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涪经贸合作项目——重庆华峰新材料产业园 |
|
浙江省援建项目——浙涪友谊学校 |
|
浙涪经贸合作项目——重庆万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核心提示
金秋的涪陵,处处奔涌着振兴发展的新活力。刚刚过去的两周里,这里再度进入“浙江时间”——乘着第十四届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工程重庆库区经贸洽谈会(支洽会)的东风,浙江代表团赴涪陵考察对接对口支援合作工作,一批浙江企业与涪陵签署了多个项目投资合作协议,涉及智能制造、新材料、清洁能源等领域,总投资超220亿元。
产业是库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是移民安稳致富的基础所在。浙涪对口支援合作特别注重“输血”向“造血”转型,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涪陵将资源、劳务、市场、政策优势与浙江的资金、信息、品牌、技术、管理优势相结合,着力推动区域产业协作和经贸合作不断深化。截至目前,两地合作落地的产业合作项目已有124个,实际到位资金280.95亿元。
如今,一大批优秀浙江企业落户涪陵借势发力,一系列产业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为涪陵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如今,“浙”“涪”成为对口支援经贸合作的固定搭配携手共进,书写对口支援的崭新篇章,更勾勒出“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
靶向优势资源所在 致富产业实现新发展
产业空虚,是困扰三峡库区发展、移民安稳致富的难题,在广大乡村尤为凸显。涪陵曾是传统农业大区,但过去受制于资金、技术、理念等因素,当地尚没有把优势资源转化为产业带动的能力。奋进新征程,对口支援合作的浙涪实践首先便是:基于涪陵的优势资源匹配优质要素,推动形成传统产业升级并延伸产业链条,为当地探索出一条致富增收新路径。
“着眼于此,浙涪合作在生态产业建设、乡村振兴等领域持续发力,帮助涪陵深入践行‘两山论’,用生态颜值换来经济价值。”据涪陵区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如浙江省农科院在涪陵区蔺市镇的稻种产业,水稻制种9200亩,带动当地水稻制种产业发展,为当地农户增收800万余元;海盐县为涪陵引入的南方早熟梨、省科技厅为涪陵引入的杨梅等项目,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法宝”,有力推动涪陵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值得一提的是,浙涪对口支援不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发展产业,还通过观察分析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为涪陵打造出了一批“无中生有”的项目。这些项目不但扎下了根,还成为当地主导产业,让“一个项目带活一个产业”成为现实。
位于蔺市铜鼓村,由浙江援建的“涪陵白茶”产业化示范基地项目便是成功的案例。在这里800亩涪陵白茶的成功种植,打破了长江中上游种不出白茶的传统,因其白化期长达近两个月,比安吉白茶长一倍以上,氨基酸含量和品质更优,被专家称为重庆茶业发展的历史突破。好环境促成好品质,带来好收益,在示范基地带动下周边不少村民也开始种植涪陵白茶,投产后亩产值可达6000元以上,让涪陵白茶真正成为了农民增收的摇钱树。
延伸产业链,浙涪对口支援更让优质农产品卖得更远。今年8月,浙江对口地区消费帮扶集中展销平台正式启动。展销平台构建了完整的仓储中心、物流配送体系和电商培训直播基地,探索建立“省内省外全产品覆盖、线上线下全渠道融合、生产流程销售全链条畅通、标识溯源全流程数控、政府企业全社会参与”的浙江消费帮扶模式。通过消费帮扶活动,浙江帮助一大批具有涪陵地域特色的农产品走出大山,在全国打响知名度。
从无中生有到有中生优,浙涪对口支援突破性发展致富产业,真正实现了移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截至2022年底,涪陵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855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48元,其绝对数值和增长率均高于重庆市同期平均水平。
瞄准产业转移所需 两地携手共创新未来
