福大事”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12 月 0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双减”以来,据抽样调查反馈,我市79.49%学生睡眠时间增加,87.11%学生运动实践活动时间增加,31个案例入选教育部全国典型经验案例……
重庆:把民生“关键小事”办成百姓“幸福大事”

  两江新区博雅小学在课后服务中开设丰富的STEAM课程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在教育领域引发深层次变革。

  “双减”事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事关国家教育体系根基,事关人民群众幸福感。胸怀“国之大者”,回应“民之所盼”,重庆市教委以新使命谋划教育发展,以新举措落实根本任务,以新姿态激发生机活力,坚持校内校外系统推进、同向发力,注重横向联合、上下联动,加速基础教育生态持续向好,遏制校外培训乱象,描绘出一幅减负惠民、暖心润心的动人画卷,形成了多项走在前、做示范的典型经验。

  前不久,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一行赴重庆开展“双减”与科学教育工作专题调研,充分肯定重庆市在“双减”和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上取得的积极进展和特色亮点。

  把“民之所需”放在心上

  强化保障助“双减”落地生根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双减”无疑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次重要革新。

  重庆在这场风雨无阻向前进的征程中,提高政治站位,既把“双减”工作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和有力保障,又充分认识“双减”工作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题中之义和价值所在,通过落实“双减”任务,大力营造教育发展的良好生态,为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双减”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真正深化落地,离不开精准有力的制度机制保障。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双减”,建立“双减”工作专门协调机制,成立校外培训机构清理规范和维护稳定工作专班,全市上下一心、协同发力,推动“双减”政策全面落地生根。

  当“统筹协调”的棋局铺就,“重庆态度”坚定有力。今年以来,市领导多次组织召开“双减”及校外培训治理相关专题会议,作出批示部署,市区上下统筹推动“双减”,将“双减”纳入区县年度实绩考核指标和教育督导指标内容,作为开学检查、日常巡查、重点督查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以督查推动工作落地、责任压实。

  当“政策指引”的蓝图绘就,“重庆智慧”广受认可。在全国率先出台《义务教育阶段语文等12个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被教育部列为十大典型案例。出台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设置标准和审批流程,让设立和监管有章可循。

  当“协同发力”的和音奏响,“重庆合力”彰显担当。市区相继成立校外培训工作专班,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各区县教育、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联起手来,设立“一起审”,日常“合力管”,违规“共同打”。多部门联合印发《家校共育助推“双减”落实十条措施》《利用科普资源助推“双减”工作十条举措》,8个市级部门推出暑期托管、研学旅行、科普教育、社会志愿服务等暑假系列主题公益校外服务活动,受到家长和社会好评。

  扛起减负增效的改革重担,增强学生和家长的幸福感,构建良好教育生态,重庆一直在行动。

  把“民之所盼”扛在肩上

  做足增量让“双减”提质增效

  两江新区以改破题、激活动能,把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双减”提质增效、评价改革作为系统工程纳入区域高质量教育体系整体推进,构建校际均衡发展、课堂内涵高效、课后多元融合、作业减量提质、校外实践拓展的高质量育人体系,教育发展迅速、规模翻番。

  江北区乘势而上,聚力而为,制定并落实“读一点名著”“做一点运动”“学一点艺术科创”“会一点家务”“搞一点实践”的“五个一点”江北方案,将德智体美劳“五育”落实落细落小,教育成效突出、辐射力强。

  这是“双减”政策实施中我市教育涌动的蓬勃活力之一。

  “双减”工作,减的是负担,增的是质量。始终站在教育改革前沿的重庆,如何在“双减”背景下更有力度地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守好课堂教学“主阵地”,全市义务教育学校严格贯彻落实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全部开齐开足国家课程、实施起始年级“零起点”教学、制度化开展校本教研,学生学业质量得到有效保障。狠抓师德师能建设,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个学生。

  把牢作业设计“质量关”,按照“压总量、调结构、提质量”思路,建立作业公示和督导评估制度,分层分类布置作业,作业评价从关注学习结果向关注成长过程转变。鼓励有条件的区县探索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智能化技术手段,赋能作业管理监测机。

  云阳县在紫金小学等10所学校试点尝试基于课堂精准教学、作业精准管理的智慧课堂,此案例被教育部遴选为典型案例。九龙坡区高新实验一小采用“拼音饼干”等创新形式,运用点赞、红花、五星等评价符号,推动校内教育减负提质增效。

  做好课后服务“营养餐”,各区县和学校按照“一校一案”“一案一亮点”思路,不断优化“双减”和课后服务实施机制,全市41个区县全部建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保障机制,开设作业辅导、自主阅读、益智活动等课程,实现“5+2”全覆盖,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发展需要。

  丰富多彩的特色课程大餐为学生们提供了展现自我的舞台。北碚区朝阳小学开设陶艺、航模、啦啦操、国际象棋等近百项社团活动,让孩子快乐成长。重庆科学城树人思贤小学打造课后服务特色科创课程,目前已开设40多门科技类校本课程,做到了1-6年级“贤童”人人参与、人人实践的学段全覆盖……“双减”政策之下,重庆的学子们正尽情享受快乐教育、拥抱幸福校园、走向全面成才。

  把“民之所愿”抓在手上

  规范培训让“双减”见行见效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孩子们的周末时光,有什么不一样呢?

