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浦里新区标准化厂房 摄/黄林 |
|
竹溪川渝共建“中稻+再生稻”示范片迎丰收 摄/王晓宇 |
|
翠冠梨丰收果农忙 摄/陈永松 |
|
紫建电子工人们正在进行电池的PACK生产 摄/朱书灵 |
核心提示
据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开州区经济承压前行、总体平稳,基本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
全区GDP总量324.1亿元,同比增长5.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6亿元、增长1.1%,固定资产投资124.4亿元、增长1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4.7亿元,增长7.6%;居民可支配收入17890元,增长5.8%。全区“五个一批”重点任务301项,已完成总工作量的61.39%,其中提前完成28项、“双过半”240项,成功获批“全国以工代赈工作积极主动、成效明显市县”,交出了“高分报表”。
今年以来,开州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强化稳进增效、除险清患、改革求变、惠民有感的工作导向,以“五个一批”为抓手,全面开展“大抓工业、大抓招商”,为“一极两大三区”现代化新开州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稳住农业基本盘
筑牢粮食安全根基
3月,“巴蜀粮仓”全产业链绿色高质高效粮油开州样板招商项目成功签约。该项目总投资20亿元,建设周期5年,将累计流转土地50万亩以上,打造区域高标准粮油“农高芯谷”示范带,实现种子产业育、繁、推与粮食产业仓、加、销、期货的一体化协同发展格局(即“种粮一体化格局”)。
民以食为天,粮稳天下安。攥紧种子,才能端稳粮食饭碗。
开州,地处渝东北三峡库区与秦巴山脉交汇地带,因奇特的地形地貌,湿润温和、四季分明的立体型气候,使开州具有十分丰富的粮油、茶叶、果品、畜牧、药材等农业资源,被列为国家和省市级粮食、柑桔、药材等种类的商品生产基地县,先后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全国“木香之乡”“柑橘之乡”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开州充分发挥自身重点粮食区域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以粮食产业为抓手,在加快推进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同时,辅助开展特色产业,探索出一条既“保增收”又“增效益”的复合发展之路,持续推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粮食生产能力稳步提升。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聚焦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通过建设高标准粮田、强化科技支撑、创新经营机制、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等一系列举措,农业生产条件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数据显示,目前开州耕地保有量稳定在109.89万亩、永久基本农田稳定在78.8万亩,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66.26万亩、改造提升3万亩;秋粮播面122.6万亩、居全市第1位,小春粮食播种面积35.1万亩、产量8万吨;蔬菜播种面积13.68万亩、产量35.82万吨;出栏生猪63.03万头、增长3.4%,居全市第1位。
农产品“土特产”效益稳中向好。上半年,因地制宜连片打造绿色蔬菜、道地药材、特色水果、生态养殖、优质粮油“5大众”生态特色产业,做精做特冷水鱼、茶叶、紫水豆干、南门红糖、桑叶蛋“5小众”优势特色产业,生态特色产业产值超百亿元。
稳住工业经济大盘
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石
工业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加快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是抵御当前经济下行压力的有力支撑,也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
4月,开州成功举办2023年一季度重大项目“三集中”活动,集中签约项目21个、开工项目25个、投产项目13个,总投资219亿元,开工和投产企业年产值将达139亿元,包含农业、工业、商贸物流、文化体育等多个领域。
其中,国创弼承(宁波)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创弼承新材料”)拟投资20亿元,在浦里新区临港片区购买工业用地约250亩、租用标准厂房约5000平方米,建设绿色节能建筑新材料产业园项目,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防水抗裂砂浆、隔墙等。达产后,产品将销往渝东北、川东北、长江沿线等城市,年产值预计超20亿元。
国创弼承新材料的成功签约是开州“大抓工业、大抓招商”行动的一个生动案例。
今年以来,开州紧抓“一带一路”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坚持以建成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范例为统领,以经济圈建设为牵引,以“五个一批”为抓手,以“大抓工业、大抓招商”为载体,努力实现稳进增效、除险清患、改革求变、惠民有感。
1月—6月,开州区能源建材、食品医药、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分别实现产值89.7亿元、21.6亿元、18.1亿元、11.1亿元,规上工业实现产值140.5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占比提高到12.2%、15.4%,接近实现12.5%、16.5%的全年目标。
