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趣的科学实验课 |
一流城市孕育一流教育,一流教育成就一流城市。
伴随着渝中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渝中教育亦实现一次次精彩跨越,先后建成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教育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区、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改革试验区等国家级试点示范区……渝中教育人以宏大的气魄,追求卓越的精神,引领渝中教育加速奔跑。
这更是渝中教育的不懈追求。教育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幸福,一头连着祖国民族的未来,渝中区坚持“146”教育发展总体思路,紧紧围绕建设一流基础教育强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1个目标”,深化“人文渝中,尚品教育”建设,培育造就“4个好”,如今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层出不穷,德高业精的“好老师”竞相踊跃,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各具特色,人们心目中的“好教育”触手可及。
一腔真心惠民生
崇尚高品质 办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
去年,伴随着挖掘机的阵阵轰鸣和现场热烈的掌声,马家堡小学改扩建和求精中学河运路校区的建设项目正式破土动工,这无疑将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条件,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同时,复旦中学外国语学校等多所学校实施了包括教学及功能室建设、卫生间改造、环境整治等维修改造,以崭新面貌带给师生耳目一新的体验。
谋教育就是谋发展,抓教育就是抓未来。渝中区坚持把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大的民生工程,打好“优”“精”“效”组合拳。
在布局上求“优”,充分考虑城市更新和人口变化发展等因素,制定实施《渝中区中小学校点布局规划(2022—2030年)》,优化完善幼儿园布点规划,有序推进36个新建、改扩建项目。在建设上求“精”。针对渝中区域陆地狭小、教育用地不足等客观实际,坚持向地上和地下要空间,重精细、求精致、创精品。在实施上求“效”,成立由分管区领导牵头负责的重点教育项目建设工作专班,坚持“一校一策”,坚持挂图作战、打表推进,分类分校分年,近3年累计投入约12.8亿元,扎实推进提质扩优专项行动。
未雨绸缪高位谋划、咬紧牙关付出真金白银,快马加鞭推进建设步伐……这是渝中把教育民生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的生动说明和有力行动,更是渝中加快打造民生幸福标杆、提升一流教育强区的迫切需求与必然选择。
为了让孩子就近方便入学,渝中区根据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分布和变化趋势等,结合所属街道服务片区,专门设立小学14所、初中4所指定接收学校,尽可能保障其“就近入学”。教育路上不落下一个孩子,渝中区作为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区、全国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建立了“渝中区随班就读支持中心”,落实并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和随班就读残疾学生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3年累计投入专项工作经费980万元,温暖而公平的阳光照耀在渝中每个孩子身上。
一个让人有幸福感的城市,不仅体现在有充足的学位保障、有高质量的教育水平,更在于教育的细节和温度,渝中瞄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责任与担当,更好地呵护每个孩子的成长与绽放。
一份责任托未来
守好高水平阵地 培养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当今教育事业面临的根本问题。渝中如何结合区域实际情况,培养出时代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渝中区给出铿锵有力的答案:坚持以提升核心素养为目标,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以德育人,照亮孩子心灵。渝中区深入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区教委成功申报国家级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单位,“行走的思政课”经验做法获中宣部、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采用推广。开展“一校一品”德育品牌建设,创建全国文明校园2所、市级文明校园4所,14所学校获评市级德育品牌。
德育之花绽放渝中校园,巴蜀中学的“家国天下,青年担当”成长营、二十九中的“扬红岩文化,铸龙魂碑韵”德育实践活动,临江路小学的“临江礼好”德育实践活动……一批立得住、叫得响、有特色、见实效的中小学德育品牌不断涌现,“百花齐放,各美其美”的德育格局已然形成。
德育只是渝中区推进五育并举的一个缩影。
渝中区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和科学教育,全面深入实施“五育”并举,开齐开足开好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课,体育课程开课率、“阳光体育活动”普及率和大课间活动开展率均达100%。启动中小学生专项运动技能、艺术特长测评工作,扎实开展普及性体育运动和艺术实践活动,坚持举办区级、校级体育、美育、科技竞赛、展示活动。基于中心城区特点和优势,保障劳动教育一体化设计与实施,构建了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渝中样板”,经验做法被评为“全国劳动教育典型案例”,成功创建重庆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
五育并举之下,渝中学子立志成才,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不负时代,不负韶华,近3年组队参赛获国际、全国、市级冠军20余项,全国、市级一等奖100余项。渝中区获全国新时代美育突出贡献奖,体育特色传统项目、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等发展势头强劲。
一种笃定强品质
敢于碰真斗硬 书写人民满意教育的“好答卷”
当前,人们对教育的需求已从“有学上”到“上好学”转变,家长和学生对更优质、更均衡教育的需要前所未有地强烈。
如何更深度地做到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如何更好地实现“学有优教”,是渝中教育人面临的考验。
