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渡口区 |
|
大健康生物医药产业 |
|
重庆精准医疗科技园 |
|
试剂研发生产 |
|
扫码了解大渡口 |
大渡口之邀>>>
大渡口因义渡得名、因重钢设区,地处重庆主城都市区中心城区西南部,幅员面积103平方公里,是重庆最早的主城区域之一,是建设现代化重庆都市区的中心腹地。
厚积成势,继往开来。大渡口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拥抱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建设新重庆”,坚持把市委提出的党建统领“三项重点任务”作为推动全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围绕“公园大渡口、多彩艺术湾”美好愿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突出生态优势,厚植人文内涵,强化产业导向,将大健康生物医药作为五大百亿级产业之一,聚力打造以全市链主企业为龙头的产业集群,推动大健康生物医药产业向大渡口区聚集发展,为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作出大渡口贡献。
今天的大渡口,天时正当好,地利势自成,人和万事兴,处处充满着创新发展的良机。我们真诚邀请广大企业家走进大渡口、了解大渡口、投资大渡口、创业大渡口,衷心期待与大家共享机遇、共谋发展、共赢未来。
大渡口区委书记 余长明
初冬时节,位于大渡口区建桥工业园的重庆集庆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新厂房里,工人们正在紧张而有序地进行厂房的装修。“明年初,总计2500平方米的新厂房将建成投用,预计可实现日产体外诊断试剂产品10万人份,实现年产值近2亿元。”产品生产线实现快速落地,让企业负责人孙战强点赞不已。
这是大渡口营造良好产业发展环境,为“大渡口速度”再提速,做好承接产业转移大文章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区奋勇争当承接生物医药及医疗装备产业转移的“领头雁”,以产业企业招引培育、高能级平台建设、持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为主抓手,全力推进承接产业转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全区生物医药企业总数已达206家。全行业营业收入从2016年的8.8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137.6亿元,生物医药产业实现加速推进。
时下,当承接产业转移工作走入新阶段,大渡口又将如何以高水平承接产业转移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制造强国建设和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贡献了“大渡口力量”?时值2023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重庆)举办之际,我们去一探究竟。
抢抓新机遇
打造全国体外诊断产业发展高地
生物医药行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它在促进健康、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大渡口早在2016年起,就瞄准医疗器械体外诊断这条细分赛道铆足干劲发展,现已形成上游原料、中游制造、下游服务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据大渡口区大健康生物医药产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数年发展,截至目前,全区体外诊断企业数量已占全市总量的三分之二,成功实现几何式增长。“体外诊断产业已具备较好的规模、专业、要素等发展基础,已经建成重庆市以体外诊断为特色的生物医学工程产业发展聚集高地。”
产业根基铸就,发展机遇也接踵而来。2022年3月,大渡口体外诊断特色产业纳入全市生物医药“1+5+N”集群发展布局的五大重点集聚发展产业基地培育。同时,区内企业中元汇吉成为全市“33条重点产业链”中体外诊断产业链链主单位。2023年,重庆市发展改革委公布首批8个市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名单,大渡口生物医药工程成功入选,被认定为全市唯一的生物医药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其势已成,其时已至,承接产业转移,大渡口激流勇进,奋力前行。据大渡口区大健康生物医药产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在全市率先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建设大渡口区百亿级大健康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实施意见》,编制了《产业园区发展规划》以及《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推动产业优化布局,力求精准承接、有序承接、高质量承接。
到2025年,全面建成西部体外诊断集聚高地,全区企业达300家,营业收入达200亿元,医疗器械注册备案证总数达800个;到2035年全面建成全国体外诊断集聚高地,全区企业达1000家,营业收入达1000亿元,医疗器械注册备案证总数达2000个。
构筑新平台
建立健全“政务服务+研发转换+行业协会”多元发展格局
“在产业发展起步阶段,主要围绕产业数量、质量、要素、生态等方面发力,使其具备良好发展基础;在产业发展新阶段,则需要从点上发力转变为平台建设。”据大渡口区大健康生物医药产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大渡口为加快承接生物医药及医疗装备产业转移步伐,全力加快建设产业园区,做大做强开放平台优势、特殊政策优势、联动发展优势,基本构建了“政务服务+研发转换+行业协会”多元平台发展格局。
