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制”向“智” 重庆经开区智能制造向“新”而行
第008版:重庆经开区观察
上一版 下一版 
由“制”向“智” 重庆经开区智能制造向“新”而行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10 月 26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由“制”向“智” 重庆经开区智能制造向“新”而行

  国家级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 摄/郭旭

  重庆市5G产业园

  2023广阳湾智创生态城软件和信息产业人才对接会·重庆邮电大学科技园专场现场

  美的通用离心机

  迎龙创新港 摄/郭旭

  时序更替,山河日新。在南山之麓、长江之畔,重庆经开区作为中国西部第一个国家级经开区,从1993年至今已成立30年。

  彼时,作为老工业基地的重庆,正面临席卷全国的工业化浪潮亟待突围,而刚刚新生的重庆经开区,被寄予厚望。

  时光无言,岁月为证。30年中,历经三次拓土耕耘,精诚图治,金石为开,重庆经开区没有辜负巴渝大地这份滚烫的期待,最高时以全市0.3%的国土面积贡献了全市1/15的工业产值。近年来,在带动重庆主城东部槽谷地区经济发展的进程中,重庆经开区陆续取得工业互联网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等新称号,“经开制造”正跃升为“经开智造”。

  2023年,站在新的时间坐标上,重庆经开区摆出砥砺奋进的姿态,奋楫扬帆、乘风破浪,驶向更加蔚蓝的深海。

  跑出智能制造加速度

  一台磁悬浮压缩机,从研发设计,到成功打入市场,需要多长时间?

  重庆经开区的回答是“5年”!从2015年开始,重庆美的通用制冷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的通用”)打造上百人的磁悬浮技术专业攻关团队,于2019年推出完全自主研发的磁悬浮压缩机,打破磁悬浮核心技术长期被外资垄断的历史,实现了我国从制冷大国向制冷强国的转变。

  2023年,公司的离心机产销量将达到2200台,作为以生产大型中央空调产品为主的智能制造企业,美的通用让世界看到中国“智造”的力量。

  “经开区”的全称是“经济技术开发区”,顾名思义,发展经济是其首要的任务。对此,重庆经开区的谋略是,依托深厚的工业基础,迭代升级制造业产业结构,助推“经开制造”向“经开智造”跃升,在新一轮现代制造业发展中占得先机。

  而美的通用的强势崛起,并不是个案。在重庆经开区,“智能制造”方阵正逐队集群。

  “依托智能制造项目,公司投入自动化生产线20条、智能机器人50余台、全自动智能测试设备30台,建成2个数字化车间,1个智能工厂。”盟讯电子负责人表示,借助“智能制造”的东风,盟讯电子公司乘势而上,从一个传统的电子制造企业,全面成长为集产品制造、智能装备研制、智能信息系统开发的综合性制造商、服务商、集成商,成为电子智能制造标杆企业。

  察势者明,顺势者智。于时代大潮中应运而生,重庆经开区聚焦“新智造”,不断夯实制造立区根基;立下“新志向”,五年再造一个工业。

  截至目前,重庆经开区已建成35个数字化车间、4个智能工厂,4个重庆市智能制造标杆企业,盟讯电子“电子制造5G数字化车间”、美的制冷“美的5G+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车间”入选重庆市十大5G+工业互联网先导应用示范项目,累计聚集机电智能制造、飞象、福伦德等31家工业互联网及智能制造资源池服务商,智能制造跑出“经开加速度”。

  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

  失眠、记忆衰退、意识涣散、注意力不集中……这些都是不少人常有的症状,归根结底,它属于脑的症状。这些困扰人们已久的问题,未来都可能在重庆经开区找到解决或治愈的方式。

  今年6月30日,重庆脑与智能科学中心在重庆经开区揭牌,这也是继北京、上海之后,西部地区诞生的首个脑科学中心,助力重庆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脑科学与类脑智能创新高地。

  “目前,该中心已集聚10余家企业,构建了一支梯队年龄与知识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专业覆盖面广、技术力量雄厚的学术队伍,到2023年底,科研团队人员将达到120名。”重庆经开区相关负责人称,下一步,中心将推进觉醒睡眠与认知重点实验室建设,建成12个协同攻关的科研团队,打造成为脑科学领域国际一流的科学研究基地,到2024年创建重庆市重点实验室,最终建成全国重点实验室。

