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重庆)科学城加速融入共建“一带一路”
第006版:首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专题策划
上一版 下一版 
西部(重庆)科学城加速融入共建“一带一路”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11 月 06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播撒科技创新种子
西部(重庆)科学城加速融入共建“一带一路”

  金凤实验室

  位于西部(重庆)科学城的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

  核心提示

  今日,首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在渝举行,7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代表莅临重庆,共同见证科技创新合作进展成效,探讨科技创新发展趋势与未来。

  据悉,西部(重庆)科学城依托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自贸试验区、中欧班列等多个开放平台和通道,加速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全力打造科创新高地。

  目前,西部(重庆)科学城已与多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建立合作,项目涵盖种质资源、教育资源、智能装备、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领域,与合作伙伴一道,共同构筑全方位、多层次、广领域的科技合作新格局。

  优质种质资源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落地生根

  今天,青蒿素类药物在世界抗疟运动中的作用,备受瞩目。可如何稳定地获取足够的青蒿素原料,仍是摆在人类抗击疟疾面前的世界难题。

  西部(重庆)科学城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以下简称种质创制)的青蒿团队,通过多基因转化策略,已成功培育出高产青蒿素改良品种,其含量高达叶片干重的3.2%。

  过去,非洲人民饱受疟疾侵害,对青蒿素的需求量极大。为改善非洲青蒿素供应不足的情况,种质创制青蒿团队已经与非洲获WHO认证的相关公司达成合作,将部分高产青蒿素的代谢工程品种在马达加斯加试种。

  “在非洲当地种植青蒿素含量较高的青蒿品种,能够有效降低人们感染疟疾的风险。”青蒿团队学术带头人唐克轩教授说。同为学术带头人的廖志华教授也表示,“相信很快,该高产青蒿素品种就能在非洲大规模种植,到时候就可大幅提高青蒿素产量,有效降低青蒿种植成本,攻破原料就近供应难题。”

  据了解,该团队还联合上海交通大学研发出以青蒿提取物为基础成分的膳食补充剂。这种膳食补充剂,可以每天服用,而且成本低,可以有效减轻疟疾暴发区患者的经济负担。

  正因为有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不仅让这“城”的科技成果,从“远水”变为合作伙伴解决实际问题的“近水”,实现了“解近渴”,且推动了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种质资源的现代化进程。

  更进一步说,这与西部(重庆)科学城积极引进重大科创平台举措密不可分。截至目前,西部(重庆)科学城引进落地重大科创平台37个,已投用27个,其中今年新投用8个;集聚院士20余名,国家级人才超300名,研发人员达2.5万人;建成市级以上孵化器众创空间20个,孵化培育科创企业超2000家。

  随着超瞬态实验装置、中子源科学装置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提速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高能级科创平台必将加快成型,成为高质量发展新动力。

  拥抱世界,科学城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深度结合点,是赋能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工程。

  位于西部(重庆)科学城核心区的重庆大学虎溪校区,就是将一流教育资源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典型代表。10年来,重庆大学虎溪校区全面落实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教育合作,大力推进人才培养,积极扩大对外合作交流。以优势学科为支点,牵头组建并持续推进“轻合金材料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等实验室建设,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合作机制,保持教育合作畅通。

  截至目前,该校已与13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40所顶级高校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着力促进学术成果合作共享。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过去3年,重庆大学不断邀请来自西班牙、俄罗斯、新加坡、土耳其、马来西亚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23名专家,开展合作交流,深化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在埃及,重庆大学作为项目牵头的联合科研成果,“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运行可靠性智能化评估与优化平台”,已服务于我国能源发展战略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及埃及“2030愿景”规划,为实现中埃两国乃至全球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共同目标提供技术支撑。

