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 “三个提升”打造升级版 同频共振构筑新高地
第014版:智汇八方 博采众长 聚焦2023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
上一版 下一版 
涪陵 “三个提升”打造升级版 同频共振构筑新高地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09 月 06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聚焦构建“2349”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
涪陵 “三个提升”打造升级版 同频共振构筑新高地

  两江福地 神奇涪陵

  鑫源汽车生产线 摄/何乾健

  核心提示

  2023年智博会,涪陵展区亮彩纷呈:来自长江师范学院的23项科技创新成果,以及鑫源汽车、瑞浦兰钧能源、卡涞复合材料、新铝时代科技、万丰奥威铝轮等企业倾力奉献的新能源汽车行业产品……数百种高新技术随处可见的背后,是涪陵区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链成群,产业特色更加鲜明、向高向新的发展新模式。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根基,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支撑。近年来,涪陵区坚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以数字化变革为引领,坚持“科创+”“绿色+”,构建“2349”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推动制造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正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高地和产业科创高地。

  高地崛起,发展质量也为之一新。今年上半年,全区完成规上工业产值1244.5亿元,总量跃居全市第二,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74.8亿元,居全市第一,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8.8%,在全市和主城都市区居第5、第3位。

  名词解释>>>

  “2349”现代制造业体系:即先进材料、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轻量化部件2大千亿级主导产业集群。食品及农产品加工、页岩气及清洁能源、汽车船舶及智能装备3大五百亿级支柱产业集群。榨菜、现代中药及生物医药、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精细化工4大百亿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前沿新材料、生物制造、生命科学、智能建造关键技术与装备、智能制造装备、新能源及新型储能、数字文创、高端纺织、软件信息服务9个“新星”产业集群。

  发展动能持续提升

  转型升级,汽车产业展新机

  9月4日走进鑫源汽车工厂总装车间,这里的生产正热火朝天。智能化的流水线让企业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各种零部件按照预定程序进入安装轨道,工人们进行高效精准装配后,只见一辆辆新下线的车辆排着长龙,整齐一新。新出产的新能源汽车即将通江达海,远销欧洲、韩国、新加坡等地。

  生产方式一新,产品结构一新,涪陵造新能源汽车供应全球,又是一个“涪陵智造”走向世界的故事,更是汽车产业加速崛起的缩影。

  汽车是涪陵的传统产业之一,经过多年发展,全区汽车制造产业集群初步形成汽车“整车+零部件”垂直配套产业链,有汽车整车(鑫源汽车)及配套产业投产企业34家。但过去这些产业更多的是围绕传统燃油汽车发展,如何增添后劲,抢占新蓝海仍有不少问题。

  “转型突破是涪陵的路径。”据涪陵区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紧扣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涪陵进一步明确了建设千亿级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及配套产业的目标任务,瞄准动力电池这一关键产业链,引进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等补链项目,促进动力电池与下游零部件组装、材料生产、整车等产业的协同发展。

  一系列优质项目由此加速落地:2021年11月吉利科技集团动力电池项目签约;2022年8月卡涞高性能复合材料轻量化零部件研发及制造项目签约;2023年,成功签约赣锋锂电年产24GWh、青山实业瑞浦兰钧年产30GWh电芯及PACK生产基地项目,共同形成72GWh动力电池产业集群。

  项目加速建设,其他推进不停。该区以整车企业为核心,以新能源汽车电池为重点,强化动力电池产业链和整车零部件配套项目招引,打造“整车至动力电池、电控系统、驱动电机”的全产业链。同时,加大企业支持力度,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推动现有整车企业加快开发中高端新能源汽车产品,提升产品和品牌竞争力。

  通过深入转型,突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三大关键,这里正为传统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力。今年上半年,全区汽车制造业快速回暖,实现了止跌回升,完成规上工业产值106.1亿元、增长6.7%。

  发展优势持续提升

  聚链成群,现代产业锻长板

  8月4日,涪陵高新区传来好消息:与杭州领核科技有限公司签订第二代高温超导线缆及核聚变磁体技术项目合作协议。

  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1.5亿元,将分两期建设。一期计划在12个月内建设一条高性能、全自动、数字化的第二代高温超导线缆生产线,初步具备年产线缆5000千米产能,预计建成投产后,年销售额达3亿元。二期建设核聚变磁体生产线及检测系统,建成投产后,产能将达到年产线缆1万千米以上规模,预计年销售额达6亿元,全部项目建成后将为涪陵新材料产业放大新优势。

  作为涪陵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材料已成为这里的亮丽名片。对标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涪陵加快培育“2349”现代制造业集群,通过做大项目和做强企业双向发力,持续深入实施“群长制”“链长制”,推动产业成链、企业成群,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大力推动“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实现企业梯次培育。

  据涪陵区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不只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轻量化部件产业集群,涪陵在先进材料产业也精心落子,依托丰富的页岩气资源,加大深度利用,积极推动科技创新,不断向下延伸产业链,重点引进和培育的合成材料、先进金属材料产业、新型建筑材料等相关产业聚链成群,目前已集聚起了华峰、万凯等一批知名龙头企业,成功打造全球最大的己二酸生产企业和全球单体最大的氨纶生产基地。

