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北·开放时尚之地 摄/唐安冰 |
|
2023“成渝双城消费节”在观音桥商圈启动 摄/曹检 |
|
果园港欣欣向荣,推动江北区加快开放 摄/张金兆 |
9月22日,重庆市市长国际经济顾问团会议第十七届年会在悦来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本届年会,10余家来自世界500强、跨国公司的顾问高管来到重庆,其中怡和集团、三菱日联金融、三井住友金融3家公司,选择与江北区对接,在年会期间洽谈合作事宜。
这是强烈的信号。
一方面,3家顾问企业“点名”与江北接洽,体现了江北对这些外资企业的吸引力。另一方面,更多跨国企业的涌入,也与江北自身产业禀赋以及担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首选区建设的重任十分呼应。
这是开放带来的“福利”。
10月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正式开幕,中国正在以全新的姿态开创着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作为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重庆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上,肩负着在西部地区带头开放、带动开放的重任。
江北区作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首选区,也在不断提升自身开放水平,带动西部开放型经济发展。
通道赋能 促进贸易流通更便利
9月25日,一艘货船刚刚驶离果园港,不少企业就开始在海关大厅办理退税手续。
这在以前是不敢想的,因为企业必须要把货物运到出境港口并办理了结关手续后才能退税,而现在,在果园港,企业的货物只要出港就视同出口,即可办理退税。
这项政策,名为“启运港退税”,它能提升企业的资金周转和使用效率,缩短资金占用周期,为外贸出口带来更好的发展环境。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江北区企业通过果园港启运报关,累计办理退税额超1.8亿元,平均退税到账时间大大缩短。
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
这是重庆开放型经济的基本遵循,而果园港,是江北区企业想要“走出去”,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最好的通道枢纽地。
为此,江北区一直积极发力通过完善口岸功能等方式,助力果园港成为长江上游最大的多式联运港。
9月1日,随着一声笛音长鸣,一列满载着摩托车、发动机、微硅粉等商品的35个集装箱的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从渝怀铁路鱼嘴站南货场缓缓驶出,标志着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在果园港国际物流枢纽新增始发站点。
如今,果园港实现了中欧班列(渝新欧)、西部陆海新通道沪渝集装箱直达快线的常态化开行,“威廉港—广州港—果园枢纽”中欧海铁联运快速班列首发,有效促进三港联动,进一步扩宽果园枢纽辐射范围。
目前,西部陆海新通道果园港班列已实现常态化运行。2022年开行488班次,增长83%;货值45.7亿元,增长203%。今年前三季度,果园港在西部陆海新通道上投放的运力就达到了475班,同比增长47.5%。
这也直接撬动了江北区的整体发展。
其中,企业的感受最为直观。以长安汽车为例。去年,该企业出口同比增长50%,创历史新高。前三季度,长安完成自主品牌汽车出口超15万辆,同比增长30%,市场遍布全球70余个国家,其中超90%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
同时,各种外贸主体也加速向江北区聚集。目前,江北区累计引育外向型企业超2600家,商贸总部企业70家,其中集聚总部贸易企业8家,数量占全市61%,可谓我市总部贸易的主要生力军。
今年2月,落户在江北嘴中央商务区的中新(重庆)跨境电商产业园正式启运。半年多来,园区共入驻企业34家。以此为重要支点,今年1—8月,江北区完成跨境电商交易额50.73亿元,已成为全市跨境电商业务最集中的区域之一。
星光不负赶路人。多重因素叠加下,江北区交出了一份漂亮的外向型经济成绩单:前三季度,江北区实现进出口额708.7亿元,同比增长3.8%,增速高于全市16.3个百分点;外资企业新增30家(其中商贸领域占比93%),同比增长20%。
改革创新 激活发展内生动力
区域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改革创新。
日前,重庆希尔瓦仪器设备有限公司8台总货值约20万美元的离心仪设备抵达果园港保税仓库。这一业务的落地,标志着两路果园港综保区生物制品口岸医疗器械类进出口业务取得重大进展。
窥斑见豹,“首单落地”正是江北区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的缩影。作为全市首批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区的江北区,今年以来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开放资源,全力推进试点任务,探索改革创新实践,着力推动带头开放、带动开放,形成一系列创新案例。
重庆汽车产业的龙头企业的长安汽车,也是重庆汽车出口的大户。为了让其出口更加便利,江北区帮助长安汽车争取了重庆首个集团加工贸易试点资质。
据江北区商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集团加工贸易新模式下,同一企业集团下的成员企业之间可享受保税料件自由流转、加工贸易货物在备案场所自主存放、外发加工无须备案、不作价设备可调配使用等海关保税监管便利化措施,大幅提高货物流转的效率。
