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酉阳 十余载结对协作 共筑鲁渝“山海情”
第008版:在中国式现代化场景中谱写鲁渝协作新篇章·酉阳篇
上一版   
东营酉阳 十余载结对协作 共筑鲁渝“山海情”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09 月 12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营酉阳 十余载结对协作 共筑鲁渝“山海情”

  东营酉阳稻蟹产业园

  鲁渝协作李溪乡村振兴产业园——九鑫制衣有限公司制衣厂内,工人们正赶制订单 摄/陈佳欣

  酉阳县2023年鲁渝农业协作巡农问诊活动现场

  鲁渝协作李溪乡村振兴产业园

  丁市镇菊花产业加工厂

  核心提示

  2010年12月,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山东东营市与酉阳县签订《共同推进东西扶贫协作框架协议》,正式建立结对关系,一场跨越千山万水、山海“酉”相逢的情谊由此展开。

  10余年来,从产业帮扶到劳务协作再到支教支医,酉阳所需就是东营所想。随着一批批交流干部的接棒实干,一个个合作项目的落地见效,两地党委、政府共同携手不断谱写东西部协作新篇章,生动演绎了共进共赢的鲁渝“山海情”。新时代新征程,两地协作正不断开创双向协作、全域协作、战略协作新局面,东西部协作之路越走越宽广。

  “东蟹西引”开辟产业帮扶新路径

  8月,酉阳县板桥乡双桥村的120亩稻田迎着热浪呈现出勃勃生机。来自东营市的农技专家崔慧敏在日头底下忙着帮助村民们清塘,为了让穿梭在稻田中的大闸蟹在9月前完成最后一次脱壳,她时刻注意这片塘里的水质状态,并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

  黄河口大闸蟹是东营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东营市有着先进的黄河口大闸蟹种苗繁育技术和养殖技术,品牌知名度高,市场销量好。当黄河口大闸蟹遇到酉阳的青山绿水,会激发出怎样的产业新思路?

  “产业振兴需立足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我们通过考察论证发现酉阳具有良好的自然资源禀赋,水资源丰富,而且水温适宜十分适合大闸蟹生长。”东营市河口区委常委、酉阳自治县政府党组成员(挂职)刘斌介绍,两地在充分调研周边市场、征求干部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将东营市大闸蟹的市场优势、技术优势、良种优势和酉阳县的生态优势、资源优势、生产优势相结合,确定了“政府搭台、市场运作、农民主体、企业参与”的“东蟹西引”产业帮扶路径。

  为解决大闸蟹水土不服的问题,确保养殖技术和人才投入的资源效能最大化,近年来,东营市协作酉阳县干部管理组联合东营市海洋发展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在酉阳县设立了“东营·酉阳稻蟹产业人才工作站”,每年定期向酉阳县输送水产养殖专家学者,确保每个乡镇和产业园均有专家长期入驻,及时开展技术指导和专家讲座。

  截至目前,东营市已累计选派农业专技人才76名;组织酉阳县开展大闸蟹等水产养殖业类培训活动7次,培训专技人才260余人。

  数字赋能、品牌创新同样成为东营市扶持酉阳县产业化发展的关键环节。比如,酉阳县与浪潮集团、东营市海洋发展研究院三方共建,合作发展水质在线监测、视频监控、精准饲喂、智能增氧等水产养殖数字化装备,在酉阳县打造数字化智慧化示范基地;借鉴黄河口大闸蟹品牌推广经验、模式,积极打造“桃花源高山大闸蟹”产业品牌,做到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品牌美誉度不断提升,市场影响力不断增强。

  走进酉阳县小河镇桃坡村,这里被纳入“东营·酉阳稻田养蟹产业园”。据该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桃坡村共流转田地、闲置地267亩,预计水稻年总产量可达到8万斤、蟹总产量8万只,年总收入可达200万元以上。

  “东蟹西引、稻蟹共生”的生态循环农业在酉阳县越来越多的乡镇落地开花,已经成为东西部协作一张闪亮的名片。如今,“桃花源高山大闸蟹”正朝着成为中国西南地区规模最大、品质最优、品牌知名度最高的大闸蟹产业品牌奋力进取。

  据统计,自2021年以来,东营市累计投入鲁渝协作资金1700余万元,在酉阳县10个乡镇建成15个稻蟹综合种养基地共计3600余亩。预计,今年全县的综合种养基地将产出100万只大闸蟹,总收益可达2000万元,直接惠及农户2023户6154余人。

  多措并举激发稳岗就业新活力

  李溪镇位于渝黔边区结合部,为带动当地就业,自去年以来,东营市累计投入鲁渝协作援助资金420万元,在李溪镇鹅池村9组建立“鲁渝协作李溪返乡创业乡村振兴产业园”,采取“园区+村集体+企业”“产业融合联农共建+劳务工资”运作方式,通过招商引资、鼓励动员等方式,引导集镇加工企业集中入住,为产业园周边群众提供就业岗位。

  尤为关键的是,李溪产业园实现了产业园建在家乡,打工挣钱在家门口。“酉阳是劳务输出大县,为更多的返乡务工青年提供工作机会,把青年留下来发展本地经济,同时方便照顾家庭老人和小孩,这既是经济账,也是民生账。”李溪镇相关负责人说。

