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议现场 摄/刘滨清 |
|
学术研讨会现场 摄/刘滨清 |
|
陈光金(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共同富裕与收入相关。收入分配有三种方式,第一次分配是市场性的分配;第二次分配是再分配,通过社会保障和转移支付等重要措施对不平等进行调节;第三次分配是公益慈善等方面的分配。目前,不仅要解决城乡收入差距的问题,更要解决城乡内部进一步分配的问题。第一,进一步改善第一次收入分配体系,为更加公正收入分配打下初次分配基础。第二,改革完善税收体制,逐步增强税收调节作用。第三,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充分发挥转移支付调节作用。第四,深化公共财政体制改革。 |
|
杨述明(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庭院经济”是托起县域共同富裕的“底盘”,要将家庭制经济单位融入我们经济体系里面,特别是融合到规划经济里面去。按照经济学结构,庭院经济在宏观上与政府、市场、企业、集体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相联系,从而构成完整的经济体系。在一个县,城镇庭院经济、农村庭院经济融入现代产业经济,要把规模型的乡村农业产业现代化和千家万户的农业产业现代化结合起来。进行规模性开发和特色农户发展,以成千上万的特色农户撑起区域发展。 |
|
杨果(重庆市社会科学院农业农村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从重庆的发展现状看,解决区域差距问题也是解决城乡差距问题。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关键在于推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生产力的有效衔接和深度融合。在产业发展方面,可以按照差异化产业结构发展路径,梯次布局园区体系;按照“大产业、大平台、大招商”发展思路,推动园区规范化专业化发展;按照“横向协同、纵向贯通”协作模式,构建跨园区共建共享的内生动力机制。在人口方面,要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动农民就业数量与质量双提升;充分发挥公共政策对增加农民收入的普惠性兜底性作用。 |
10月17日,“2023在共同富裕背景下探索山区库区强县(区)富民现代化新路子”学术研讨会在奉节县举办。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重庆市社会科学研究院的多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研讨山区库区强县(区)富民现代化新路子。重庆市万州区、梁平区、丰都县,湖北宜昌市兴山县等10余个三峡库区区县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并进行经验交流。其中,奉节县、梁平区、丰都县和兴山县分别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打造高品质国际湿地城市、补齐基层治理短板、强县富民路径探寻为主题作交流发言,专家现场点评、支招。
在大会签约仪式环节,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奉节县人民政府签订《关于合作建设国情调研基地的协议》。双方将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调查研究、党和国家重要发展战略及相关政策的实施情况等多个方面开展国情调研相关合作,共同推动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探索“一县一策”推动山区库区强县富民新路子。
此外,大会期间将开展产业调研和主题调研,专家学者和人民网、新华网、重庆日报等全国主流新闻媒体代表一起深入夔州博物馆、白帝城·瞿塘峡景区、安坪镇下坝社区、鹤峰乡、草堂镇等地,剖析案例、总结经验,为全国山区库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强县富民奉节新探索——绿水青山之间逐梦“绿富美”
从彩云缭绕的白帝城到宛若画卷的瞿塘峡再到巍巍雄镇三峡的夔门……生态是奉节最大的特色,绿色是奉节最亮的底色。近年来,奉节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奋力探索共同富裕的强县富民新路子,在绿水青山之间逐梦“绿富美”幸福生活。
厚植绿色本底彰显自然之美
奉节位于长江三峡库区腹心,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近年来,全县始终以最高站位强化“上游意识”,以最实举措担当“上游责任”,坚持“九治一体”,推动全域环境质量整体跃升,全力站好长江母亲河“奉节岗哨”。
水岸同治,守护一江碧水。坚持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水陆域一体谋划,系统推进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紧盯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黑臭水体等关键环节持续抓好综合治理,长效化常态化推动长江十年禁渔。全县“一江五河”水质连续7年稳定保持II类,实现“一江碧水出夔门”。
林土共治,绘就两岸青山。加强系统性生态修复,坚决守好守牢1388平方公里生态保护红线,深入实施“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工程,一体推进三峡库区危岩、水土流失、石漠化综合治理,加快造林绿化、生态廊道增绿扩量步伐,近三年累计修复关闭煤矿矿山生态220公顷,建设国土绿化营造林60.87万亩、国家储备林25.34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4.05%。
标本兼治,留住蓝天白云。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狠抓前端预防和末端治理,严控“两高一资”企业准入,深入推进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要节点大气污染治理。2022年,全县城市空气优良天数达到355天,优良天数比率连续多年保持全市第一方阵,重污染天气连续6年“零发生”,空气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超4000个,是“中国天然氧吧”“中国气候宜居县”。
“金扁担”挑起“两座山”
为了加快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奉节县因地制宜用“生态+”的“金扁担”,挑起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两座山”,持续推动产业结构变“新”、模式变“绿”、质量变“优”,全县生态经济占GDP的比重达到71.8%。
