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专题片看家门口的惠民有感城市要有“落叶缓扫”的人文关怀“九成主播收入不如骑手”的良性价值导向如此“征求意见”助力荣昌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畜牧科技创新中心
第006版: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从专题片看家门口的惠民有感
城市要有“落叶缓扫”的人文关怀
“九成主播收入不如骑手”的良性价值导向
如此“征求意见”
助力荣昌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畜牧科技创新中心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11 月 1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巴渝论坛

从专题片看家门口的惠民有感

臧博

  明亮宽敞的房间里,几张大桌拼接成的工作台边,母亲们双手忙碌,孩子们在一旁安静学习。宁静的画面中,淌出生活的幸福感。这是央视专题片《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第一集《人民至上》篇章中的场景。这一幕,就发生在重庆市九龙坡区民安华福社区。

  专题片用了近四分之一的篇幅,来呈现重庆“促进家门口就业、社保惠民有感”。跟随着镜头,我们看到了居民在家门口的安居乐业,看到了街道社保员为老人上门采集信息。

  两个重庆故事,以小见大,反映出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进步。当然,更为具体和直观的,还是惠民有感如何在山城居民的家门口实现。

  家门口的惠民有感,应该是一种触手可及的便捷感。

  最触手可及的,往往也是最细枝末节的。只有从细节入手改善体验,才能让群众生活更便利、更愉悦。比如,为了解决停车难这一市民出行所常常面临的困扰,重庆将小微停车场建设,作为今年的重点民生实事来办。五台山社区,6000多平方米的闲置地块变作小微停车场;大剧院旁,水市口街1号小微停车场投入使用……车位多了,停车容易了,出行的方便感自然就上来了。

  让便捷感延展到家门口,嘴上说了不算,实际行动最有说服力。家门口的惠民有感,就是把停车烦、换乘久、挂号难等等民生堵点,一件件疏解。唯有用周到细致的服务,答好城市治理的一道道必答题,才能让惠民有感更精准。

  家门口的惠民有感,还应当是一种落子长远的安全感。

  切实增进民生安全感,就业是最迫切的事。这种迫切,对民安华福这样有1.9万户、5万余名居民的大社区,格外显著。为此,管理员走访摸排,梳理居民情况;组织培训,培养劳动技能;主动对接,引进社区企业。通过零租金的“创业苗圃”、灵活就业的“巧手梦工坊”等方式,将社区就业率提升到了96%以上。

  人忙起来,日子就有充实感了;收入有保障,生活就有安全感了。在专题片中,一位居民在社区的扶持下,靠自己的奋斗搬出公租房、住进商品房,她的满足感令观众看了也动容。托起一个个家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要以长远的目光,来谋划高质量就业等等民生大事、要事,让群众真正共享城市发展的红利。

  10分钟的片段很短,为民服务的路很长。其实,家门口的惠民有感究竟是什么样的,没有一个绝对的定义,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同感受,因为重庆有太多不同故事。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每一个目标,实现起来都不容易,但难点也正是行动的发力点。

  面对困难,重庆选择迎难而上。

  今年年初,重庆发布了《2023年重点民生实事工作目标任务》,将15件重点民生实事,列在了清单上。针对老旧小区改造、普惠性学前教育等群众的急难愁盼,有的放矢、持续推进,用明晰的计划让群众放心,以实在的成果让群众满意。年初有计划,年末有盘点。如今,2023年已至尾声,15件重点民生实事陆续有了回声。如此一件件打表推进,一年年落地收官,就能将民生保障网越织越密,托举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时代在变,惠民有感的追求不变。将民生实事办好,将惠民有感落到家门口,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认同感,永远都在路上。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