“要实现富民强区新跨越、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必须加快向经济发达地区靠拢,加强与浙江的先进生产力、先进思想观念、先进管理方式、高效工作机制对接,把浙江的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管理等要素与涪陵的区位、资源、生态、政策等优势结合起来,借力发展、助推跨越。”推进浙涪对口支援,涪陵区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一席话道出了内心的期许。
浙江,是中国开放发展的最前沿,强大的产业优势、资金优势、管理优势,以及敢为天下先的浙江精神,让涪陵钦佩。在浙涪对口支援的大潮中,资金、技术、人才、理念也由东向西,为涪陵的工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响应对口支援号召,浙江华峰集团自2010年落户涪陵以来,已连续启动建设项目15期,累计投资超150亿元。进驻涪陵后,华峰集团先后建成并拥有年产100万吨己二酸、20万吨环己酮、16万吨差别化氨纶、20万吨聚氨酯树脂、20万吨铝热传输复合材料、5万吨尼龙66切片生产能力,拥有2个国家级绿色工厂、2个国家单项冠军产品,以及重庆市1家百强企业、2家百强制造业企业、1家领军企业、2家链主企业、2家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和2个名牌产品,获国家授权专利60余项。凭借其出色的业绩,华峰集团坐上全球己二酸生产企业的头把交椅,成为全球单体最大的氨纶生产基地。
华峰集团的成功折射出的是浙江的资金、技术以及管理理念与涪陵的资源优势相结合所产生的巨大正能量。
更来源于在浙江面临产业转移,寻求腾笼换鸟之时,涪陵从人才、基础设施、园区建设等方面搭建平台,以更加务实的姿态,加快筑巢引凤的步伐。针对浙江产业转移所需,近年来该区重点以高新区、临港经济区白涛新材料科技城等一批专业园区为载体,在材料、清洁能源、消费品、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领域逐步形成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产业群。
从发展所需到始终有为,浙涪对口支援开辟了全新的合作新机遇。去年以来,投资100亿元的青山实业瑞浦兰钧重庆项目、总投资约10亿元的卡涞科技项目以及吉利新能源动力电池、紫光教育智能终端生产基地等十余个项目相继落地,成为了助推涪陵工业跃升的重要动力。
从单向流动向双向互动 涪企入浙闯出新天地
除了大量浙江企业来到涪陵投资兴业外,浙涪对口支援还加快了涪陵本土企业走出去的步伐。
2000年,在浙江省的牵线搭桥和支持下,涪陵太极集团成功收购了位于绍兴的浙江东方制药厂,将其重组更名为太极集团浙江东方制药公司,不但拓展了企业发展空间,更实现了涪陵企业浙江本土化的新成长,目前该企业已成功被绍兴市经济信息委评选为“绍兴市隐形冠军”,成为绍兴涪陵对口支援经济合作示范。
而这样的案例还有不少,如涪陵本土企业家注册资金6150万元,收购海盐县国有企业——海盐变压器厂,经过多年发展如今发展壮大到年产值近2亿元,年利税1000万元,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规上企业。
“从单向流动向双向互动转变,这是浙涪对口支援走向深入的新变化。”据涪陵区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以对口支援为平台,近年来该区探索技术合作、股份合作、债权债务买断、兼并与拆迁安置相结合等多种合作模式,推动两地企业以联合、兼并、收购等形式“联姻”,截至目前累计促成35家浙江企业与42家涪陵本土企业合作,更有不少涪陵企业走出重庆,在浙江找到发展新机遇。
经贸合作方式也从单纯的政府交流向党政交流、企业合作、社会互动多层次协同发展,铸牢浙涪对口支援“连心桥”。
借力浙涪对口支援平台,涪陵加强与重庆市浙江商会、涪陵区浙江商会战略合作,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产业基础、营商环境等良好优势,持续开展服务企业“三百行动”,叫响“服到位、零距离”营商环境品牌,确保对口支援和招商引资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常态化。
与此同时,一场场交流互动不断,一场场开放合作接续,浙涪共同在积极融入区域协作共建共享中按下快捷键,赢得了发展的重大机遇。涪陵更借此推动实现着经贸协作“快收益”和“长效益”,成果显现。
如今年1月,为期4天的2022浙江农业博览会在杭州开幕。涪陵区作为浙江对口支援地区之一,应邀组织12家涉农企业携百余种特色农产品亮相,不但提升了“涪陵产”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扩大了产品的影响力,大会期间涪陵还分别与浙江对口支援涪陵的杭州、绍兴、温州等市、区参展团及参展企业进行了洽谈交流,进一步推动双方农业领域的合作。
从开拓市场走出去,到搭好平台促合作,随着一系列措施的实施,产业发展环境也为之一新,涪陵企业也找到了发展的新机遇,实现了互利共赢。
龙搏 刘玉珮 马菱涔 图片由涪陵区水利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