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开州智慧家具产业园上班的达州籍工人租住当地人的空置房,形成了一个“达州村”,步行上班只要几分钟,生活也很方便。 |
|
达州籍工人魏祖云在给木门封边。 |
|
不少达州籍员工把孩子带到开州上学,放学后接回“达州村”。 |
|
临江镇村民在“达州村”路边售卖自家种植的蔬菜。 |
|
不少开州本地人制作各种小吃、熟食售卖。本版图片由通讯员 朱书灵 摄/视觉重庆 |
10月29日,周日,位于开州区临江镇的重庆智能家居产业园,园区及安置房小区内,停了不少“川S”牌照的车,这是四川省达州市的车牌。产业园内有13家达州籍老板创办的企业,大量达州籍员工在此上班。
近年来,川渝两地合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助推万达开地区统筹发展,让万达开三地联系更紧密,企业交流更频繁,产业园也步入快速发展期。直接受产业园辐射带动的开州明月村、新坝村,形成了一个有四五百名达州人集中居住的自然聚落,被称为“达州村”。
搬到开州有了新的开始
10月27日上午,重庆智能家居产业园内,重庆阔利木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阔利公司”)三层楼的厂房内,工人将制作的木门按工序制作成型、按尺寸要求切割、按客户要求喷漆并包装……
“这是我们搬来的第四年。和以前相比,公司发展实现了‘飞跃’。”公司负责人蔡小芳带记者参观车间,感慨搬到开州后企业变化大。
2013年,从事了多年木门销售的达州人杨辉,在重庆近郊一工业园租了块地开办阔利公司,开始了木门生产。
“当时我们只有4000平方米的车间,生产的是最常见、技术含量也不高的套装门。”蔡小芳说,市场上啥款式好卖,他们就“借鉴”回来生产。
2019年,该公司所在的园区需要搬迁。杨辉和蔡小芳等人在重庆跑了不少地方,但也没找到合适的地点。
这时,开州以已有的套装门生产为基础,瞄准市内及周边还没有类似园区的“空白”,在临江镇设立了重庆智能家居产业园,成为开州浦里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招商引资,杨辉将公司搬到了临江。在园区的帮助下,阔利公司也开启了企业转型升级之路。
蔡小芳介绍,以前在重庆主城近郊的工业园时,相邻的都是机械类的制造企业,没有同行,发展也是“市场风向变了,公司跟着调整”,新品推出有一定的滞后性。
重庆智能家居产业园内有行业内企业38家,并有12家配套企业。“和同行交流多,我们不仅感受到了来自市场的压力,也真真切切感受到了科技和创新的价值。”杨辉说。
在阔利公司一楼的车间内,工人周生术正在对全自动封边裁边机进行监控。这台长近40米、宽约三四米的机器,用机械爪抓取一扇初步制作好的木门放上流水线,通过测量后,再用精密的刀具将木门“剪裁”至预定大小,最后再用机械爪放到生产线终端的推车上。
“这台机器每小时可以加工至少36扇门,效率比人工刨修要高一两倍,加工的门大小误差由原来的1厘米减少到1毫米以内。”蔡小芳说,公司购置了二三十台半自动、全自动设备,其中有很多是搬迁前“没敢”买的:一方面,未搬迁前公司整个场地就4000平方米,像封边裁门机就要占掉整个厂区大量面积,不敢轻易买;另一方面,当时阔利公司产品利润较低,很难一下子拿出大笔资金购买机械设备。
搬到开州后,产业园通过积极帮助企业构建发展规划、鼓励企业升级生产线。其中,转型成功的企业最高可获50%的补贴,大大激发了企业提升生产线智能化水平的积极性,阔利公司是园区最早受益的企业之一。
