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计划5年培育15家独角兽300家瞪羚企业市委巡回督导七组与铜梁潼南区委开展联合调研从习近平主席旧金山之行感悟“道之所在”重庆137款土特产在京展销承接产业转移助力重庆抢占“制高点”酉阳“解剖式”调研推动乡村振兴项目规范运行重庆重点工程掀起新一轮建设高潮云阳开发政务数字机器人实现“智能秒办”
第0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重庆计划5年培育15家独角兽300家瞪羚企业
市委巡回督导七组与铜梁潼南区委开展联合调研
从习近平主席旧金山之行感悟“道之所在”
重庆137款土特产在京展销
承接产业转移助力重庆抢占“制高点”
酉阳“解剖式”调研推动乡村振兴项目规范运行
重庆重点工程掀起新一轮建设高潮
云阳开发政务数字机器人实现“智能秒办”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11 月 20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承接产业转移助力重庆抢占“制高点”

  (上接1版)

  园区是承接产业转移的核心载体。

  目前,包括荣昌高新区、合川高新区等17个区县产业园区被认定为重庆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它们通过不断做强产业配套、提升园区环境,围绕不同产业方向,有力、有序、有效承接了国内外先进制造业转移和市内产业梯度转移。

  “除了上述市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重庆沿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也是我市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市经信委副主任赵斌介绍,正是通过搭建这两套承接平台,让承接产业转移成为我市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一招”。

  重庆沿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经国家发改委批复的全国第三、西部第二个国家承接产业转移试点示范区,涉及涪陵、巴南、九龙坡、璧山、永川、荣昌、大足等7个区。今年前三季度,该示范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项目292个,协议总投资3259.7亿元。

  依托这两套承接平台,重庆还优化了承接产业转移区域布局,形成“研发在中心、制造在周边、链式配套、梯度布局”的产业分工体系,带动了汽车、电子、装备等多个产业领域承接产业转移成果突出——

  汽车行业,承接比亚迪动力电池、信质驱动电机等一批核心零部件项目,促进全市汽车行业加速向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转型升级。

  电子行业,承接华润微电子12英寸电源管理芯片晶圆及封测、峰米科技激光投影、惠伦晶体等项目,促进全市集成电路与新型显示产业补链成群。

  装备制造行业,承接三一重工西南制造基地、凯盛科技西南智能装备研发制造基地项目,推动全市装备制造行业新增长点快速形成。

  材料行业,承接中铝高端制造、华峰己二酸/氨纶/尼龙66系列项目、万凯三期PET项目等,助力全市轻合金材料、合成材料加速向中高端迈进。

  消费品行业,承接金沙河面粉、联鸿纺织服饰研发生产项目、优倍净高端化妆品研发生产项目等,带动全市食品行业向着现代化、轻纺行业向着潮流化发展。

  医药行业,承接国家电投医用同位素研发及生产基地、鸿兴生物医药中间体及原料药等一批重大项目,有力促进了全市医药行业产品结构加速调整。

  持续承接产业转移

  重庆还将做好“三篇文章”

  “承接产业转移,是当前及今后我市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建设‘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的重要组成内容。”市经信委主任蓝庆华说,我市将以整机、整装等终端,以及关键零部件、元器件、原材料、软件等基础领域为重点,加大承接产业转移力度。

  为此,我市将围绕“优化承接产业转移方向,优化承接产业转移区域布局,优化承接产业转移环境”三个方面“做文章”。

  蓝庆华表示,在承接产业转移方向上,我市将重点围绕“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进行布局。

  比如,通过承接新能源汽车“三电”和智能网联汽车“三智”、化合物半导体、电源管理芯片及功率器件等领域的产业转移,助力建设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先进材料等3个主导产业集群发展;通过承接工业母机、清洁能源装备、智能电网装备、粮油加工等领域产业转移,助力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食品及农产品加工、软件信息服务等3个支柱产业集群建设;同时我市还将围绕高端摩托车、生物医药等6个特色优势产业集群,以及卫星互联网、元宇宙等18个“新星”产业集群承接产业转移。

  在优化承接产业转移区域布局上,我市将推动承接市外产业转移与市内产业转移“同频共振”,以产业转移促进生产力布局优化——

  中心城区,着力承接企业总部、研发总部、结算中心、平台型企业等市场主体和生产力,着力实现高端化转型。

  渝西地区,着力承接整机、整装和上下游配套环节产业转移,面向我市中心城区和成都市发展整零配套,建设成渝地区先进制造业协同发展示范区和重庆先进制造业新高地。

  涪陵、长寿、南川等地区着力承接先进材料、化学原料药及制剂等产业转移,形成全市重化工业集聚区。

  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着力承接绿色食品、绿色能源、中药材、服装服饰等领域产业转移,形成全市制造业绿色发展示范区。

  “在优化承接产业转移环境方面,我市将打出一套‘组合拳’。”蓝庆华说,在强化政策支持上,我市将全面落实《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确保符合税收优惠条件的制造业企业“应享尽享”,并落实好一揽子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用工成本、用能成本的优惠政策,强化用地保障的支持政策,带动企业降本增效。

  同时我市将持续推行服务企业专员制度,围绕规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实施“一企一专员”,完善“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平台,形成“线上+线下”服务,为企业提供包括政策宣传、问题化解、事项协调、要素支撑、资源争取等全周期、全要素、全覆盖和全方位服务。

  在夯实承接产业转移载体方面,我市将持续推动产业园区改革发展,加快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建设,通过进一步优化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推动园区围绕产业定位方向,有力、有序、有效承接国内外先进制造业转移和市内产业梯度转移。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