  项目正式建成投产后,预计可入驻企业8家(目前已入住1家),实现年租金30万元;辐射全镇9个村及周边乡镇,群众可通过创办企业、务工等方式实现增产增收,预计可为300户1200余名群众带来利益联结收益,提供至少300个就业岗位,年人均务工增收3万余元。

  “以劳务产业发展带动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已经成为东营市和酉阳县两地强化东西部协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酉阳县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两地党委政府及时签订《东营市·酉阳县2023年度东西部协作协议》《2023年东营·酉阳劳务协作框架协议》,明确重点事项,持续推进劳务就业纵深发展。

  今年2月,东营市组织山东国瓷功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蓝海集团和赛轮(东营)轮胎橡胶股份有限公司3家企业赴酉签订劳务协作意向书,举行“酉阳劳务协作工作站”授牌仪式,建立长期劳务协作关系。

  为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东营市酉阳县两地通过组织“东营酉阳劳务协作直通车”招聘会、认定帮扶基地、开发公益性岗位等方式,精准搭建对接平台,着力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为畅通劳务对接渠道创造便利条件。同时,以职业培训为引擎,结合劳动力培训需求,按照“1户1人1技能,培训1人就业1人”工作思路,有针对性地开展技能培训,增强培训实用性,提升就业技能。今年以来,累计开展技能培训18期,培训农村劳动力483人次。

  一系列针对就业的“组合拳”取得显著成效。今年以来,累计建立就业帮扶车间16个,认定帮扶基地13家,帮助436名酉阳群众就近就业;充分利用东营酉阳稻田养蟹产业园、丁市镇中坝村千亩菊花产业园、龚滩镇艾坝村魔芋精粉加工厂、李溪镇东西部协作产业园等东营酉阳特色产业园,以及3个鲁渝共建乡村振兴非遗工坊、1个苗绣西兰卡普乡村振兴示范基地的岗位资源优势,优先安排农村闲置劳动力就近就业。

  支医支教带动民生福祉新提升

  在酉阳县妇幼保健院有个特殊的门诊室设置在医院最显眼的入口,时常有痊愈后的小朋友和家长送来感谢锦旗——这就是东营专家门诊。

  参与坐诊的副主任医师尚健是东营市人民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副主任。他介绍,为了更好地让酉阳县百姓享受东营市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经验,2021年该诊室设立,成为医疗专家们入驻酉阳后给当地医疗带来新变化的一个窗口。

  近年来,东营市创新提出了“头雁组团”的医疗帮扶模式,支医队以“雁阵”模式组成“精准·组团式”协作小组,打造由心血管团队、新生儿团队组成的“头雁”队伍,由带队医生筛选出的优秀医生组成的“雁阵”医生。并在此基础上实行人才培养导师制,积极协调酉阳医生前往东营进修学习,让人才培育由“输血”完成“造血”的转变。

  尚健属于第10批来自东营的支医队伍。“本批支医队共18名医护人员,均分配在儿科、五官科、护理科、皮肤科等东营医疗优势学科科室。大部分队员都是主动请缨,尽全力开展疑难病会诊和医疗培训。”支医队队长简宝山说。

  近一年来,全体队员帮助4家医院开展了40项新技术,共开展各类手术2000余台,门诊接诊量约3万人次,有力助推酉阳县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和健康一样,教育也是牵动百姓心头的民生大事。

  去年7月,按照中组部统一安排,来自东营市第一中学、东营市第二中学、东营职业学院、广饶县职业中专的7名“教育先锋”抵达酉阳县,“组团式”教育帮扶拉开帷幕。

  “不到一年的时间,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酉阳县相关负责人介绍,来自东营职业学院的杨登山担任县职教中心主任,在他的带领下,帮扶团队切实把帮扶工作落到实处,组织修订了学校章程、组织上示范课和新教师培训活动、开放教育资源等。

  随着酉阳职教中心在全市教学能力大赛中获二等奖2项,成功申报市级项目7项,获得资金200余万元,获全国特等奖、一等奖等54项,市级荣誉21项;酉阳二中荣获全国“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学校”,2022“中华魂”中华好家风主题教育读书活动优秀组织单位,酉阳县“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称号……硕果累累的教育“组团式”帮扶工作也被列为东营市社科研究课题。

  相隔千里却心手相连。如今,在酉阳的田间地头、医院诊室和教室课堂,来自东营市的帮扶队伍怀着“鲁渝一家亲”的感情,放下身子扑在第一线,用奋斗实干为酉阳县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下一步,两地将携手共建“鲁渝协作”合作发展新格局,着力打造鲁渝协作亮点品牌。

  链接>>>

  一座连心桥 架起协作情

  今年8月,连接酉阳县腴地乡高庄村和涂市镇桃鱼村的公路桥顺利竣工投用,较计划提前了整整3个月。

  据介绍,该项目由东营市援建,项目竣工后将便利两个乡镇4万余名村民的出行,到酉阳县城可以节省半个小时的时间,也为周边群众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我们将把桥命名为‘鲁渝连心桥’,以此表达我们老百姓对山东的衷心感谢。”腴地乡组织委员龙海波说。

  近年来,东营市全力把改善民生、提升酉阳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作为帮扶工作的出发点。截至目前,已累计实施39个利民实事项目,建设便民道路150余公里、桥梁11座,整治村庄环境7500平方米、修建沟渠13公里。

  刘玉珮 孔德虎 马菱涔 图片除署名外由酉阳县乡村振兴局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