  天下大事,非新无以为进。作为一个国家级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引领科技创新是重庆经开区当仁不让的职责使命。

  而脑科学,只是重庆经开区推动科创“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的“冰山一角”。放眼整个重庆经开区,科技创新的强劲驱动力正汹涌澎湃——

  辖区企业重庆迪马工业凭借不断地创新突破,掌握了一系列核心技术,产品远销亚洲、非洲、美洲、欧洲等34个国家和地区。

  无独有偶,重庆金猫纺织号称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因为敢于创新,让卷绕器材技术实现了重大突破,替代了60%以上的进口品牌,一举打破了国外的垄断地位。

  积水成渊,聚沙成塔。科技创新的引领力如同一个巨大的漩涡,重庆经开区的“虹吸效应”加速释放,创新主体不断壮大。目前,维沃重庆研发基地、信通院西部分院基地基本完成建设,累计培育科技型企业703家、高新技术企业195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15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123家。

  同时,创新平台的布局也在提速,重庆交通大学山区桥梁及隧道工程、招商局交科院桥梁工程结构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能级持续提升,重庆邮电大学科技园入驻11个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平台,全市首个工业物联网“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获批建设,省部共建大数据智能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入选全市推荐国重实验室第一序列,累计建成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121个。

  此外,重庆经开区人才资源总量达17.7万人,每10万人口中拥有大学(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人数3.23万、排名全市第一,拥有市级以上高层次人才(团队)441名,其中入选重庆英才计划等人才(团队)143名、约占全市的1/10。

  拓展绿色发展新空间

  大盘取厚势,落子开新局。想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重庆经开区不断探路、不断突围,以发展的“含绿量”提升增长的“含金量”,在绿色发展新赛道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绿色产业”是绿色发展之路行稳致远的基石。目前,重庆经开区着力打造节能环保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清洁生产产业、生态环境产业、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绿色服务等6大类绿色产业,创建市级绿色工厂9个、国家级绿色工厂3个。

  而工业园区作为工业经济发展“主战场”,在都市核心区域的工业发展中,如何统筹园区经济成长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一个世界级的难题。就此,重庆经开区交出一份“高分答卷”。

  2022年,重庆经开区成功创建2022年度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这也是重庆中心城区唯一入围的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

  走进美心集团的一栋办公楼楼顶,一处2万多平方米的“屋顶农场”令人眼前一亮:屋顶纵横交错种满蔬菜、树木,一条长约1公里的人工河环绕四周,鱼虾嬉戏其间,好似一幅充满野趣的乡村田园画卷。

  “近年来,我们围绕生产经营全流程植入绿色元素,打造节能减排的绿色工厂。”美心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比如美心集团的空气压缩站用电量曾一度占全厂用电量的12%,存在耗能大、运营服务效率低等问题。为此,公司通过安装新的空气压缩设备,每年就节约120万千瓦时电量,所节省的电能用于厂内两条智能生产线的循环使用。

  离美心集团不远的国家电投集团远达环保催化剂有限公司,全国首套应用于低碳工厂的小型超低浓度碳捕集系统也已投用,年捕集二氧化碳可达153吨。

  作为重庆市首个“低碳工业园”示范项目,该公司已建成清洁发电、综合智慧能源、绿色电能替代、碳捕集和智慧管控五大系统,全年预计生产绿色电能136万千瓦时、二氧化碳减排约4500吨,相当于种植90万棵树。从运行以来,清洁发电系统已累计生产绿色电能133余万千瓦时,90%以上的发电量自行消纳,余电通过电网送入千家万户。

  2023年,重庆经开区还被确定为重庆市近零碳园区试点之一,成功上线“碳惠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平台,目前已登记62家企业,核证自愿减排量累计成交45宗,累计交易量323.30万吨,交易金额7785.91万元。

  得益于绿色产业新动能的不断释放,当前,重庆经开区的绿色本底不断夯实,生态示范效应不断显现。

  2022年,在全市率先探索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地区GDP中绿色产业贡献值占比从16.53%增至32%,地区清洁能源占总能耗的比重达到88%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5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8.5平方米,万元GDP能耗下降15%。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未来,重庆经开区将全力奔赴建设“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现代城市的“绿色之约”,将“绿色愿景”变成触手可及的现实。

  王彩艳 杨敏 图片除署名外由重庆经开区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