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电动车,要驶入我们的生活了。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等8部门印发《关于启动第一批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的通知》。包括重庆在内的15个城市,将先行先试,探索新能源汽车全面市场化,带动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试点”的动作,传递着信号,创造着机遇。公共领域用车,面广量大。比如,市民们坐的公交车、小哥们开的邮政快递车、旅客们搭的机场用车,都在电动化转型的范畴内。这种转型尝试,充分证明新能源化是大势所趋,并将有效激发充电桩、换电站等需求侧的市场活力。 15个城市,15种可能。对于城市和产业链而言,参与一次“试点”,就意味着迎来一个难得的新机会。重庆,要以怎样的姿态面对“试点”? “试点”是一种认可。面对认可,要强化信心。 重庆为什么能够入围?因为重庆是西部地区唯一直辖市,辐射范围大,示范带动性强;因为重庆正努力打造万亿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电动化的“家底”好……凭借着这些突出优势,在探索公共车辆电动化的过程中,重庆被国家选中,更要拿出信心与决心,主动担起试点城市的使命。 “试点”是一种检验。迎接检验,要彰显能力。 重庆在此次试点中应如何发力?从试点目标来看,要大幅提高车辆电动化水平、有力保障充换电服务体系、创新应用新技术新模式。对照之后不难发现,重庆“造车”的升级方向与这些目标相呼相应。能否实现目标,考验着重庆如何结合自身优势,在进一步健全政策配套、创新技术手段上出新招。 在谋求高质量发展的路上,重庆向来务实,讲求实战实效。对待“试点”也是如此,决不是试试则罢,更不是浅尝辄止,要试就得试出成果和经验。 聚焦于公共车辆电动化试点,最直观的成果,是改善群众体验、赋能产业升级。 在试点过程中,将有8.27万辆公用电车跑上重庆道路,1340座公共快充站和84座换电站在中心城区建成。让这串数据变作人们出门可乘的交通工具,让充换电基础设施的需求刺激产业链的供给,让低碳的绿意从街头浸润到人心……种种预期要落地落实,需完善配套措施,进一步释放公用电车采购和升级的政策利好。 瞄准交通运输体系升级,尤其要注重提炼可复制可推广的实用经验。 “试点”就是探路,探路就要攻坚克难。电车补贴政策如何制定?道路安全如何保障?这些问题,就是重庆在答题时要一个个攻破的难点,也是交卷时需着重总结的经验。接下来,重庆要加快突破公共交通电动化的技术梗塞,实现一地创新、各地共享,在实践中摸索电动化转型的重庆方案。 为了保障试点落地效果,重庆正从“路”和“车”两端发力,将新技术投入各类典型山城场景测试,为其他地区探索公用电动车如何顺畅运行于山地。期待重庆以“试点”为支点,撬起公用电动车发展的更大利好、更优场景、更广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