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你种的那些野草长起来没得?”
“那些野草山上到处都是,你还花几万块钱请人种?”
……
今年4月份的时候,彭水平安镇鹿坪村村民李育江可没少被乡邻调侃——因为他花10余万元雇请村民,用一个月的时间在石头上种了150亩“野草”。
李育江为何要种“野草”,而且还种在石头上?
记者现场打探看到,深秋时节,鹿坪村山林间裸露的岩石上满是青苔,青苔之间,生长着一簇簇叶片呈五边形的蕨类植物。这就是李育江种植的“野草”。
“我们当地人喊它巴岩姜,中药名叫骨碎补。”说话间,李育江从岩石上轻轻拔起一株巴岩姜,仔细查看长势,“一般摔了、崴了、骨折或者骨头痛,我们就拿巴岩姜来入药。”
不过,以往村民基本是在山野林间采集野生的巴岩姜入药,李育江为何要人工种植呢?
原来,身为一名退伍军人,今年44岁的李育江时常参加镇里组织的民兵训练。
一次训练后的闲聊中,平安镇应急办负责人何林家说起的一件事,引起了李育江的注意:县农业农村委乡村产业科负责人冉茂涛在龙溪镇漆树村驻村时,试种了30多亩巴岩姜,5年后每亩地鲜货产量超过8000斤。
“现在市场上一斤鲜货卖4元,一亩地就能卖3万多元,而且政府每亩还补贴2000元。”一算收支账,再电话请教冉茂涛后,李育江心动了,“巴岩姜一般生长在潮湿背阴的林下石头上,不需要毁林也不占耕地。如果能种上几十亩,收益应该不错。”
李育江随后与其他村民商量,打算流转总计150亩林地种植巴岩姜。“我向大家保证不砍树、不毁林,但前期不支付流转费用,收获后再拿出10%的收益给大家分红。”
尽管对种植巴岩姜能否成功持怀疑态度,但在村干部的协调帮助下,26户村民还是将自家林地流转给了李育江。
今年4月,李育江买来巴岩姜种苗,开始花钱雇请村民在林间石头上种植。张光建、陈德群等10多名村民受雇后,每天就在树林间、石头上忙活,“种起来也简单,就是把种苗放在石头上,稍微用青苔固定下就行。”
李育江自然有自己的“小九九”:每亩地第一年的成本包含600斤的种苗费用、运费、人工费和叶面肥支出,合计约3500元;第二年到第四年仅有叶面肥购买成本,每年约500元;第五年需要支出采挖的人工成本,约2000元。5年合计支出约7000元。
“5年生巴岩姜每亩能采挖鲜货8000斤,按现在每斤市场价4元算,就能收入32000元,扣除成本,还有两万多元收入。”李育江说,一般4斤鲜货能晒出1斤干货,“现在干货的市场价是27块多。按干货算,每亩能卖5万多块钱,更划算!”
如今,已有不少村民前来请教李育江巴岩姜种植的相关事宜。
“巴岩姜不仅是一味中药材,其贴着石头生长的习性,还有助于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平安镇党委书记邓拓介绍,平安镇石漠化严重,如果巴岩姜能够人工种植成功并得到推广,不仅能成为平安镇的特色产业,还能助力区域内的石漠化治理和生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