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李珩)9月23日,第二届数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论坛(2023)在渝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马志明、袁亚湘、徐宗本,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罗智泉,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金石等院士专家聚焦数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这一主题,围绕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建设、应用数学与数学应用成果的评价等内容开展深入研讨。
据介绍,数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论坛由重庆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重庆人工智能研究院联合发起,每年在重庆举办一次。论坛汇集国内一流应用数学专家和产业界代表,聚焦数学与经济社会融合创新发展趋势及数学领域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探讨如何充分发挥应用数学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对推动应用数学与相关交叉学科及多领域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应用数学支撑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届论坛分为开幕式、院士特邀报告、圆桌论坛及分论坛等环节。
“数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说到底企业家与数学家要‘双向奔赴’。”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马志明在论坛上称,企业往往提出的是一个行业领域内的问题,而非数学问题,这就需要双方花时间磨合,“企业家要学会把产业界的问题,用数学家能听懂的语言讲给他们听;同时,数学家要努力去理解企业家提出的产业问题,并将之上升为数学问题,通过数学工具去解决。”
马志明强调说:“做纯数学的,可以很单纯地攀登自己的‘珠穆朗玛峰’,但应用数学不是靠热情做出来的,而是要与企业家、应用领域相关的人磨合。”
在应用数学评价方面,马志明希望能够通过评价体系改革,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现象,让更多数学家特别是青年数学家能够坚持“四个面向”,通过解决企业实际问题促进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
“从小到大我们一直在学数学,但一般会认为它是一个工具。所谓工具,是指它为所有学科提供描述的语言、建模的工具和计算的方法等。”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宗本带来了题为《数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模式探索》的主题报告,他说,数学在现代科技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是众多高新技术的本质,很多“卡脖子”问题在基础上是数学基础问题。
数学如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徐宗本分享了近年来他及团队探索的三种模式:第一是算法提供商模式,即为企业提供算法,这是最符合数学特点的模式,但只有解决好“专业化、领域化”,才能有好的效果;第二是联合实验室模式,这是最有利于学科建设的模式,但在保持多样性和基础性上需取得平衡;第三是数学技术产品模式,这是最能体现数学作用与价值的模式,但周期长,与技术领域融合度高,需要付出更长期的努力。“无论哪种模式,都需要有人才队伍、良性的体制机制基础及科学的评价体系。”徐宗本说。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罗智泉在题为《拓展边界:应用数学领域的探索与实践》主题报告中称,产业落地和科技创新需要一个关键纽带,数学则是关联两者的重要角色。过去,应用数学大多停留在理论阶段,现在随着智联时代的到来,大量新事物涌入,数学尤其是应用数学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承担的角色也日益凸显。
重庆国家应用数学中心主任杨新民表示,近年来,该中心聚焦国家和全市重点产业需求,围绕先进制造、信息科学、智能交通、生物医学等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难题,组织研究团队以开展联合攻关项目为牵引进行跨学科交叉研究,促进了数学与工程应用、产业化对接融通,让应用数学在更多的场景中“应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