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邓首长进重庆后,一直跟着他们从大别山根据地出来的炊事员老程被批准退伍回老家了,于是后勤部就新换了一位炊事员。当时机关干部按照不同级别、伙食标准分为大灶、中灶和小灶。刘邓首长工作特别忙,每顿饭都吃得匆匆忙忙,也没在意究竟是个什么标准,只觉得最近每顿菜的花样越来越多,分量也越来越多。
这天,又到吃饭时间了。看到一大桌的鸡鸭鱼肉,刘伯承忍不住望着邓小平说:“最近你发现我们的伙食有什么变化吗?这一大桌的菜抵得上以前的几顿饭了。”
“就是,我怎么也觉得菜越来越多了,得问一问。”邓小平马上让警卫员请来机关事务管理处的处长。
“你看,我和刘司令员这个伙食是个啥子标准呢?”
处长回答说:“二位首长工作忙,累坏了身体可不得了,所以这伙食的营养非常重要。我们是实报实销,吃多少报多少,都可以。”
“怪不得,顿顿都像在吃席。”刘伯承生气地放下筷子接着说,“要不人家怎么说我们是天天在过年呢!”
邓小平听到“吃多少报多少”的标准也火了:“你这个同志有意思,我俩吃饭怎么能没个标准呢?地主老财吃饭都精打细算,量入为出。我们反倒怎么吃都可以,那不是我们把地主老财都比下去了?要知道,我们国家刚刚建立政权,人民生活并不富裕,财政也相当困难,社会上还有些人连饭都吃不饱,我们怎么能如此挥霍浪费呢?”
处长有些惭愧地说:“那就请首长定个标准吧,我们一定照办!”
刘伯承毫不犹豫地挥挥手:“我们就按以前老程在时的标准,4菜1汤,1荤3素,不得超支。”
邓小平也附和着说:“对,就按团级标准,再多我们也吃不了。”
后来,后勤部考虑到首长的身体因素,将伙食标准提高到师级就再也没变过了。
就这样,刘邓首长的伙食标准成了一道杠杠,没人敢随意越过。从此,西南军政机关的伙食标准全都降了下来,直到机关由供给制改变为薪金制。
刘邓首长定下的伙食标准,以身作则,节省开支,在当年全西南军政干部中都是有口皆碑的,对重庆和西南地区争取财政的好转也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记者 何春阳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