推动“生态+农业”提质增效。立足日照时间长、土壤矿物质高、立体气候丰富的资源优势,高、中、低三带布局,培育脐橙、肉兔、黄桃、中药材等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80万亩,加快从传统农业大县向现代化农业强县跨越发展。目前,千万只肉兔全产业链加速形成,“奉节脐橙”种植面积达到37.5万亩,年产量40.5万吨,年产值超40亿元,品牌价值由21.6亿元升至182.8亿元,是奉节县最甜蜜的产业。
推动“生态+工业”破题跃升。坚持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弃煤启美”,摒弃全县财政收入60%的煤炭产业,加快打造眼镜制造、清洁能源、食品及农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创成重庆市眼镜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开工建设总装机120万千瓦的菜籽坝抽水蓄能项目,200亿级清洁能源产业集群和眼镜制造、食品加工2个100亿级产业集群初具规模。
推动“生态+文旅”蓬勃发展。依托全县365个单体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度融入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持续唱响自驾行摄、寻迹诗城等“六张名片”,打造三峡之巅、九天龙凤等A级景区24个,白帝城·瞿塘峡成功创成5A级景区,获评“中国旅游百强县”“中华诗城”“三峡凉都”等称号,成为不少游客向往的“诗和远方”。近三年累计接待游客69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65亿元,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2.5%。2022年,文化旅游产业增加值增速居渝东北第一。
推动“生态+科技”集聚成势。抢抓数字重庆建设机遇,积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围绕数据采集、数据标注、电子商务、短视频制作等领域,建成数字经济产业园,招引百度、京东、网易等头部企业41家,提供就业岗位1000余个,加快打造区域数字经济和乡村振兴标杆示范,荣获“以科技支撑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国家首批创新型县,数字经济驱动绿色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持续增强。
绘就绿色宜居和美画卷
奉节县坚持小县大城、内外互动、城乡融合、融通协作,努力绘就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新画卷。
拓展开放融通空间。加快建设“立足渝东北、融入经济圈、链接全中国”的山区库区对外开放枢纽,集聚宜居、宜业、宜游竞争力,加快构建绿色开放型经济体系,着力夯实绿色发展载体。
打造生态宜居城市。坚持依山水建城、以生态营城,大力实施城市更新提升三年行动,协同推进产业园区、生活社区、商贸街区、人文景区建设,全面推进无废城市、海绵城市、低碳城市建设,加快推动三马山、西部新区、高铁生态城等五大片区串珠成链,全力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让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肌理,打造居者自豪、来者依恋、闻者向往的美丽家园。
建设绿色和美乡村。坚持把自然山水、田园风光、历史人文等融入乡村振兴,以农村厕所革命、垃圾革命、污水革命为主攻方向提升人居环境,深度挖掘乡村民俗风情文化资源,建成安坪镇水驿三沱、青龙镇大窝社区、平安乡文昌田园等一批具有山水特色和人文内涵的美丽乡村。
近三年,奉节县累计打造美丽村庄440个、美丽庭院50个,加快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区域交流>>>
梁平区
近年来,梁平全面推进“全域治水·湿地润城”,做好湿地建设文章,强化生物多样性,开展双桂湖环湖小微湿地群建设等生态治理工程,划分生态保育区,建立无人区,建成市民花园、鸟类天堂,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案例入选全国优秀案例。探索特色路径,将小微湿地与村庄、居民点结合,建成梯塘小微湿地群100余个、原生小微湿地3530个,有效涵养水源、净化水质,保留农村原乡风貌,印刻乡愁记忆。织密湿地网络,引水增“点”,建成赤牛溪等湿地公园、游园75个;成带延“线”,建成城市小微湿地带200余公里;连线成“网”,充分利用城区“一湖四库六水”优质水生态资源,以双桂湖为城市湿地网络核心,引水入城,形成结构完整、功能连续的近30平方公里城市湿地连绵体。“湖城相映、田城相拥”的山水田园城市跃然而出。
丰都县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基层安则天下安。近年来,丰都县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党建统领,以加强教育互助为切入,把党员组织起来,把群众动员起来,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抓好上门服务,找准基层治理的薄弱点,算好人心账,过去10年每年约有1.5万人进城,有26.5万人外出务工,外出务工最担心的是家里的一老一小,留守儿童是每个家庭的痛点,把家庭作为社会治理的最小单位,发挥家庭的最后兜底功能,促进基层治理从管制思维转变到治理轨道上来,强化基层自治功能。
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
兴山县是民族团结和平使者王昭君的故乡,地处鄂西,国土面积2328平方公里,下辖两乡六镇、88个村、8个社区,常住人口16.6万人。兴山强县富民的四大发展路径:一是以流域综合治理统筹推进四化服务发展。多年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围绕筑牢建设三峡库区绿色生态屏障,确保湘西河一河清水回长江的目标,与上下游地区合作,建立了气象灾害信息共享、生态联防联治机制。二是编制了全县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实施防洪治理工程11公里,投资45亿,推进水资源保护等20个水建设项目,从根本上解决了山区季节性缺水的难题。三是实施了国土整治方面,全域国土整治守住了22.8万亩耕地。四是发展绿色水电,建成省级小水电区三个,全国示范绿色小水电34座,获评国际小水电绿色发展示范基地。
文/王琳琳 孔德虎 图/罗浩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