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六届三次全会指出,要扎实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数字重庆建设。数字重庆是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关键变量,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性抓手。“数字文化”作为数字重庆建设的关键组成部分,主要体现在以数字理念为指导,将数字技术融入传播党的创新理论、普惠公共文化服务以及繁荣文化产业,使之成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重庆篇章、建设新时代文化强市的重要力量。
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数字化传播。现阶段,以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改变着文化传播生态,党的创新理论需要在数字化普及过程中牢牢掌握意识形态主导权,把控好文化传播方向。一是增强数字素养,打造一支党的创新理论传播数字队伍。重庆各级融媒体中心不仅要提升数字创作能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数字化传播;还要提升数字运用能力,以新呈现形式将党的创新理论讲清晰、讲透彻;更要提升数字辨别能力,精准分辨虚假信息,让重庆市民所汲取到的理论内容真实准确。二是革新内容供给,以数字手段丰富党的创新理论传播形式。在宏观层面,要深挖数字技术的动态研判功能,针对民众不同思想诉求进行个性化供给,激发其情感共鸣;在微观层面,要提升理论内容的时代感与生活感,采用民众喜闻乐见的“具象化”数字样态,拉近其心理距离,让主流声音“领跑”舆论。三是优化方法举措,创新党的创新理论传播数字方式。一方面要发挥数字技术加持下的全媒体传播优势,实现党的创新理论常态化传播,使大家常学常新、常思常悟;另一方面要利用数字技术的开放性特征拓宽信息分发渠道,实现党的创新理论动态化传播,推动显性传播与隐性传播相结合,把抽象议题具体化鲜活化处理,提升内容的吸引力、穿透力。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普惠。公共文化服务作为文化传播主渠道,对满足民众的美好文化生活新需要具有重要意义。有关部门应尝试借助数字技术,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由“数量对等”向“质量共享”转变。一是拓宽内容生产边界,构建多主体共创格局。要积极运用数字技术冲破线下条块分割的公共文化服务壁垒,在整合文化资源基础上创新数字化变革服务场景,扩充文化可创作容量,实现内容的共建共享。二是创设数字文化空间,革新民众公共文化生活。政府部门要助推数字技术融入公共文化的互动与传播,加快重庆数字文化场馆线上线下协同建设,以形成双向反哺的文化发展模式。三是转变民众角色定位,构建公共文化新场域。数字技术的分权特点打破了以往“你说我听”的传播格局,让公共文化的生产与传播更具可分享性。要依托数字平台进一步拓宽重庆市民的文化参与渠道,使其主动转变角色定位,根据自身文化需求个性定制相应数字内容,从而在优化公共文化结构基础上生成一个新重庆文化价值再创造的新场域。
推动文化产业数字化繁荣。数字文化产业主要以创意文化为内核,并日益成为新重庆文化发展的新引擎。具体而言,一是围绕数字基建,搭建数字文化产业供给平台。重庆有关文化企业可通过该平台将现有文化资源与资产进行数字化转换,并提供配套平台设施,以此为根基建构起关于文化服务的数字场景,优化市民文化消费结构。二是创新运营形态,推动重庆文化产业跨界融合。一方面,推动文化与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相结合,进一步打破线下实体文化产业的应用边界,加速运营形态迭代升级,进而为重庆文化产业与数字资源市场实现跨界融合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另一方面,有关部门还可依托数字技术建立起文化产业和艺术领域相勾连的耦合机制,在精准分析民众文化需求的前提下打造“数字艺术藏品”,为市民提供新奇的文化消费体验。三是深挖产品内涵,塑造文化产业新样态。重庆要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守正创新,促进产品内涵创造性发掘,引领好后续的文化产业内容设计。此外,还要掌握好数字文化创作规律,利用数字技术提升原创IP的开发价值,结合动漫影音、网络游戏、艺术设计等培育出一批独具新重庆文化特色的数字文创品牌。
(作者单位分别为重庆日报、西南政法大学,本文为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22BS037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