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4日,美丽的黔江区沙坝镇中心校全貌。 |
|
9月4日,黔江区沙坝镇中心校,学生们在标准化拳击馆里进行一对一的拳击训练。 |
|
9月1日,南川区马嘴实验学校,一学生正给名贵的中草药铁皮石斛松土施肥。 |
|
9月1日,垫江县桂北小学,学生们正熟练地运用平板电脑查找相关资料,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堂作业。 |
|
9月1日,垫江县桂北小学,作为“智慧教育”的一部分,新进入国旗班的同学正在进行严格的升旗训练。 本版图片均由特约摄影钟志兵摄/视觉重庆 |
一提到乡村学校,或许你脑海里会浮现出破旧的校舍、昏暗的教室、简陋的设施……事实上,现在的乡村学校早已不是曾经的模样。
一幢幢新建、改扩建的教学楼,一间间设备齐全的功能室,一份份菜品丰富的营养午餐……乡村学校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数乡村学校也经历了一次次向美而生的蝶变。
与10年前的乡村学校相比,如今的乡村学校在硬件、软件、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质量上已历经蜕变。在第39个教师节到来前夕,本报记者走访了部分区县的乡村学校。请跟随记者的笔墨,一同感受乡村教师和学生娃的喜悦和幸福。
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
这里的学生宿舍随时可洗热水澡
“同学们,一个一个来,不够的可以加饭菜,但是不能浪费哟。”9月4日中午,黔江区沙坝镇中心校食堂,该校1500余名幼儿园和中小学生开始错峰用餐,负责打饭菜的阿姨周文素向排队的学生招呼道。
饭菜喷香,看着诱人。一荤两素一汤,分别是胡萝卜和豆腐干炒肉、炒土豆丝、炒莲白,还有一个番茄鸡蛋汤。
在食堂入口墙壁的小黑板上,张贴着本周的食谱,一目了然。“国家给寄宿制学生每天5元钱的补助改善伙食,学生自己花1元钱,学校每天搭配不同的营养午餐,把每一分钱都吃进学生的肚子里,吃得健康、吃得营养。”黔江区沙坝镇中心校校长周大华说。
走进学校的学生宿舍,每一间宿舍配有一个卫生间,里面安装了空气能热水器,随时都可以洗上热水澡。宿舍里共有8个床位,上面整齐地铺着格子被套。洗脸盆、漱口杯、热水瓶等在阳台洗漱台上摆放有序。
“我们学校是全区寄宿制学生最多的乡村学校。”周大华称,该校有900多名住宿生,其中近500人是留守儿童,年龄小的只有11岁,大的有十五六岁。
“过去,学校住宿条件有限,学生都挤在大教室改造成的宿舍里,冬天冷的时候只有通过跑步来暖和身子。学校也没有专门的食堂,那时候也没有营养改善计划政策,学生营养得不到保证,初三学生走出去经常被认为是小学生。”周大华说。
从2006年以来,该校先后建起了标准化的学生宿舍、食堂、塑胶运动场,以及计算机网络教室、图书阅览室、国家二类标准的理化生实验室和科学实验室。2020年,爱心企业还援建了一栋科普楼,学校便增设了科技活动室、美术教室、智慧书法室、录播室、音乐教室、标准化拳击馆等功能室。
“学校的饭菜特别香,也有很多活动项目,住校生活很充实。”八年级1班女生帅诗杨说,她家住在离学校十二三公里远的石桥村,上初中之前,父母一直担心她营养不够,长不高。没想到,一学年以后,她长了接近10厘米。
画外音>>>
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和能力提升工程,不断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截至目前,学校标准化建设达标率已提高至87%,其中生均校地达标率91.36%,生均校舍达标率97.64%,生均运动场馆达标率87.68%。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我市深入实施重点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学前教育儿童营养改善计划,共惠及66.2万名中小学生和9.9万名幼儿。
“接下来,我市将进一步推动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计划在2023-2025年优化完善79所乡村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计划投入资金1.5亿元,改扩建校舍4.4万平方米、运动场11万平方米,购置设施设备0.35万台/套/件。”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说。
地方特色课程越来越多彩
这所学校的学生成了中医药文化的爱好者
“同学们,我们的开学第一课,就来做除草、松土、杀虫、施肥的活儿!”
“要得!”