与此同时,产业园通过向企业开办专利设计培训班、宣传专利申请知识。阔利公司聘请了专业设计师组成近10人的设计团队,并在厂区内开辟了近300平方米的设计室,自主设计新的套装门、墙柜等。“目前我们已经有3个‘国潮风’系列产品获得了外观专利,还有一批正在申报中。”蔡小芳说。与此同时,阔利公司也由过去单一的复合门生产转型为设计、制造隐形门、定制柜、电视柜等。
在鼓励企业实现创新升级、生产实现自动化与智能化同时,产业园通过组织企业抱团发展,让企业在“增效”基础上实现“节本”。家居产业园有50家企业,他们需要相同或相似的原材料,集体采购的价格比单独订购要便宜5%至8%。
产业园服务中心副主任易炳政介绍,除了阔利公司外,目前产业园50家企业中,有13家是由达州籍老板开办的家居生产企业。去年,产业园实现GDP约11亿,其中达州籍老板开设的企业贡献率超过35%。
开“黔江鸡杂”店的老板也是达州人
10月27日上午,毗邻重庆智能家居产业园的513县道旁的店铺热闹起来。这一排店铺都是镇上的安置房小区,一楼门面大多开的是餐馆。
龚轩的“黔江鸡杂”店,店招是全国统一的红底白字招牌。临近中午,店员正紧张备菜,龚轩则忙着清点店内酒水饮料,以迎接即将到来的用餐高峰。
“我做餐饮这行差不多30年,原来都在沿海和重庆主城,2021年才到的开州。”来自达州的龚轩告诉记者,最初听说有不少老乡把厂搬到开州,还带了不少人来务工,他便开车来“摸底”。看到临江镇林立的商品楼、繁华的场镇和繁忙的家居产业园,他一度以为到了开州城区。
在家居产业园,龚轩发现附近只有快餐店,还缺中档餐饮店,以及一些有地方特色的餐饮店,而“黔江鸡杂”这样的热锅类餐馆则还没人开。他专门找师傅学了黔江鸡杂的制作方法,并租下了现在的店面,一开就是两年多。
“达州人和开州人喜好大致一样,餐饮风格也差不多,但我们还是尽量争取有特色。”龚轩说,现在他的店不仅提供地道的黔江鸡杂,还可以做出地道的达州格格、羊肉、粉蒸肉,并提供汤锅、炒菜等,让在家居产业园工作的达州人能就近感受到家乡的味道。
从龚轩的店出发,沿513县道一路向北,直至明月村村委会办公室,沿路安置房底楼,几乎都是第三产业业态:餐馆、超市、水果店、理发店、电动车销售、汽车维修……
“这附近门面基本都是为家居产业园做生活配套的。就这样一个小小的安置房小区,十几幢楼居住了三四百名达州人。”明月村党委书记王国荣站在村委会办公室前,指着对面一片五层楼高的安置房说。
2019年第一家由达州人开办的家居企业入驻后,这一毗邻园区的安置房就“火”了起来。达州企业带来数百名员工,不少人选择就近租房居住,这让当地居民的空闲房屋有了人气。几年前,村民雷荣武就搬到开州城区居住,村里的房子一直闲置。虽然镇上为家居企业提供了宿舍,但还是有不少人选择租房,雷运武空了几年的房屋租了出去。
“离上班的地方近,楼下还有超市、餐馆,价格也合适。”租住在安置房小区的达州籍员工魏祖云笑着说,自己租的房间一个月只要300元,步行到车间只要七八分钟。
“以前跟着企业搬过好几回,但搬到开州来是最让我高兴的,毕竟离家近,工作起来心里更踏实。”魏祖云说,周末回老家,在楼下就可以和老乡们“拼车”,1小时到家,可以更好地照顾家人。
据重庆智能家居产业园服务中心统计,去年园区吸引2100余人就业,其中来自达州的员工占比超过25%。他们主要集中居住在明月村、新坝村,形成了一个小型的“达州村”。
产业聚人气带来就业新机遇
10月27日中午饭点,产业园附近的几条街热闹起来。临江的餐馆支起大桌子、摆出大餐盆,热腾腾的饭菜香,随风飘溢在整条街上。