  在沙特,重庆大学跨尺度多孔材料研究中心的张大梁和刘玲梅教授,带领团队与沙特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以下简称KAUST)展开紧密合作,专注于开发新型电子显微镜技术,以及运用这一技术解析复杂多孔材料的空间结构和理化性质。今年7月,KAUST、浙江工业大学和重庆大学成功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专项,“中国—沙特阿拉伯先进材料微尺度结构工程联合实验室”项目。

  为了更好地服务共建“一带一路”,近年来,西部(重庆)科学城大胆推进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的引才聚才政策,着力打造聚才“洼地”和用才“高地”。尤其是大力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和人才能量。

  2021年,西部(重庆)科学城面向全球发布“金凤凰”人才政策,全国率先试点人才认定“免评入库”、政策兑现“免申即享”等创新人才工作机制;2022年,实现金凤凰人才政策兑付5000万元人民币;2023年,《加快西部(重庆)科学城人才双向离岸创新创业发展的若干措施》正式发布。

  3年时间,西部(重庆)科学城不断发力,一个个政策的推出、实施,绘就了科学城高质量发展的美好蓝图。

  为将蓝图转变成路线图、项目表和施工图,西部(重庆)科学城在建立政策体系、建设培养基地、实施示范项目和培育技能赛事,四个方面取得突出成效,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宝贵的人才支撑。

  原创技术让中国智能制造在20多国遍地开花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智造深耕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市场,合作不断“升级”,由单一产品贸易转向人才、技术等多元化合作发展。其中,西部(重庆)科学城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重庆摩尔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摩尔水处理),就借着这股“东风”,找到了新的航向。

  从成立之初到现在,摩尔水处理的产品已更新至第15代,前后调整了1200多个环节,累计投入研发资金超过3500万元人民币,综合指标达到国际品质。

  乘着共建“一带一路”的东风,摩尔水处理自主研发,贴着“UN”标识的纯水制备设备,已在东南亚泰国、印度、马来西亚和南美洲智利、巴西等20多个国家遍地开花,同时成为联合国水系统产品配套供应商,应用于非洲大陆。产品应用于制药、医疗、电子、手机、棕榈油生产等多个领域。截至今年9月底,累计实现外贸出口额4000万元人民币。

  一笔笔国际订单的背后,是摩尔水处理对科技创新的高标准、严要求。摩尔水处理每年都将营业收入的6%—7%用于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这一数据远超行业平均水平。持之以恒的创新,让摩尔水处理拿到了104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1项。

  事实上,摩尔水处理只是西部(重庆)科学城智能制造走向世界的缩影,它的成功也离不开这座“城”持续推动的多领域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具体举措。

  譬如,针对科技成果转化难题,西部(重庆)科学城探索实施“先投后股”方式,支持科创企业成果转化,今年前三季度,技术合同成交额约8.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超100%;此外,深入开展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调动科研人员成果转化积极性,让越来越多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走向市场。

  “之前我们就享受过科学城此类贷款产品,不光帮我们解决了资金周转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获得了一种认可,这让我们备受鼓舞。”摩尔水处理总经理马兵说。

  此外,西部(重庆)科学城还携手清科创业,共同打造西部创投中心,为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提供投融资服务,西部(重庆)科学城产业发展基金首期规模达到100亿元人民币,紧扣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3238”现代制造业集群,构建科技创新基金、产业招商基金、行业发展类子基金的基金集群,形成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投资链条。

  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创新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

  这片科技创新高地充满无限可能,未来,西部(重庆)科学城还将不断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科技合作,促进跨区域文化交流,高质量共建创新驱动发展,谋求共建“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共同发展、合作共赢。

  链接>>>

  西部(重庆)科学城跨境电商买全球、卖全球

  昨日,一辆辆满载“双十一”货物的大型集装箱车,经过卡口自动识别车牌、自动抬杆,缓缓驶入西永综合保税区,将来自全球各地的进口食品、生活用品、化妆品等运抵淘宝网跨境专用仓。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欧班列“渝新欧”首趟列车已于2011年自重庆始发,12年间,中欧班列(渝新欧)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注入重庆力量,向世界传递合作共赢的机遇。