目前,在“全球研发+对外贸易”模式下,长安汽车稳居中国车企海外销量前三。
当然,这并非偶然。作为重庆的经济大区,江北坚定扛起“大区”担当,不断激活发展内生动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助推长安汽车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形成《汽车多媒体网络使用场景与需求》《汽车多媒体网络架构》2项国际标准,领军行业发展;
聚焦重点领域,司法护航经济发展。今年9月,西部金融法律服务中心与两江新区(自贸区)法院签订《关于司法服务保障西部金融中心核心承载区建设的意见》,将为江北嘴中央商务区构建系统集成的金融法治服务矩阵,为金融领域开放创新规则提供司法保障,也为全区经济发展提供更强功能支撑;
坚持“一切围着企业转,一切盯着项目干”,聚力打造全市“营商环境最优区”。好消息接二连三传来:在2022年营商环境考核中,江北以满分成绩,蝉联主城都市区第一;日前,江北成功创建2023年重庆市优化营商环境标杆城市。
聚焦商贸、金融两条优势赛道,通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家战略赋能,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等开放优势叠加,江北大力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首选区、西部金融中心核心承载区步履稳健。
对标全球 加速链接国际消费市场
今年6月,江北区观音桥商圈天和里购物中心,重庆首个“保税展示+跨境电商”新零售项目(深免全球购)正式开业。
这一模式具有拓展消费场景、创新消费模式、集聚消费业态三大特点,可以依托重庆开放平台和政策优势,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高品质需求,提升消费者购物体验,极大地丰富了消费业态。
这是江北区积极探索城市商圈跨境电商新零售模式的一个缩影,也是助力江北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和数字贸易发展的成效之一。
据介绍,目前,通过发挥综保区开放平台和政策功能优势,结合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等工作,江北区正在推动跨境电商“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增强重庆国际消费资源集聚力,助力重庆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美誉度的世界知名商圈。
“江北一直以来都是商贸大区。当前,我们正在加速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首选区,用好自身在商贸领域的资源禀赋,融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做到‘买全球、卖全球’,以双循环,提升全区的消费能级。”江北区商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以“四首”经济为例。截至目前,江北区已集聚商贸市场主体超5万家,国际高端品牌170余个,国内外知名品牌超1200个;今年以来全区引进雅典表(手表)、巡茶(茶饮)等区域品牌首店95家,开展SoapStudio快闪全国首展等首展首秀活动69场次,消费能级进一步提升。
数据更佐证了江北区的决心。
前三季度,江北区商品销售总额实现5561.9亿元,同比增长15.2%,总量全市第一(约占全市总量的五分之一),拉动全区GDP增长2.4个百分点;商贸行业税收完成58.4亿元,占全区税收29.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0.7亿元,同比增长9.4%,增速全市第一;网络零售额实现536.9亿元,占全市总量36%,同比增长2.1%。实现限上限下“扩总量”、内贸外贸“提质量”、网上网下“聚流量”等“三量齐增”。
江北区商务委负责人介绍,未来,江北区将进一步推进内外贸一体化,深度融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带动消费升级。
同时,江北区将培育壮大成渝RCEP跨境贸易中心、中新(重庆)跨境电商产业园等内外贸融合发展平台,大力发展进出口商品集散和国际物流分拨,促进与东盟国家要素、商品和服务的双向流通。
此外,江北区将升级发展产业链、供应链,帮助商贸、物流、供应链企业在内外贸产品研发、渠道拓展等方面整合资源,促进产销衔接、供需匹配和产业升级。
链接>>>
做大做优对外开放朋友圈 打造国际经贸合作示范地
今年西洽会上,江北区连续第二年成为全市“魅力区县”。展会是区域对外开放的窗口,江北区以独特的身份参展,有助于聚焦全球目光,加速与国际接轨。
西洽会只是一个缩影。近年来,江北区积极开展各类国际交往活动,通过做大做优对外开放朋友圈,推动重庆打造国际交往中心。
比如,江北区推动新加坡经贸组织、奥地利智能制造代表团、日本经济代表团等来渝考察洽谈,进一步促进各方经贸合作帮助新加坡夸克集团、印度尼西亚JHL集团对接本土产业链供应链。
再如,江北区成功将成渝RCEP跨境贸易中心落地两路果园港,还被市经信委、市商务委分别授予“重庆造出口基地”和“跨境电子商务示范区”两块开放平台的招牌;还促成中国外文局翻译院中西部分院、欧美同学会西南海创中心、欧洲重庆中心·国际经贸与人文交流基地等载体落户,着力打造涉外合作与商务服务示范窗口。
此外,江北区还积极承办品牌会展。9月27日,“2023成渝双城消费节”在观音桥商圈盛大启幕,引爆消费热潮。为期8天的系列主题展会期间推出了一大批促销活动,通过聚集双城国际品牌和特色品牌,进一步优化消费供给品质,提升国际消费集聚辐射力。
杨敏 陈佳佳 图片由江北区商务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