目前,在推动协作联动下,大渡口在重庆市药监局支持下,设立全市首个医疗器械放管服服务中心、成立全市首个医疗器械技术审评查验服务站,逐步破解产品注册审批制约痛点。以破解技术产品创新开发和应用难为重点,同市药监局、重庆医科大学签署合作协议,成立了全市唯一体外诊断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在市经信委帮助下组建了高新医疗器械产业研究院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体外诊断产业产学研合作、项目转化、资源共享;会同市医保局签署合作备忘录,帮助企业参与全国及省际联盟带量集采。
为破除流通贸易环节短板,该区还打造重庆IVD流通供应链公共服务平台,并组建重庆IVD流通行业联盟。并同中元汇吉一道设立了高新医疗器械产业研究院公共服务平台,助力IVD企业合规获取临床检验样本信息。
“截至目前,全区已形成围绕体外诊断产业的政府服务、研发转化、行业协作等各类平台20余个。”大渡口区大健康生物医药产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除此之外,该区与市内外相关重点高校院所建立良好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基本建成支撑产业发展的各类公共服务机构17家,累计建成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个,市级企业研发平台6个,正不断拓展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圈。
营造新环境
关注从签约落地到成长上市全周期
栽下梧桐树,方能引来金凤凰。大渡口大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积极营造全新的发展环境。
“为加快构建五大百亿级产业集群,高效承接产业转移,大渡口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建立了一个专项工作组,由分管区领导牵头负责推进建设。”据大渡口区大健康生物医药产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由此一系列有力有效的政策,一项项贴身贴心的举措铺展开来,持续畅通企业发展路径。
创新走访机制,形成了服务企业“两本台账”。通过建立“一企一策”工作台账,大渡口对全区110家重点生物医药企业指定“一对一”产业办联络人,开展全覆盖走访调研,通过分别座谈、集中恳谈等形式摸清企业预期产值销售、收集困难问题、研判发展前景;建立“重点培育”企业台账,重点针对规上限上和拟升规入驻企业,由产业办联络人负责,每月定期更新主营业务、生产规模、营收税收等关键信息,为精准服务打下扎实基础。
创新“一企一策”帮扶。积极落实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接待日、民企重大困难问题专报直通车等机制,重点围绕企业高度关注的注册审批、市场开拓及人才服务,协调区级各部门开展定制化、精细化服务。如:协调伯豪生物新产品结直肠癌早筛检测服务成功纳入重医康复医院、区中医院和万家燕医院3家在区医疗机构推广使用;多方沟通实现三丰医疗“非灭菌采血管”全市首次特批企业注册,畅通全国集采渠道,帮助企业止滑促增。
创新企业培育机制。支持具备一定规模、市场潜力和经济效益好的生物医药企业在主板上市;支持一批具有自主科技 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生物医药企业在科创板上市;依托国家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和重庆精准医疗生物产业科技园等创新平台,深耕体外诊断、医疗器械、智慧医疗等领域,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企业面对面>>>
“选择落地大渡口之前,我们也有过多个地点的考察,一直很犹豫,后面是经朋友介绍正式签约。”来自厦门的集庆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战强表示,但最终整个项目的落地推进效率,证明这个选择的正确。
“今年3月完成公司注册,5月申报产品审批,9月就拿到7个注册证书,从大渡口的前置服务介入开始计算,相当于7个证书拿下来只花了不到1周时间。”孙战强表示,异地产品注册登记关乎到企业产品是否能快速走向生产进入市场,是产业转移企业的大事。“我们也是第一次经历这个流程,大渡口区也是第一次。如果没有政府的全力以赴,这个速度不可能实现。”
双向奔赴的动力不止于此,孙战强表示,政企双方的专业性也是实现企业高效转移的重要原因。首先是产业的专业性,集庆生物作为厦门市级高新技术企业,一直专注于体外诊断行业。大渡口瞄准医疗器械体外诊断这条细分赛道,现已形成上游原料、中游制造、下游服务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和优势产业生态,集庆生物的落户能获得更大发展机遇。其次是沟通的专业性,集庆生物是资质依赖型企业,在专业制度沟通上有较大需求。和大渡口的合作至今,整个产业参与人员都有高度的专业性,能了解企业发展所需,急企业所急。
“企业与政府、产业的高适配性也鼓足我们的发展信心。”据孙战强介绍,下一步,集庆生物还将继续加大投入,未来将推动企业与本地高校合作,有望将企业研发板块转移到大渡口,扎根重庆市场实现更大发展。
产业转移 承接方向>>>
1.在深化IVD细分领域专业楼宇集群方面,大力引进高端免疫、分子诊断、POCT、血液体液、液体活检、临床质谱、上游原材料等处于成长期的技术产品。
2.在拓展行业领域方面,向宠物诊疗、康复辅具等其他医疗器械和肿瘤细胞治疗等领域拓展。
3.在强化创新服务平台方面,引进临床样本资源共享与合作技术平台、医用质谱产业研究平台、医疗器械研发公共服务平台、IVD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平台、临床成果转化平台等。
4.在完善专业服务组织方面,引进市场化投资基金、医疗器械CRO/CDMO平台、产业学术论坛活动、IVD上游原辅料保税物流平台等。
刘钦 龙搏 图片由大渡口区大健康生物医药产业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