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宜居宜业宜游长寿城 摄/袁志龙 |
|
零跑腿!企业员工录用“一件事一次办” |
|
长寿高新区持续强化产业生活配套 |
|
可以“拎包入住”的标准化研发实验室 |
核心提示
时值夏日,地处重庆腹心的长寿区来往客商络绎不绝,一大批重点项目签约、开工、竣工、投产,处处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气象,处处彰显着高质量发展的“速度”和“热度”。
以环境之“优”,谋发展之“势”。步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长寿区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紧紧围绕“3113”项目攻坚行动计划,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项基础性、系统性工程,借助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建设发展机遇,聚力创建优化营商环境标杆城市,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为“两地一城”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今年上半年,长寿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1%,增速位居全市第三,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1%,上半年各类市场主体新增率达8.58%。
优化软实力
“简政放权”锻造营商环境金招牌
“从登录到办结10多分钟就能搞定,‘一件事一次办’真是太方便了!”8月2日,长寿经开区一家企业的人事专员点赞。
据他介绍,以前为新招录员工办理登记事项,需要在几个部门来回跑,重复提交证明材料不说,所有事项办完将近1个月,费时又费神。现在一网通办、一次办结,大大减轻了他的工作负担。办理事项时间的缩短,正是得益于长寿区多部门联合推出“员工录用一件事一次办”主题集成服务。
据了解,“一件事一次办”把涉及企业招用员工的就业登记、参保登记、社保卡申领、档案接收转递、个人公积金账户设立、工资缴费基数申报等6个事项归入1个主题,通过流程整合再造,打破跨部门办事界限,实现“一表申请、一窗办结、一网通办”。企业既可以通过“渝快办”办理,也可以前往自身所在地政务服务中心“一件事一次办”综合窗口进行办理。
近年来,长寿区坚持守正创新,深入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改革,积极探索创新便民利企服务举措,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努力打造便捷高效政务服务品牌。
在营造优质有序的市场环境方面,长寿区深化准入准营一体化改革,落实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制度,推行“企业开办”一件事改革。企业开办“一网通办”实现印章刻制、税务发票、社保登记、银行开户、住房公积金同步办理,印章刻制、税务发票等实行免费发放,近两年为企业节约开户成本300余万元。同时,加强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模式,深入推进“银税互动”、知识价值信用贷款、商业价值信用贷款等系列金融产品,持续扩大信用贷款规模,帮助136家市场主体获得信用贷款4.78亿元。
在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方面,长寿区积极构建“事前信用承诺+事中分级分类监管+事后信用奖惩及修复”全链条信用监管模式,推进市场主体公平竞争,引入第三方机构,对区级现行有效的涉及市场经济主体活动的政策措施进行清理,提升司法解决纠纷质量效率,依法审结买卖、建设工程等合同纠纷案件470件,着力营造平等公正的法治环境,为市场行为树立法律标杆。今年长寿区成功创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再添“金字招牌”。
在营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方面,长寿区积极拓展线上线下服务内容,提升“渝快办”平台效能,全区纳入“渝快办”平台运行的政务服务事项1441项,网办率93%。全力构建“一卡通一码通”服务体系,发放宣传海报、手册等10万余份,“渝快码”累计接入应用场景200个,全市排名第三。
“今年,我们延伸了跨区域跨部门服务范围,深入推进川渝协作,全面承接落实3批311项‘川渝通办’事项清单,先后承接落实西南五省政务服务‘跨省通办’148项,为企业投资兴业提供了极大便利。”长寿区政务服务管理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提升硬环境
“筑巢引凤”打造高质量发展强引擎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既包括制度政策、政务服务等“软件”,也包括园区建设、平台建设、城市配套等“硬件”。
近年来,长寿区坚持把完善产业“硬环境”当作筑巢引凤的关键与助力企业发展的基石,依托长寿经开区、长寿高新区,通过完善产业载体、搭建产业发展平台、强化周边配套三大举措,全力打造一流产业“硬环境”。
4月7日,长寿经开区传来好消息,该区获批第二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区。荣誉的取得离不开长寿经开区锚定“打造世界一流园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材料高地”战略目标的实践探索。
为深化主导产业合作,促成一批优质项目入驻,自2020年6月起,重庆长寿经开区与四川自贡市沿滩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成友好合作园区,在共建共创、人才顶岗、经验互鉴、产业合作、招商协同等方面开展了深入合作,不断强化产业“硬环境”建设。
