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因江而兴,万里长江穿城而过奔腾东流,在中国版图上如一条横贯东西的纽带,连接起巴渝山水和沿海地区,见证着东西携手合作愈发紧密。
近年来,重庆聚焦实体经济发展,加快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承接产业转移成为了高质量发展的有力“加速器”。从比亚迪动力电池到华润微电子12英寸电源管理芯片晶圆及封测,从三一重工西南制造基地到华峰己二酸/氨纶/尼龙66系列项目,从东莞市联鸿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服饰研发生产项目到国家电投医用同位素研发及生产基地……承接一批高质量项目,激活一条产业链,提升一个产业集群能级,这样的案例在重庆越来越多。据统计,2020—2022年间,重庆累计承接工业投资项目4670个,到位资金6425亿元。
今天,由工业和信息化部、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3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重庆)”在悦来国际会议中心拉开帷幕。
一场场产业推介、项目签约和调研考察活动将陆续展开,数百家知名企业将与重庆各区县各部门一道共商产业转移发展大计,这场跨越山海的双向奔赴将绘就更精彩的产业合作新篇章。
重大战略叠加
重庆成为产业转移的优选之地
每一个企业的迁移落地,都是对发展在哪里,未来在何处的选择。每一个企业的扎根成长,都是对发展有机遇,未来可触摸的写照。
纵观东部地区企业与重庆的携手结缘,风口机遇、产业生态、服务环境、未来可期成为谈论最多的关键词。
在小南垭铁路物流中心,西部陆海新通道泰国进口纸浆专列、“东风汽车”出口专列、中老铁路“吴哥啤酒”进口专列等特色班列引人注目,一声声汽笛轰鸣一列列班车前行。
在果园港,通过整齐堆放的集装箱和繁忙的港口作业,感受长江黄金水道的活力和中国经济发展的脉动。
在解放碑,成渝CP的宣传氛围时常可见,川渝共同努力打造区域协调发展“第四极”成为两地发展共识。
目前,作为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国家重要的中心城市,重庆拥有共建“一带一路”、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叠加,重庆站上了发展风口,重庆机遇成为了国内产业转型升级、优化布局的优选。
提高产业承载能力
打造生态服务“强磁场”
据调研,2022年,重庆承接东部七省市(广东省、江苏省、浙江省、北京市、上海市、山东省、福建省)产业转移项目数量占全市项目总数的42.6%,投资额占46.3%。
能够得到来自东部发达省市的投资兴业认可,这主要源于重庆产业生态和服务环境的“强磁场”。
产业转移,是一场双向奔赴。东部地区通过产业转出,腾出更多发展空间;中西部地区通过产业承接,注入更多发展动力。不过,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发展,产业转移早已不是“过剩产业”的简单迁移,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对接需求正在快速释放。
今年6月,重庆提出要着力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迭代升级制造业产业结构,全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拥有雄厚制造业家底的重庆,以更有魄力的产业布局和更精准的产业发展机会清单,吸引着国内产业转移企业的目光。
企业兴则经济兴,企业强则城市强。重庆坚持与企业共成长,一方面,加快打造承接产业转移载体,统筹力量建好重庆沿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经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的全国第三、西部第二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试点示范区,包括涪陵、巴南、九龙坡、璧山、永川、荣昌、大足等7个区。构建“2+6+6+36”产业园区平台体系,认定涪陵高新区、长寿经开区、永川高新区等17个产业园区为重庆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建立多层次承接产业转移体系;另一方面,持续优化承接产业转移环境,全面落实《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积极落实《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加大力度服务企业,实施企业服务专员制度,迭代升级“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平台,为企业提供全周期、全要素、全覆盖和全方位服务。
截至今年10月,平台累计受理吹哨事项7069件,办结7055件,办结率和满意度均超过99%。2022年,累计减负超1500亿元,惠及市场主体658万户(次),全市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750亿元。一项项减负账本皆是重庆对企业的一诺千金,一组组为企解忧数据皆是重庆对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不懈努力。
今年前三季度,重庆GDP达到22243.88亿元。重庆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东部企业入渝投资兴业、共享城市发展红利。
江水滔滔东入海,风劲潮涌奋楫先。在高质量发展的大潮中,重庆正聚焦“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以奋楫争先之姿,以举办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为平台,以高水平承接产业转移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政策链资金链深度耦合,构建更具活力的开放创新生态,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产业体系,为制造强国建设贡献“重庆力量”,在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中实现更好发展、展现更大作为。
童言 孔德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