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蓝新能源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正在装配车间监控焊接机作业。(本报资料图片)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
技术遥遥领先,产品一机难求。华为Mate 60 Pro自8月末上市以来,国内许多城市出现排队购机的热潮。
这款手机使用了第二代昆仑玻璃,其耐摔抗跌落能力通过了严苛的瑞士SGS五星抗跌耐摔认证,是世界上强度最高的电子玻璃。
这款屏幕玻璃正是在重庆两江新区制造的。凭借这款核心产品,重庆鑫景特种玻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鑫景玻璃),今年上半年营收4.5亿元,同比增长240%,并入选了前不久两江新区发布的“制造业质量效益十强企业榜单”。
在小领域中开拓大市场
昆仑玻璃能有多耐摔?
9月18日,在鑫景的研发中心,记者观看了现场演示。实验人员拿出一块不足7英寸、厚度仅约半毫米的昆仑玻璃,固定在实验器材的底部,玻璃正上方2米的铁球迅速滑落,重重砸在玻璃上,玻璃完好无损。
原来,这块玻璃里布满上亿颗纳米级晶体,就像在水泥中加了钢筋。纳米晶体可以阻断裂纹扩散,这也是玻璃强度高、耐磨的原因所在。
鑫景玻璃创始人、董事长白一波介绍,2016年起,鑫景玻璃开始专注于纳米微晶玻璃这个小领域。到制造出纳米级晶体含量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的昆仑玻璃,鑫景先后攻克了玻璃配方、生产工艺等难题,始终积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
截至今年7月,鑫景玻璃申请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商标权等知识产权300多项,并参与了《触摸屏盖板用高铝硅玻璃》国家标准的制定。
业界首个通过瑞士SGS五星抗跌耐摔认证、被誉为全球最耐摔“电子玻璃”,鑫景玻璃已能在纳米微晶玻璃领域与国外巨头分庭抗礼。
但在白一波看来,目前企业仍需通过规模优势摊薄研发和生产成本,获得足够利润,并进一步加大研发力度,以保持持久的竞争力。
“聚集上下游,打造电子盖板玻璃产业集群,刻不容缓。”白一波说,鑫景玻璃曾经做过测算,与电子盖板玻璃原片推广相关的盖板加工及显示模组加工,市场规模约为1000亿元。若将玻璃原片、液晶面板、盖板及显示模组加工等进行整合,产值规模将更大。
在两江新区发布的“制造业质量效益十强企业榜单”中,重庆西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是在“小”领域,开拓出“大”市场。
在微创手术医疗器械这条赛道上,西山科技跑在全球前列。其自主研发投产的医疗器械产品,如手术动力装置、高清内窥镜系统、超声手术系统、电外科手术系统、吻合器等,销往全国3000多家医院,还出口德国、西班牙、韩国等多个国家。
西山科技的创新秘诀,一是靠自主,二是重研发。他们曾拒绝国外巨头抛出的“橄榄枝”,以保持自主性;2020—2022年,公司研发投入分别占营业收入的14.73%、13.45%和11.42%。截至2023年6月,西山科技已取得有效专利1000余项,国内发明专利80余项,国际发明专利18项。
由“红海”驶向“蓝海”
8月24日,阿维塔科技(重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阿维塔科技)倾力打造的阿维塔11鸿蒙版正式上市。9月1日,阿维塔11鸿蒙版订单量突破5000台,持续领跑高端SEV(智能电动汽车)赛道。
数据显示,2023年8月,阿维塔共交付1975辆新车,稳居30万元以上纯电SUV头部阵营。
阿维塔科技也是两江新区“制造业质量效益十强企业榜单”上榜企业,与另外两家上榜企业睿博光电、太蓝新能源同属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赛道。
为何一个赛道,就有3家企业入选?