事实上,强化产业基础、补齐配套短板,长寿区一直步伐稳健、走在前列。
围绕完善产业载体设施与环境,长寿区聚力配备充足企业载体,助力园区建成完整产业体系,打造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实施科技攻关项目56个,新培育科技型企业增速322.58%,已建成科技创新园重点培育楼宇产业园、智能终端楼宇产业园、重庆市科技企业孵化器、长寿经开区加速基地等科技创新特色载体,构建起“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完整的科技产业孵化体系,并同步完善市政基础设施,提升企业内用水、用电、用气条件,确保企业生产经营便捷顺畅。
围绕企业发展需求,聚力搭建产业发展平台,长寿区积极打造“森空间·重庆创新中心”“重庆创新中医药技术服务平台”“武汉工程大学重庆研究院”等创新平台、机构,从技术服务、协同创新、多方共建等方面,面向创新主体提供全方位的需求对接、技术支持、成果转化、项目落地等科技服务,为产业发展“搭台铺路”,助力产业实现质的突破。
围绕优化生态环境,长寿区承担分区管控、“三线一单”等7个国家级和2个市级改革试点,位列全市之首,“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清单”整改成效得分全市第1。市场准入效能评估指数90以上,位列全市第一梯队。
此外,长寿区还注重持续强化产业生活配套,在长寿经开区、长寿高新区周边建立了一批医院、卫生服务中心和数所中小学校,努力满足企业职工家属就医、入学等需求。
优质的配套环境破解了企业发展的后顾之忧。“来到长寿区开办企业,看中的就是这里优越的区位条件,独特的要素资源,优质的产业平台和亲企、安企、重企、富企的良好营商环境。”6月29日,在长寿区举行的6月部分重点招商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上,领新(重庆)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文渊一句话说出了众多企业家的心声。
增添新活力
“全周期”服务为企业发展提供新沃土
“好生态”催生“好经济”,“好服务”助力“好发展”。
为优化营商环境,做优做强产业生态,吸引生产要素集聚,让经营主体多起来、活起来、强起来,2022年以来,长寿区大力实施高标准市场体系引领市场主体倍增行动计划,坚持“一切围绕项目干、一切围绕企业转”,正确处理好“有求必应”和“无事不扰”的关系,坚决做到政企沟通“零距离”、解决问题“零停滞”、政策落实“零障碍”和对损害企业利益行为“零容忍”,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优质企业一次又一次的欣然奔赴,就是长寿区做好企业服务,提质优化营商环境的最好佐证。
宁波宏协股份有限公司汽车轻量化项目便是其中代表,作为长寿区6月集中签约重点招商项目9个重点招商项目之一,该项目从接触到签约仅仅用时两个月。未来该公司将在长寿布局建设年产500万套汽车轻量化项目,项目总投资达6.5亿元。
走出去做好企业洽谈,引进来做好企业服务。近年来,长寿区围绕市场主体感受,积极创新服务举措,提升服务质效,主动作为想办法,推动常态化“三服务”服务企业工作机制落地落实,积极构建具有长寿特色的、与现代产业体系相适应的“1+6+N”全周期企业服务工作体系,为企业提供全覆盖、全周期、全要素和全方位服务,让企业在长寿区感受到办事的顺心、服务的暖心。
企业是高质量发展主体,项目是高质量发展动力。针对特别重大项目,长寿区创新探索推行特别重大项目服务专员和企业服务专员“一对一”全周期服务工作机制,选取在职优秀党政干部,按照一个项目、一个企业配备一名服务专员的标准,对项目招商、审批、建设、运营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协助企业解决审批流程不熟悉、政策获取渠道不通畅等实际困难,帮助协调争取上级补助资金、试点示范、评比表彰等政策红利。目前,已建立起“两地一城”建设区委全面领导、总指挥部统筹、3个专项指挥部调度、30名区领导担任项目组长、68名服务专员“一对一”服务、380名企业“廉络员”逆向监督的工作格局。截至今年8月,“一对一”全周期服务机制先后帮助解决企业用工、校企合作、研发创新、金融贷款等“急难愁盼”问题200余个。目前,正在推进实施特别重大项目74个、重大项目325个,均已建立“一对一”全周期服务机制,为项目的顺利推进保驾护航。
针对一般工业项目,长寿区突出需求导向,探索一般工业项目“告知承诺制”改革,构建“投资主体+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政府部门”多方承诺机制,形成政府一次性统一告知准入条件、行业规范、技术标准,投资主体联合设计单位作出书面承诺后,按照“承诺即视为有”“承诺即可办理”,畅通土地供给、技术审查、行政审批三条线独立快速推进的新型审批体系。同时,进一步健全联合踏勘、多规合一、信用奖惩、过程监管等配套制度,推动项目管理由重前期审批向重事中事后监管转变,为相应企业节约审批时间80%以上。
打好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落实“规定动作”和改革创新“自选动作”组合拳,良好的营商环境有力激发了长寿区市场主体活力。今年1月—8月,长寿区新增各类市场主体8440户,同比增幅42.88%,新发展率11.11%。目前,全区市场主体总量达8.07万户。
优化营商环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接下来,长寿区将聚力创建优化营商环境标杆城市,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以营商环境大提升赋能高质量发展、助力现代化先行,努力成为吸引要素集聚的强磁场、企业投资兴业的新沃土。
王静 王美蓉 图片除署名外由长寿区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