  汽车船舶及智能装备产业同样拥有了深厚根基,形成了以华晨鑫源、万丰铝轮、三爱海陵为代表的汽车制造,以川东船舶重工、中江船业为代表的船舶修造和以南瑞博瑞变压器、同讯电力实业为代表的电力设备等产业集群,走出了一条高端化、智能化、成套化的装备产业创新之路……

  此外,如今的涪陵榨菜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入围国家2022年度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页岩气田再创多项国字号纪录。

  通过推进补链强链,靶向体系培育,这里的现代产业集群正为高质量制造业打造发展新引擎。今年上半年,全区清洁能源产业产值增长11.2%、材料、消费品、汽车及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产值分别同比增长1.2%、7.7%、10.3%、4.8%。涪陵工业整体呈上扬势头强劲。

  发展活力持续提升

  创新驱动,科技激活新引擎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既需要果敢决心主动调结构,又需要培育产业新优势,更要聚焦发展新动能。

  如何培育壮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涪陵给出的答案是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位于涪陵高新区的理工清科(重庆)先进材料研究院就是典型的案例。自去年成为国内首家实现MOFs先进材料百公斤级批量化生产的企业,研发成果已加快成熟并走向市场。“和过去技术成果养在深闺无人识不同,现在该项技术已成功应用到天然气提氦、燃料电池、血液净化、空气消杀、抗菌阻燃等领域,为涪陵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据涪陵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企业的成长史就是涪陵创新驱动的奋斗史。

  近年来,涪陵坚持高位推进创新驱动战略,以政策、平台、生态等方面,为产业创新发展补给“能量”,充分发挥企业在创新发展的主体作用,正为全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澎湃动力。

  立足现有基础,放大特色优势,构建“四梁八柱”,该区围绕全市“416”科技创新战略布局,构建“1238”产业科创体系。推动涪陵高新区升级建设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建设千亿级白涛新材料科技城、慧谷湖科创小镇“一城一镇”,聚焦数智科技、生命健康、新材料及绿色低碳3个产业方向,积极发展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高端装备与智能建造关键技术及装备、未来榨菜及食品创新与现代农业科技、现代中药与生命科学、先进材料与前沿新材料、页岩气与未来能源、新能源与新型储能、绿色节能环保技术8个重点领域,加快推动全域创新能力整体跃升。

  由此一批产学研深度融合、特色产业创新、科技成果本地转化和产业化、制造业数字化改革等重大成果也纷至沓来:华峰化工牵头创新开发己二酸、己二腈/胺及尼龙66合成新工艺,尼龙66全产业链突破“卡脖子”技术;长江师范学院成功选育出国内第一个高海拔榨菜品种“高山青”填补国内空白;华兰生物新一代人免疫球蛋白工艺达到国际水平;首键药用包装生物疫苗密封件打破国外垄断……

  通过平台支撑带动、主体培育、创新环境吸引,这里已形成产业创新集聚发展态势。今年上半年,规上工业企业整体在科技创新上加大投入,研发经费支出超20亿元。实现申报高新技术企业80户、新增科技型企业261户,完成市下达年度目标任务的125.48%。

  发展看目标

  再造一个“涪陵工业”

  力争到2027年,先进制造业高地和产业科创高地建设实现重大进展,实现以下目标:

  规模能级实现新突破。工业增加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4000亿元以上,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迈上4000亿元台阶,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至40%,规上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至90万元/人。

  创新赋能实现新突破。规上工业研发投入超80亿元、强度提高至2%,有研发机构、研发活动的企业占比分别提高至50%、70%,规上工业新产品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提高至30%。

  结构优化实现新突破。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至40%、22%。新建创新示范工厂1个以上,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分别达26个、100个以上,建设“一链一网一平台”示范项目2个以上,全区“上云”企业数量达到8000家以上,培育在全市或行业有影响力的标识解析二级节点4个以上。

  绿色低碳转型实现新突破。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保持在40%以上。新建绿色园区1个、绿色工厂20家,绿色供应链1条。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完成市上下达的目标任务,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幅度大于全社会下降幅度。

  产业平台建设实现新突破。园区规上工业产值占全区比重提高至95%,单位工业用地产出提高至85亿元/平方公里。涪陵高新区升级建设国家高新区取得实质性突破、产值向2000亿元迈进,临港经济区、白涛新材料科技城努力建成千亿园区,慧谷湖科创小镇基本建成以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导向的新型研发机构及科创型企业聚集地,涪陵综保区等开放平台能级显著提升。

  企业主体升级实现新突破。规上企业数量达500家。智能制造企业达100户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上市企业和百亿级企业实现6个“倍增”,分别达到4家、16家、350家、3000家、10家和10家。

  刘玉珮 龙搏 马菱涔 图片除署名外由涪陵区委宣传部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