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周雨)改革前,一个镇街年均要上报1300多次报表,且需层层上报、审核把关、签字确认;改革后,部门可在台账底池中实时查看、调取常用数据,镇街报表填报数量缩减90%。11月17日,重庆日报记者从永川区委组织部获悉,该区已于今年9月实现全区各镇街、部门全面投用“一表通”应用,为基层卸下填报海量表格重负的同时,将分散在各部门各板块的业务数据、统计数据在区镇两级进池入账,初步实现以数据流打通决策流、业务流、执行流。
胡晓燕是朱沱镇社会救助岗的一名工作人员。记者在她的一本工作笔记本上看到,上面有关表格填报系统的记录,整整两大页包括各个填报系统的用户名、密码、填报流程、相关报表内容、上报周期等。
“我主要负责低保、特困、高龄失能老人的报表填报工作。”胡晓燕说,过去,她每月固定要维护的报表事项就有10余项,因业务需求,其中一部分需要登录市区两级业务系统进行数据上报,也有一部分临时性统计需求,需要通过微信、QQ等途径报送电子报表。部分已报送的报表,她每月还得打印一份纸质件,找领导签字、盖公章后,送区级部门存档。
朱沱镇组织委员李茂涵说,今年初,该镇对2022年报表进行了一次梳理统计,有填报频率为实时、每周、半月至每年不等的各项报表事项168项,其中通过应用平台上报的有63项,通过QQ、微信等互联网手段报送105项,年报送次数1377次,且需层层上报、审核把关、签字确认,极大地挤占了基层干部的时间和精力。
今年以来,永川区以主题教育“四下基层”为契机,深入镇街摸情况、找问题,将基层反映的工作报表头绪多、频次高、时间紧、任务重问题作为攻坚课题,以推进数字重庆建设为抓手,在市基层智治专班、市大数据发展局的支持下,率先在全市投用“一表通”应用,探索打造“报表+台账”数字化融合场景,推动数智减负,取得了初步的实践成果和制度成果。
该区通过摸清沉淀至基层的各行业各领域报表种类、数量、效果、填报人员等情况,将基层调研汇总的报表任务“反向派单”到区级有关部门,通过数字重庆建设,结合部门核心业务梳理,打破以往工作模式,推动部门梳理形成党的建设、经济发展等“四板块”标准化台账90个。基于IRS实时归集,镇村干部现在仅需首次录入历史数据、动态维护确需走访生成的数据,部门就可在台账内实时查看调取。针对临时紧急性数据需求,可实现报表准入、一键下派、智能填报,实现部门高效派单、镇街快速响应,大大减少了基层花在报表上的时间。
胡晓燕说,过去,她每月通常要用一整周的时间来处理报表填报及打印、送件工作。现在,这项工作已缩短至半天。今年10月,朱沱镇上报报表仅为4件,同比缩减了90%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