  中欧班列蹄疾步稳的背后,离不开位于西部(重庆)科学城的重庆自贸试验区·西永片区“一域服务全球”的担当作为。

  西永综合保税区是菜鸟西南中心仓,已实现“一盘货发全国”。除个别平台外,“淘宝网跨境专用仓”已实现国内所有电商平台的发货。从最初的几个商家到目前天猫国际217个,涉及100多个国家,商品涉及美妆、保健品、母婴、日用品、宠物食品、玩具桌椅等,种类多达7000余种,让市民足不出“渝”,逛遍全球。

  消费者坐在家中“买”全球的同时,本地优质商品也从西部(重庆)科学城走向世界。

  早在今年5月,首批纸巾、衣架等跨境电商“渝货”就在西永综保区顺利出关,以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模式出口印度。相比以往的物流路径,时间缩短了10天以上,较空运节省物流成本80%。

  为何如此快?得益于西永综合保税区大胆试、自主改,在全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创新实施货物进出区精细化、差异化、智能化、一体化“四化”监管新模式,实现了企业设施设备的便捷进出区,方便了企业的日常作业。

  不仅如此,为确保跨境电商出口货物顺利高效通行,重庆海关依托西永综保区的智慧综保平台,还在卡口设置了“跨境电商专用道”,开展7×24小时预约通关查验,实现通关零障碍。目前已实现“综保区—口岸”卡口联动放行,跨境电商出口货物全程“一次查验、一次装运、一次放行”。

  “现在,我们的货物在西永综保区集货申报,经海关查验放行后装箱,到了机场直接上飞机。”物流承接商重庆米多奇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就是实打实的受益者,据该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每年能够节约仓储、人员配置等成本约300万元人民币。”

  值得一提的是,西永综合保税区创新实施“四化”监管新模式,已经获得国家海关总署创新举措备案,这也是今年以来第1例。

  “科学城造”出海记

  11月4日,天蒙蒙亮,重庆团结村“中欧班列”货运枢纽,一列搭载“科学城造”的笔记本电脑列车,整装待发,即将奔赴欧洲市场。据了解,这里每天都有7—8趟列车起航。

  中欧班列作为跨大洲、跨国别、长距离、大运量的新型国际运输方式,架起了连接亚欧的友谊桥梁,开创了亚欧陆路运输新格局。

  回忆起当年中欧班列(渝新欧)的诞生,惠普重庆公司物流部相关负责人至今印象深刻:“中欧班列的开行,最初就是为解决惠普重庆生产基地的物流运输问题。”

  截至目前,重庆中欧班列已开行约1.4万列,运输货值5000亿元人民币,形成“东南西北”多点扩散的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网络,干支网络基本覆盖亚欧大陆全境。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如今,西永微电园已汇聚惠普、苹果、谷歌、富士通等二十余个全球知名品牌,聚集富士康、广达、英业达、新普、辉烨等知名ODM生产企业,形成了笔记本电脑、智能大屏电视、3D打印机、显示器、智能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十多类智能终端产品体系,构建起从核心部件到品牌整机,从硬件生产到软件研发的智能终端全产业链。

  其中,惠普公司作为落户西永微电园的第一家电子终端品牌商,推动了微电园年产智能终端1亿台(件)以上,每秒生产电脑2.8台,实现全球三成的笔电都是“重庆造”。

  今年,惠普公司已将研发中心搬至西部(重庆)科学城,在西永微电园成立惠普(重庆)研发中心,这也是首家由全球知名笔电企业在渝设立的个人计算机研发中心,意味着产自惠普公司的“重庆造”笔记本电脑,将实现研发端和生产端“两头发力”。按照规划,今年内,惠普(重庆)研发中心将引入50家供应链企业开展协同创新,后续还将不断扩大引入规模。

  王柯岚 赵丁颐 黄语贤 图/曾诚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