9月1日上午10点,南川区马嘴实验学校,六年级的十几位学生在劳技老师王武的带领下,走进学校的“百草堂”上劳动课。
马嘴实验学校位于金佛山东麓,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现有212名学生,大部分是附近山村的孩子。
“乡村教育离不开乡土底色,乡村学校也应该有自己的特色。”马嘴实验学校校长刘霞称,在几代马嘴教育人的努力下,学校意识到,基于地域优势,在内涵建设上下功夫,发展自己的特色,是一所乡村学校可行的道路。
金佛山是野生药物的天然宝库,据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考证,山上有5000多种药用植物。学生们上学的路上,时不时可见一些野生中草药。
“把这些植物资源引入到校本课程里面。”从2015年开始,该校组织老师编写校本读本《小小李时珍》,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老师还带领学生到附近山坡收集野生中药材标本。
后来,学校干脆开辟了2亩地,取名“百草堂”,把收集到的200多种中药材植物种植在里面,作为劳动实践基地,让学生参与体验和学习。
如今,依托《小小李时珍》读本,该校已开发中草药初识、食药两用等21个活动单元、共计160个学时的校本课程内容,每周3—7年级的学生至少到“百草堂”劳动一次。在春种、夏管、秋收、冬藏中,学生们慢慢对中草药知识有了更多了解,不少学生还成为中医药爱好者。该校也于2021、2022年先后获批为区级、市级科普基地。
“考大学时,我想报考中医药专业,成为一名中医药文化的推广者和传承人。”该校九年级2班学生韦心豫说。
近年来,围绕地域文化、生存体验、素质拓展、科学实践、专题教育等五大模块,重庆各地的乡村学校纷纷打造了一批极具地方特色的课程。
丰都县最边远的农村完小暨龙镇回龙完小,从2013年开始,开展少数民族民俗文化进校园活动。如今,在学校大课间活动时,学生们的土家族摆手舞、黎族竹竿舞、板凳舞等民族舞蹈成为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
万州在全区学校引入万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川东竹琴、甘宁唢呐等,提供近百种不同的课程体验;荣昌以非遗文化为特色,全区200多所学校形成了以荣昌陶、荣昌夏布、荣昌折扇等非遗文化为核心的实践教育课程体系……
“在‘双减’政策下,这些富有地方特色的课程体系,既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优化学生学业评价体系,也能增强学生体质,一举多得。”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说。
画外音>>>
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的基础教育把重心放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宏大场景中去谋划,置身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建设中去部署,围绕更加公平、更加优质、更可持续的发展主题,学前教育在优质普惠上着力,义务教育在优质均衡上发力,普通高中在优质特色上用力,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教育的公平和质量,在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上实现更大突破。
校园越来越智慧
师生感受数字化魅力
“同学们,现在点开这个测评小游戏,用手势选择‘是’或者‘否’就行。”9月1日下午3点,垫江县桂北小学,六年级3班班主任欧银容打开讲台前的“班班通”电子课件,引导学生用平板电脑进行性格类型测评。
“有了信息技术的加持,不仅丰富了教师的教学内容、手段,还可以科学地对学生进行测评,这样更有利于个性化教学。”欧银容说。
桂北小学前身为桂溪镇红光村小。2014年之前,红光村小只办有3个教学班,是一所典型的乡村小学。2016年,从红光村小改扩建而来的桂北小学把智慧校园作为办学特色深入打造。
桂北小学校长李源介绍,近年来,当地已投入200余万元,在桂北小学建设应用集成平台、教育数据中心等,打造教学的主阵地——智慧课堂。目前,该校已经建成了17个智慧班级,学生可以在课前和课后利用智慧课堂进行自主预习和复习巩固,教师可以给学生推送重庆和全国各地的名师录制的精品课程。
“智慧课堂让我们开阔了眼界。”该校四年级3班学生陈晨说。
桂北小学并非个例,在璧山区御湖小学的体育课堂上,“AI体育教学助教”系统让学生们耳目一新。在课堂上,学生立定跳远、跳绳等活动的每一个动作都被它尽收眼底,这位“助教”,不仅能准确报出学生的成绩,还能随时纠正学生错误动作,并将相关数据自动录入学校的数据库,让老师对每个孩子的体质发展情况了然于胸。“这样方便我们给予学生个性化的指导。”该校体育教师这样说。
画外音>>>
近年来,我市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开展数字化建设,智慧元素在校园里随处可见。今年7月初召开的全市教育系统推进数字重庆建设工作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当前,我市各区县基本建成教育城域网,全市学校“宽带网络校校通”开通率达100%,网络带宽全部达到100M以上。全市中小学累计建成多媒体教室9.78万间,拥有多媒体教室的学校占比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