  和小伙伴们一起晒晒太阳,泛舟湖上吹吹风;走进书店,找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拥有一个收获满满的午后;在公园里练习轮滑,像轻盈的燕子一样飞舞……没有了过重的校外培训负担,孩子们别提多惬意了。

  校外培训减负重在规范、严于治理,保障学生家长合法权益,确保“双减”改革不断取得实效,推动培训行业健康发展。

  向违规培训“亮剑”,我市坚决执行《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扎实开展“监管护苗”专项行动,上线“二维码随手拍”投诉举报平台,把巡查纳入社区网格化管理。守护看牢群众“钱袋子”。在寒暑假等节假日,市区教育部门公开发布培训提醒,加强宣传引导。拧紧资金“安全阀”,全面推行全国监管平台,对2530家合规机构、6.54亿元资金纳入“预收费+风险保证金”穿透式资金监管。

  为百姓权益“护航”,开展校外培训“平安消费”专项行动,化解消费纠纷200余起,涉及金额140余万元。开展“安全守护”专项行动,联合公安、消防救援、市场监管等部门,将消防安全、场所安全纳入巡查重点内容和年检“一票否决”项目,培训机构抗安全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在“数字重庆”新场景下,积极探索校外培训机构“三段式数字化监管”模式,将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审批列入“渝快办”线上“一件事一次办”模块,最快时间、最大力度处置问题矛盾。

  这样的雷霆行动同样体现在各个区县的行动中。渝中区教委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治理,开展“三个活动”、拓展“三个渠道”,做好“三个规范”,着力破解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存在的预防难、取证难、查处难问题。长寿区教委着重在机构设置、制度建设、保障措施等三个方面发力,深入开展规范校外培训行为治理,着力维护百姓权益。

  在整治和规范基础上,我市引导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推动创新化实践,把思政教育场景从校内主阵地延伸拓展到校外培训全过程全方位,探索“小元素+小切口=大思政、大教育”,确定6个区县36个培训机构开展“红岩精神”“体育精神”等思政教育试点探索,创新推动校外培训育人实践。

  把“民之所向”落在行上

  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培养未来所需人才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今年5月,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如何在“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重庆教育这样干:

  以非凡的智慧勇气,编写《中小学科学教育指导纲要》,推进科学教育课程化项目化实施,切实解决科学教育校内“软”和校外“散”的问题。

  以深邃的发展眼光,开齐开好科学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科学课程占比达8.76%。加快科技活动室标准化建设,将科学教育纳入开学第一课,提高学生科学类课后服务项目、活动比例。组织院士专家走进农村边远区县中小学校开展科普讲座、科普培训等活动,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服务。

  以开拓的创新精神,链接社会大舞台,开辟重庆科技馆等211家社会实践教育基地为学生提供场所保障和课程支撑,市教委每年联合市科技局、市科协、团市委等部门举办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STEAM科创大赛等20余项活动,万余名中小学生在活动中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

  “双减”中的科学教育加法,让学校成为弘扬科学家精神的前站,让课堂成为滋润科学精神的沃土,也让科技教育融入青少年日常生活。

  南岸区着力抓好“双减”和青少年科学教育,通过“少科站+网格学校,国家课程+校本教程,学校+实践基地”等举措,浓厚科技教育氛围,学生连续13次获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和市长奖提名奖,近3年师生发明专利达百余项。重庆高新区坚持“科创高新·智慧教育”发展理念,发挥科学城高校云集、院所集聚优势,以中小学科技创新为突破口,营造“科技成为特色,创新成为习惯“育人氛围”,18人次获全国机器人、科技创新等一等奖”“第二届重庆市青少年‘人工智能—机器人’创新挑战赛高新区参赛队伍斩获18个一等奖、占全市50%”,科学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我市将怀揣为民之心、勇立时代潮头、顺应时代大势,走实走宽走好有重庆特色的教育高质量发展新路,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重庆教育力量。

  

  展选上百个优秀案例 生动讲述重庆教育“双减”行动

  为进一步形成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双减”经验,展现“双减”之下重庆教育的新成效、新风貌,市教委与重庆日报联合举办“重庆教育‘双减’两周年优秀案例展选活动”,共选出优秀区县案例35个,优秀学校案例164个,其中一等奖案例41个、二等奖案例51个、三等奖案例72个。

  沙坪坝区对于校内改革、校外治乱、“家校社”协同、教育评价齐抓共建,入选全国校外培训治理十大典型案例;渝北区着力创新三种模式、强化三重保障、优化三个机制,“三三制”服务体系全力破解民生难题……上百个优秀区县、学校案例,涵盖校外培训治理、课后服务、作业设计、课堂改革、家校社协同共育各方面,不仅体现了各个单位敢于先行先试的“精气神”,勇于探索创新的“真本领”,而且展现出重庆教育减负提质、以变图强的蓬勃面貌:折射出重庆双减“减”有方向、“增”有质量的卓越功效。

  接下来,重庆市将立足深化“双减”政策落实,启动2024年“双减”案例征集,挖掘和传递更多“双减”优秀案例的引领价值和示范意义,为深化推进落实“双减”政策积累更多经验和方法。

  王小寒 胡忠英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