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抓住突出问题持续推进整改攻坚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重庆
第008版:思想周刊·新论
上一版 下一版 
“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
抓住突出问题持续推进整改攻坚
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重庆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09 月 04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思想观澜

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重庆

陈鹏

  要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为解决现实突出的环境问题、着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抓手,迭代升级治水、治气、治土、治废、治塑、治山、治岸、治城、治乡等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围绕污染防治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污染协同治理,推动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习近平总书记在首个全国生态日之际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近日召开的美丽重庆建设大会也强调,高水平建设美丽重庆,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市域范例。美丽重庆是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美丽重庆是重庆最具辨识度、最有标志性的“金名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重庆建设作为一项复杂系统工程,应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从以下四个方面推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重庆。

  坚持不懈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经济发展方式问题。绿色低碳经济是指,通过高效节约利用不可再生资源和发展清洁能源,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核心是对资源利用技术的创新和人类发展理念的根本转变。绿色低碳发展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应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结合本市实际情况积极推进能源体系、产业体系和消费领域的绿色低碳转型,探索出具有重庆特色的渐进式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同时,抓住重点领域,在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等方面下更大功夫。除此之外,在日常生活中倡导低碳环保、绿色节能、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在全社会推广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坚决抵制和反对各种形式的奢侈浪费。

  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污染治理,全面提高环境治理水平。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先后出现一些生态环境问题,如水资源紧缺、能源和矿产资源短缺、大气污染严重、土壤污染存在潜在风险等。近年来,重庆在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但仍面临严峻挑战。要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为解决现实突出的环境问题、着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抓手,迭代升级治水、治气、治土、治废、治塑、治山、治岸、治城、治乡等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围绕污染防治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污染协同治理,推动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各级政府要严格执行生态环保法律法规,坚决落实《重庆市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十四五”建设规划(2021—2025年)》,切实提高环境执法能力和群众满意度,持续保持高压态势,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健全生态保护制度,压实监督责任,完善生态保护负责人机制,动员督促区域负责人及时发现并有效处理问题。此外,要建立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民主决策机制,建立健全环境治理社会监督反馈制度,全面提高环境治理水平。

  大力构建高水平绿色科技体系,优化整合科研力量。当前,互联网技术已经成为引领全球经济社会变革,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推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重庆,要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科学技术,坚持以科技创新和人才强市为引领,加快构建集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治理等为一体的科技创新体系,打造一批高水平的绿色科技人才队伍。一是优化整合科研力量,培养一批高水平绿色科技人才队伍。人才是绿色科技创新的关键因素。要积极开展绿色科技人才引进,推进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积极组织科研人员开展联合技术攻关研究,为长江经济带的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提供技术支撑。二是加强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信息化建设,大力构建高水平绿色科技体系。在政策上鼓励加大绿色科技创新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产出更多绿色核心技术,政府优先采购和率先应用绿色科技创新技术。将提高绿色技术创新能力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鼓励企业引进和采用国内外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推广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等模式,让绿色科技创新成为推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重庆的内在动力。

  积极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大力增强生态治理效能。制度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具有根本性和全局性的指导意义,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新时代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重庆提供保障。重庆地处长江上游和三峡库区腹心地带,是长江流域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需要不断完善以“监督—考核”为核心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立健全具有重庆特色的生态环境保护法规和标准体系,为继续推进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制度保障。一是建立常态化的监督执法机制和生态系统监测评估体系。要加强生态制度和保障体系的建设,稳步构建生态系统的保障基线,尤其要构建系统严密的全过程监管体系,全面提升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协同保护水平。对于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违规审批开发建设项目等违法情况要依法严格问责。同时,综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因地制宜设置科学合理的监测评估标准,加强监测数据的分析和应用,从而显著提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二是完善生态文明绩效考核制度。要在现有经济社会考核制度的基础上,着力增加生态保护、污染防治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并根据重庆的地形地貌和环境特征建立差异化生态文明绩效考核评价标准。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1BKS148成果)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