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教师所想,解教师所忧,为教师赋能,促教育提质。
今天是第39个教师节,本报梳理出重庆教师最为关心的10个问题,特邀重庆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委主任刘宴兵进行作答。看重庆如何办好暖心惠师实事,营造尊师重教社会风尚,努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助力教育强市、教育强国建设。
聚焦教师关切的同时,刘宴兵寄语全市教师:躬耕教坛、强国有我!希望广大教师不负时代馈赠、不负国家所托、不负人民期待,争当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在第39个教师节来临之际,祝愿全体教师节日快乐,提灯引路、育梦成光。
问题一:这些年深刻感受到社会对教师的认可与尊重,如何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增强教师的获得感?
刘宴兵:教师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是打造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我们要始终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
尊师重教应以为教师办实事、做好事为本。为此,我们不断健全动态调整和保障教师工资待遇的长效机制,并按照“与公务员奖励性补贴水平大体持平”的原则设立义务教育教师超额绩效参考线,与公务员奖励性补贴同步同幅核定。强化民办学校教师待遇保障。落实《重庆市人才安居实施意见》,推进教育人才房建设。
同时我们持续完善教师荣誉制度,健全教师表彰奖励机制。目前面向教师的市级(部门)表彰项目有2项:重庆市教学成果奖、重庆市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我们还不断加大对最美教师、教书育人楷模等先进典型宣传力度,开展教师节系列宣传庆祝活动,组织教师节慰问组,慰问各级各类教师代表,致力为教师安心从教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生活工作环境。
问题二:在建设教育强国背景下,我市在全面深化教师队伍改革建设中如何谋篇布局,从而让教师队伍适应教育现代化发展?
刘宴兵: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已经成为时代命题。
我市全面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形成党委坚强领导、政府全力推动、部门协同配合、学校科学管理、社会广泛参与的教师工作良好局面,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通过深化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推进实施新时代强师计划、实施乡村教师队伍振兴计划、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等举措,持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推动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提供人才支撑。
问题三: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教师怎样提升数字素养?
刘宴兵:当前我们正大力实施数字教育迭代升级行动,打造中西部数字教育新标杆,将通过重组教育资源,改变教师的“教”;创新教育模式,改变学生的“学”;改革教育评价,改变传统的“评”;变革教育治理,改变政府的“管”,推进数字教育,加快建设中西部数字教育新标杆。教师是推动教育数字化的“源头活水”,因此我们将大力落实教育部发布的《教师数字素养》行业标准,开展一系列讲座、研讨、优质课展示、教学比赛等多种形式的教师数字素养培训活动,推动教师成为数字教育、终身学习的示范者、推动者和践行者。
问题四:教师可通过什么途径获得更高级的职称?
刘宴兵:职称制度是教师评价的重要方式,事关广大教师职业发展和地位待遇,关系到教师队伍整体活力。今年以来,我们集中修订职称申报条件,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修订完善中小学教师、教育系统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人员、自然科学研究人员、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专业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实验技术人才6个职称申报条件,拓宽了教师职称晋升途径。同时,聚焦教师干什么就针对性的评价什么,分类分层制定科学合理、各有侧重的人才评价标准,让职称评价更精准。通过推行代表作制度,职称评价全面“破五唯”,以教育教学业绩论英雄、按实际水平定职称。教育系统直属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学校管理人员,可以选择没有教学工作量要求的教育研究职称系列,专业技术职称晋升通道变宽了。
此外,我们始终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的第一标准,积极落实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以教育涵养、考核评价、惩戒警示,推进师德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问题五:如何帮助教师“减负”,令教书心无旁骛?