“因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在2023智博会高峰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李克强如是说。
代表未来、代表产业发展方向,就是“蓝海”。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9月发布的数据,今年1—8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543.4万辆和537.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6.9%和39.2%,市场占有率达29.5%。
“汽车市场总量没有太大变化,随着新能源汽车快速增长,必然导致燃油车市场份额逐渐萎缩。”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说。因此,重庆打出打造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这张牌,提出到2025年,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销全国占比10%以上,到2027年,产业规模达到全球一流水平。
“向着正确的方向去创新,企业就容易获得成功。”阿维塔科技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谭本宏说,选择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这个赛道,是阿维塔科技能够发展起来的前提。
睿博光电表示,企业正由传统燃油汽车灯具向新能源汽车智能灯具加速转型;太蓝新能源自成立之初,就专注于新型固态锂电池及关键锂电材料技术开发和产业化。
“大格局、大视野、大手笔。”在2023智博会开幕式上,中国工程院党组书记、院长李晓红如此评价重庆把打造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作为主攻方向这一决策。
重庆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然要由传统产业的“红海”,驶向充满机遇的“蓝海”。
把服务做实,让企业敢闯敢干
无论在“小”领域中开拓“大”市场,还是由“红海”驶向“蓝海”,起决定因素的还是企业,他们“敢闯敢干”,才能驱动创新,推进发展。
8月17日,两江新区以“智造两江 同行致远”为题,召开“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这场会议,让企业和企业家成为主角——通过发榜让企业获得荣誉,通过发言让企业家倾吐心声。
大会上,30家企业分别获得制造业综合实力十强企业、制造业发展动能十强企业、制造业质量效益十强企业荣誉。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创新是关键因素,是立足国际竞争的必由之路。”重庆山外山血液净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光勇在发表获奖感言时说。
“作为创业型企业,太蓝的成长一直备受呵护,太蓝二期工厂仍将落地两江新区。”同为获奖企业的太蓝新能源公司董事长、CTO高翔也真情流露。
前来参加大会的制造业企业纷纷表示,要学习获奖企业家领先、抢先、争先的优秀品质,加大创新研发投入,在市场竞争格局中不断攀高。
所有参加这场大会的企业,还收到一本《两江新区制造业企业服务手册》。手册汇集了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8个方面15条高含金量政策,梳理了363条制造业常用政务服务事项,公布了所有规上工业的企业服务专员和网格专员对接表。服务专员包括两江新区党工委11名委领导,他们和其余300多名两江新区干部一样,对企业公开手机号。
“两江新区服务贴心,让企业省心,这本手册更让我们安心。”奥的斯机电电梯(重庆)有限公司厂长杨伟说,有了手册,企业有事“喊得答应”,发展信心更加笃定。
与此同时,两江新区还向企业展示了一张蓝图——《两江新区深入推进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7年)》,提出构建“33511”现代制造业产业集群基本框架,让企业了解发展规划,坚定敢闯敢干的决心。
“服务企业,不是‘宣传口号’,是一种坚决的态度、务实的行动,让企业在一件件小事、一个个细节中感受到政府的‘态度’和‘温度’。”两江新区负责人说。
亩均论英雄 小切口大改革
俞兴平
伴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陆海新通道、数字重庆等一系列重大战略的实施,重庆建设世界级先进制造业基地、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等一系列打造现代产业体系的重大举措备受关注。
如何把这一系列重大战略落实好,最终要落实到市场主体的高质量发展上,也就是生产力的提高上;要落实在服务市场主体的目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和评价体系等重构再造上,也就是生产关系的优化甚至变革上。
这一系列宏大的战略安排如何在基层落地落实,产生实效,需要有抓手有载体。两江新区以“亩均论英雄”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创新发展,打造现代制造业产业集群,推动主导产业升级,取得了初步成效,为提高“亩均效益”提供了范例。
坚持“亩均论英雄”,要倒逼企业转型升级。发展制造业,既要算经济总量的“贡献账”,也要算工业用地、产业楼宇的亩均“投入账”“产出账”,让“亩均”加创新,寸土生寸金。唯有通过向亩均要效益,倒逼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全球化谋划、市场化拓展,加强创新引领发展,才能提升其产品或服务的“含金量”和竞争力。
坚持“亩均论英雄”,要建立正向激励与反向倒逼相结合的产业结构调整创新机制。亩均不仅是一个单产的概念,更是一个评价体系。以往制造业发展“拼要素、拼资源、拼投入”,现在要“靠创新、靠技术、靠服务”,努力走好“有限空间、无限发展”之路,建立起“亩均效益”综合评价体系,突出“腾笼换鸟”反向倒逼、破解成长的“烦恼”,以“正向激励+反向推动”提速新旧动能转换。
坚持“亩均论英雄”,要转变发展观念,把亩均效益评价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催生新质生产力的“牛鼻子”。制造业发展理念要实现从重“量”到重“质”、重“大”到重“精”的转变,无论是招商引资,还是产业布局,在土地使用上必须“锱铢必较”,项目投资更要算好“效益账”,让亩均效益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指挥棒”和“风向标”,倒逼产业生态转型升级,大力培育含金量高、含新量高、含绿量高的“三高”优质产业,让制造业“量质”齐升,使投入产出比实现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