“百姓饭店”的老板霍中建,一边热情地招呼客人,一边手脚麻利地根据客人需要在一次性饭盒中盛上饭菜,并迅速报出售价。在就餐高峰期,每过十来分钟,他就要招呼厨房开火加菜,以防供应断了档。
“根据客人要求,我们推出的套饭一份大约在8元到15元之间。”忙过高峰期,霍中建接受了记者采访。两年前,产业园区发展红火起来,他不再外出务工,而是留在家里开起餐馆,母亲和妻子帮忙炒菜、当服务员,随着生意的红火、就餐人数的增加,他又请了一位村民来帮忙。
现在,明月村还有两三家像霍中建这样利用自家房屋开店的快餐馆。同时,还有七八家村民将菜品制作好后,推着手推车到产业园售卖快餐,最多一天能卖出去七八百份盒饭。
“产业园是从2020年热闹起来的。达州的十几家企业进来后,员工大多是达州的,做饭不方便,基本上在餐馆吃盒饭或套餐。”开着一辆橙黄色三轮车为各个餐馆送货的明月村村民李国政说,自己为家居产业园的五六家餐馆送肉食、酒水饮料等,其中一家每天需要的肉类原料就要上百公斤。
除了供应餐食,“达州村”内还形成了小型的农贸、副食集市。
每天下午三点后,“达州村”楼下就会自发聚集一批明月村或邻村村民。他们有的用箩筐挑着时令水果吆喝,有的摆起手机贴膜摊提供服务,还有的直接在街边铺上一张塑料布,堆上自家种的新鲜蔬菜售卖,直到夜幕降临才逐渐散去。随后,烧烤、串串摊又登场,直到凌晨……
产业园员工的增多,让本地村民也有了更多增收的路子。明月村村支部书记王国荣告诉记者,村里不少饭馆、流动快餐点的月收入超过3万元,带动了几十人的就业;村民自家产的果蔬、鸡蛋等,销路打开了,也能卖到更好的价钱。
“我们也努力为‘新村民’提供更多的服务。”明月村村委会主任彭芋铭说,村里的卫生室向达州籍人员开放,明月小学、明月中学也为产业园的达州籍员工子女提供学位,同时还有巡逻队为“达州村”提供治安服务、调解矛盾纠纷。
据了解,为更好地服务产业园以及“达州村”里的“新村民”,重庆智能家居产业园及临江镇还将进一步完善当地的基础设施,提供证件代办、法律援助、文化活动等,让更多企业能在产业园发展壮大,让更多外地员工在临江安居乐业。
相关新闻>>>
智能家居、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电子信息
开州开江将在四大主导产业实现深度合作
本报讯 (记者 罗芸)我市开州区与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空间上毗邻,产业上也将进一步携手。近日,记者从开州区相关部门了解到,开州的智能家居、生物医药将与开江的智能制造、电子信息在协同招商、项目共投等方面进一步合作。
近年来,开州以推动万达开地区统筹发展为契机,推进万达开新兴产业示范区建设,在不断加深与万州合作同时,也加紧与达州方面的合作。
开州浦里新区与开江经开区是双城经济圈首批产业合作示范园区之一。两地依照主导产业定位,已确定了开州园区的智能家居、生物医药,以及开江经开区的智能制造、电子信息作为四大合作方向。
“为将合作落到实处,我们准备在多个方面进一步实现共建。”开州区有关负责人表示,两地将以各自的资源要素优势、主导产业定位等进行规划,实现产业错位发展,增强园区共建产业集群、共创品牌、共享资源的匹配度;两地还将围绕四大产业共建“联盟”,引导上下游企业积极开展商务洽谈、技术标准对接、配套产品研发等活动,并联合组建产业招商组;共建智慧物流平台,为两地园区企业提供经济便捷、高效优质的物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