刘宴兵:为切实减轻教师负担,确保中小学教师能够潜心教书、精心育人、静心育人,我们在2020年就出台《重庆市中小学教师减负清单》文件,围绕“减、合、建”三个关键字,聚焦“学校、校长、教师”三类主体,探索构建“1+1+4”的教师减负工作机制,从减少督查考评事项、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精简各类报表、严格从学校借调教师管理等方面着手,全面启动中小学教师减负系列行动。
各区县也在此基础上纷纷做出响应。例如,合川区大幅减少社会事务进校园和督查考核事项,渝北区开发综合信息平台提升教育管理工作能效等亮点做法也很多。今后,我们还将持续深化和巩固为基层减负的成果,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
问题六:对于一名新教师来说,有哪些成长路径?
刘宴兵:新进教师是教师队伍的新鲜血液。为了全面激活青年教师成长,我们在5年前就构建完善“国培作示范、市培抓重点、区县保全员、校本重教研”的四级培训体系,持续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新进教师首先在区县教师研训机构参加新入职教师规范化培训,平时在学校接受校本教研活动,提升课堂教学能力,还可以参加区县培训,确保5年内接受360个学时的全员培训,成为骨干教师、学校管理干部后可参加市级培训、国家级培训。各级各类培训项目确保教师在家门口就能充电。
此外,我们还持续推进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加快推进国家教师发展协同创新实验基地建设,建设教师教育高端智库,形成教师教育的“示范点”“活标本”“试验田”。
问题七:我市如何加强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刘宴兵:“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刚需”。为了培养更多的“大国工匠”之师,我们大力支持职业院校、高水平高等学校和龙头企业组建产教融合共同体,共建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和培训者队伍,开展定制化、个性化教师培养培训。同时,积极落实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每年至少累计1个月参与企业实践或实训基地实训制度,确保“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的比例达到60%以上。与此同时,我们还大力支持职业院校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劳动模范等担任兼职教师。希望通过这些方式,造就一批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德技双修的“双师型”教师,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
问题八: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进,教师的学习交流机会还会增多吗?有哪些渠道形式?
刘宴兵: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教育协同,既是合作的重要基础,也是发展的持久动力。为助推两地教师的专业发展,我们联合探索“同步立项、联合组班、跨域培训、协同监管”培训模式,还成功举办首届川渝青年教师风采大赛,以赛促交流、以赛促发展。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推进成渝地区教师教育协同创新发展,加强国家教师发展协同创新实验基地建设,力争建成3个教师教育改革实验区,创建6个区县级示范性教师发展机构,建设50所中小学教师发展示范学校,加强区、市联动和校际交流,为两地教育事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问题九:在重庆做一名中小学教师工资收入怎么样?
刘宴兵:近年来,随着我市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推进,不断加强制度建设、优化政策体系、完善保障机制,教师待遇保障取得新进展,切实提高了义务教育教师待遇水平。
我们建立健全市、区(县)两级相关部门落实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工资收入长效机制、中小学教师工资与公务员工资同步调整的联动机制,实行绩效工资动态调整、追加单列绩效、同等财政保障等措施,持续落实落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要求的“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
问题十:乡村教师如何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
刘宴兵:教师是乡村教育发展的“顶梁柱”,是办好乡村教育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乡村教师“立”起来,乡村教育才能“活”起来。
我们不断加大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倾斜和支持力度。一是继续实施“特岗计划”“三区人才支教计划”等,补充特岗教师、培养全科教师,为乡村教育不断注入新势能。二是职称评审向乡村教师倾斜,对乡镇普通学校及村校(教学点)教师不设评审通过率,且目前正在制定乡村教师职称“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办法,切实解决乡村教师职称晋升难题。三是优化岗位设置,推动区县域内乡村学校专业技术中、高级岗位结构比例不低于同学段同类型城镇学校。四是工资待遇向乡村学校教师倾斜。落实教师乡镇工作补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对新录(聘)用到乡村学校的高校毕业生高定薪级工资等政策。8.5万名乡村教师平均享受380元/月的乡村教师岗位生活补助。
此外,我们还开展了全市乡村教师队伍发展调研,实施乡村小规模学校特色建设,落实乡村振兴“一对一”精准帮扶培训等行动,不断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
王小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