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渝中区推进义务教育课堂教学质量提升行动,构建区域“共生课堂”教学新样态。以渝中区第三批课程改革、“义务教育课堂教学质量提升行动”项目为依托,指导学校紧紧围绕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核心目标,重点解决课堂教学、学生学法、学习力提升等关键问题,开展课堂教学诊改行动研究,促进育人方式转变。获评2022年重庆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15项,其中特等奖4项,3项成果获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评2022年教育部精品课28节。
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是国家“双减”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双减”政策发布以来,渝中亦积极响应,确立了“一年有效减轻、3年取得实效,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双减”总体目标,明确“12345”工作思路,“双减”之下的学习生活焕然一新——增加体育课程、严控作业量、提供个性化的课后服务……这些变化,成为“双减”在渝中各校落地见效的生动注脚。
数字教育是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新动能,渝中区将数字教育建设作为区级重点建设项目和民生实事项目,逐步构建起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数字教育新生态,实现校园网络100%全覆盖,校园5G信号网络100%覆盖,多媒体班班通教室达到100%。
科研强教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深层动力,近3年,渝中立项国家级、市级课题63项,区级创新发展项目211个,以高质量科研驱动创新发展。
这一项项行动,是渝中区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生动注脚。渝中教育以义无反顾的责任和担当,在提升教育品质上下功夫、出成效,书写出“办好人民满意、适应新时代发展的教育”的厚重答卷。
一种担当铸师魂
彰显优品格 培育德高业精的“好老师”
打造一支师德高尚、广受社会尊重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既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更是一项根本性的民生工程。
“母城”渝中,历来崇学重教,文风兴盛。三千年的璀璨文明,不仅为这片土地积淀下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滋养着一代代躬耕不辍的教育人,于传承与创新中续写师者大爱,彰显师者力量,奉献师者担当。
近年来,渝中区坚持以教师均衡配置为核心,大力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通过“保专业、强执业、促乐业”三步走,全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严把入口保“专业”。用好用活人才政策,通过设置绿色通道、下放权力,引进一批高层次、专业型紧缺人才,近5年新进教师792名,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324名。全员培训强“执业”。纵深推进教育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工作,持续推进“三名工程”,建成区级及以上“名校长”工作室5个,名师工作室36个,名班主任工作室7个。优厚待遇促“乐业”。坚持事业聚人、待遇引人、感情留人,稳步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和收入水平。
三步走,见智慧,出成效,目前渝中区拥有国家级、市级骨干校长9人,高层次教育人才268人次,名优教师占在职教师总数的29%……他们如群星璀璨,闪耀历史的天空,他们亦如坚实脊梁,托举着渝中教育高质量发展。
为了激活区内教育一池春水,渝中区大力实施“区管校聘”改革,推动优质师资均衡配置,2021年以来,年度教师交流轮岗比例和名优教师交流占比均达20%以上。
一枝独秀不是春,对于许多渝中名优教师而言,他们所关心的早已不是一个班级、一所学校的教育质量,在轮岗交流中,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的足迹,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一股劲的合力中开启渝中教育发展新天地。
一种魄力立潮头
多项改革全国领先 成就百姓心中的“好教育”
今年以来,成功创建国家级、市级改革试点示范区3个,承接改革试点项目8项,“双新”“双减”经验多次被教育部采用推广。高质量建设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教育实验区,深度参与成渝双城教育协同发展。
谈及渝中的教育改革创新,人们对这些富有创新性又有全国性影响的“大事”印象十分深刻。渝中的教育一直在改革中前行,勇立时代潮头,不但在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出积极作用,而且对推动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具有重要的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深化“人文渝中,尚品教育”建设,每年投入专项经费1000万,扎实推进文化品牌创建计划,实现学校有品牌、校园有品味、环境有品相,全面提升人文素养,让渝中学校有“书香味”,渝中教师有“书卷味”,渝中学生有“书生味”,全面提升渝中教育辨识度、知名度、美誉度。
坚持优质带动,集团化办学走出新路。坚持因地制宜、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13个中小幼教育集团通过名校+分校、强校带弱校等形式,实现共进共享。如今的渝中区,一大批老百姓身边的“新优质校”正在悄悄崛起,共同装点着渝中百花齐放的教育版图。
推动评价改革,引领高质量教育。持续推进《城市核心区域教育评价改革创新实践研究》,分类研制完善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标准及指标体系,以评价改革牵引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获评重庆市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特等奖2篇。
渝中区以改革创新的定力和魄力,承担起国家赋予的各项教育改革创新的责任和使命,不断创造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持续加快全国一流基础教育强区建设步伐,为我国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新贡献。
数说渝中教育>>>
近3年累计投入约12.8亿元,扎实推进提质扩优专项行动。
“同城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全区义务教育学校年均接收流动人口随迁子女1.92万余名,占在校生总数的42.86%,全部由公办学校接收。
区内2所学校获评教育部教育信息化首批试点优秀单位称号,7所中小学评为重庆市智慧校园试点校,12所校园评为重庆市智慧校园建设示范校。
获评2022年重庆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15项,其中,特等奖4项,占全市27%,3项成果获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评2022年教育部精品课28节。
全区有国家级、市级骨干校长9人,高层次教育人才268人次,名优教师占在职教师总数的29%。
何霜 姚兰 胡忠英 图片由渝中区教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