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市共有药品生产企业180余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370余家
■未来几年,医药行业将面临剧烈的洗牌和整合,这也将促成企业间加强合作、“抱团取暖”
■未来,医学装备行业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多学科融合创新将进一步加速,产业链供应链格局也将被重塑
11月20日,2023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重庆)生物医药及医疗装备产业专题对接活动举行。相关政府部门、国家级行业协会、市外客商企业等200余名代表齐聚一堂,围绕重庆生物医药及医疗装备产业进行推介,并就行业发展趋势及如何承接产业转移、共享发展商机、做大做强产业等展开了交流。
全市共有药品生产企业180余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370余家
市经济信息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罗莉向客商推介说,目前,全市共有药品生产企业180余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370余家,包括专精特新及“小巨人”企业121家、上市企业15家。
近年来,重庆医药产业创新产品不断涌现,2022年,重庆获批上市药品和医疗器械产品400余个,较2015年末增加近3倍。30余个创新药项目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包括单抗、胰岛素、肿瘤疫苗、CAR-T细胞等。
此外,重庆营商环境不断提升,入选全国首批6个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获批设立“首次进口药品和生物制品口岸”,成为继北京、上海、广州后第四个可进口首次在中国境内销售的药品和生物制品的城市,为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当前,重庆以创新、集聚、开放为引领,正在加快构建‘1+5+N’医药产业体系。”罗莉表示,“1”即以重庆国际生物城为核心打造1个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5”即以两江新区、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长寿经开区、涪陵区、大渡口区5个集聚区为骨干,加快产业集聚发展产业基地;“N”即鼓励其他条件具备的工业园区,根据自身特点建设医药产业特色园区,产业布局得到逐步优化。
到“十四五”末,生物医药产业规模突破2000亿元
未来,我市将加快生物医药产业转型升级,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和产学研医协同,为培育生物医药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提供有力支撑。
根据目标,预计到“十四五”末,培育产值百亿级企业3家、50亿级企业5家,全市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力争突破2000亿元。
为实现上述目标,重庆将实施创新资源集聚、转化能力提升、高质量产品倍增、产业链提升、供应链安全保障、政府服务精准提效“六大工程”,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驱动发展。
其中,实施创新资源集聚工程,旨在不断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对此,重庆将瞄准新赛道,围绕抗体、重组蛋白及多肽药物、疫苗等重点领域加大创新投入,积极在核酸药物、3D打印、再生医学、细胞和基因治疗药物等新兴领域布局。围绕合成生物学、类脑科学等精准医疗前沿细分领域,加快底层前沿技术攻关,为产业创新发展持续提供技术支撑。
医药工业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的特点没有改变
对接活动中,多位行业协会专家、企业家代表现场分享了医药行业发展特点及趋势、企业案例及经验等。
“近年来,医药工业全行业营业收入呈现出剧烈波动的特点,行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王学恭表示,从今年上半年经济指标来看,医药行业各个子行业的增长不平衡,化学制剂、中药饮片、中成药等3个子行业营业收入、利润保持正增长。不过,化学原料药、生物制品、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等4个子行业营业收入、利润均出现负增长。
尽管行业增长不平衡,但整体上医药研发投入持续保持高强度,今年上半年,国内医药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同比增长约18%,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达到4.8%。
王学恭认为,未来几年,医药行业将面临剧烈的洗牌和整合,这也将促成企业间加强合作、“抱团取暖”。
“近十年,我国医学装备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年复合增长率约15%。2022年,我国医学装备市场规模达到1.15万亿元,居全球第二位。”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副秘书长张林鹏围绕医学装备行业发展趋势进行了分享。
在他看来,医学装备产业快速发展,呈现出诸多特点。比如,高端医疗装备初步呈现全面创新突破势头,国产高端医疗装备在国内市场占比逐年提升等。“未来,医学装备行业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多学科融合创新将进一步加速,产业链供应链格局也将得到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