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是工业,关键在项目建设。
为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开州紧盯重大项目落地建设,建立专班推动机制,成立以区委书记、区长任双组长的重大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各级相关部门和区属国有企业分别对应成立专门机构,实行“一个项目一个班子一套人马”。每个项目专班由项目业主、行政审批、要素保障等单位成员组成,负责项目推进事宜。
同时,组建重大项目服务中心,对全区所有重点项目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建立定点联系等9项工作机制,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保障项目落地见效,为推动全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发展壮大市场主体,是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据开州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开州始终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以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牵引,加快创新改革举措,持续厚植发展土壤,各类市场主体蓬勃发展——
上半年,开州区市场主体培育工作获市级督查激励,新发展市场主体1.23万户,增长12.2%,居渝东北第3位;新增市级“专精特新”企业32家,总量达到74家,与万州区并列“两群”第一总量,排渝东北第1。
优化营商软环境
增强经济硬实力
招商引资是一个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更是一座城市发展的后劲所在。
今年以来,开州区招商引资势态良好、成效显著:1月—6月,新引进重点项目21个,投资金额达212亿元(含100亿级PPP项目1个、20亿级项目3个、10亿级项目2个、亿元级项目9个)。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为更好地推进全区招商引资工作,开州区主要领导高位推动,由区委书记、区长挂帅,每月外出招商1次。目前,已先后赴上海、北京、浙江、天津、成都等地招商6次,拜访企业28家。
同时,大尺度革新“大招商”工作机制,通过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通知》《招商投资促进工作考核办法》等文件,成立绿色工业、绿色农业、商贸物流、文旅融合、城市提升、乡镇街道六大招商团,实行目标、责任、专班、调度、考核五项制度,建好用好信息、项目、对象、专家“四个库”,更加精准开展招商引资,营造“周周有项目信息、月月有考察洽谈、季季有签约开工”的浓厚氛围,形成全面全员全力大招商新格局。
上半年,该区各招商团团长带队招商,共走出去242次、拜访企业601家次、请进来534家次,开展招商推介42次,对接项目112个。成功举行2次重大项目“三集中”活动,集中签约项目44个、开工项目32个、投产项目18个,总投资414.9亿元,开工和投产企业年产值将达143.1亿元。
“把项目招进来是本事,服务好项目建设和发展更要真功夫。”开州区相关负责人说。
为更好地推动项目建设,保障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今年以来,开州区积极完善一个重大项目、一个服务专班、一套推进方案的“三个一”工作机制,旨在全方位、全过程、保姆式服务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做好招商引资“后半篇文章”。
同时,充分利用重大项目服务中心平台,及时协调解决重点项目在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查找工作中的短板和弱项,从而进一步落实解决措施,保质保量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目前,该区汽车塑料配件及配件原材料生产基地等12个项目实现开工,绿色电动重卡运营及上市项目等15个项目投产。
链接>>>
上半年成果展示
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加快建设,“一主两辅三优多特”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申报通过部级评审,获批创建国家市级平台载体17个,培育市级及以上农业品牌254个。其中,“开县春橙”首批入选“中国品牌·典范100”,品牌价值超50亿元;“开州木香”成为全国首个木香价格指数发布品牌。
“开州造·寿光菜”400亩试验地作物高光上市;
关面乡、满月甘泉村等4个镇村获评市级乡村治理示范镇村,竹溪灵泉、满月甘泉、赵家周都获批市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新增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3个,乡村旅游综合收入21.53亿元,接待人数416.97万人次。
工业经济提质发展
上半年,开州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提高12.4%、高技术产业提高15.8%,接近实现全年目标。开州高新区上榜“第二批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创新名单”;“百千万鸿雁兴开”行动新引进20亿级、10亿级、亿元级项目9个。
消费市场有序复苏
聚焦区域消费中心城市打造,成功举办土地招商推介活动暨春季房交会,完成房地产投资18.66亿元,销售商品房68万余平方米。旅游接待988.7万人次,增长12.7%,旅游综合收入66.6亿元,增长6.8%。开州故城单日客流量突破8万人,创开州景区之最;开州大桥成为网红打卡地。
区域协作提速深化
成功召开万达开第三次党政联席会议,形成十大标志性合作事项、33项共同向上争取清单等一系列成果,9个项目、8个事项纳入市级“十项行动”“四张清单”。
刘玉珮 吴志杰 马建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