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绣花功夫建设山地特色生态之城以数字技术赋能加快创建巴渝和美乡村共建万物和谐美丽重庆的建议
第008版:思想周刊·智库
上一版   
以绣花功夫建设山地特色生态之城
以数字技术赋能加快创建巴渝和美乡村
共建万物和谐美丽重庆的建议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08 月 2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智库对话

以绣花功夫建设山地特色生态之城

  8月16日召开的美丽重庆建设大会强调,要着力提升城乡风貌整体大美,以绣花功夫建设山地特色生态之城。建设美丽重庆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美丽中国建设战略的实际行动,直接关系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底色,直接关系重庆以一域服务全局的成色。如何以绣花功夫建设山地特色生态之城,更高质效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重庆日报专访了相关专家学者,谈谈他们的看法。

  ——编者

  主持人

  朱涛 本报编辑

  访谈嘉宾

  廖聪全 重庆市城市管理局园林绿化管理处处长、正高级工程师

  雷波 重庆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党委委员、生态所所长

  闫水玉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着力织密山城绿道生态空间网络

  重庆日报:在实施城市品质提升工程,优化城区空间布局,织密绿地绿廊绿道等生态空间网络方面该如何着力?

  廖聪全:城市绿道建设是美丽重庆建设的重要抓手,对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有重要意义,在加强城乡联系、优化绿地结构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要在以下四个方面着力织密山城绿道生态空间网络。一是因地制宜布局山城绿道。注重对自然地形地貌的保护,注重衔接现有道路骨架体系和慢行系统网络,顺山、顺水、顺坡,步行、骑行兼顾,因地制宜建设,打造多维空间绿道体系,不断提升绿道服务半径覆盖率。二是精细分类构建山城绿道。着力构建多类型、网络化的城市绿道系统。将生态、文化、交通等要素有机融合,以绿道串联城乡绿色资源和历史文脉,打造观江、登山、休闲等多类型绿道。三是地域特色彰显山城绿道。发挥山水自然资源禀赋,结合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资源,选用本地适生乡土植物,打造一批独具山水园林城市特色、有辨识度的城市绿道项目,改善市民出行环境。四是功能复合赋能山城绿道。加强城市主干路人行道和次干路、支路的林荫路建设,打通绿道毛细血管。加强绿道场景融合,在山城绿道沿线营造文化体育、休闲生活和新经济消费等各类场景,提升绿道活力。

  雷波:一是优化城市生态空间布局。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总抓手总牵引,围绕生态系统结构、生态系统功能、社会—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科学评估城市生态综合效能,统筹谋划城市生态空间布局和发展。二是加强自然生态空间保护与监管。加快推动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建设,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定期开展全市生态状况变化遥感调查评估,对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人类干扰、生态破坏等活动进行预警。三是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推动区域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与观测,充分考虑乡土植物适应性和外来入侵物种胁迫程度,以山体、绿地、水系、道路为重点推动城市绿地和生态廊道建设与保护,保护好生物物种资源。四是提升城市生态效能。开展城市湿地公园、郊野公园、气象公园、综合公园、山城绿道、山城花镜、绿点等建设,持续深化“两江四岸”治理提升和“四山”综合整治工作,实施“坡坎崖”绿化美化项目,做好城市生态系统修复和提质,推动城市生态治理和品质提升。

  聚力打造城市风貌提升示范区

  重庆日报:怎样推进城市有机更新,聚力打造一批整体风貌协调、地域文化突出、空间体验丰富的城市风貌提升示范区?

  雷波:一是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一体推进治水、治气、治土、治废、治塑、治山、治岸、治城、治乡,整体攻坚、集成生效,为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奠定坚实基础。二是统筹更新升级。系统规划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城市交通体系、智慧城市建设等更新升级,科学改造老旧街区、历史文化街区、标志性建(构)筑物等,结合生态文化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街、旅游休闲街区等魅力街区,提升城市风貌。三是提升生态品质。充分挖掘和利用城市山水资源,以绿色空间、滨河空间、生态廊道等为更新对象,依山傍水建设城市游憩、城市文化、城市游乐、城市绿道等多种类型的城市生态新形态。四是推动互联网和现代科技全面融入城市建设。全面赋能生产创新、产品和业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治理方式创新等各领域,以科技推进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体验方式、服务方式、管理模式创新,打造智慧城市示范样板。

  闫水玉:重庆城市建设已经进入到新阶段,城市更新、空间优化、质量提升是未来一段时间的主要任务,其中整体风貌的打造是重要一环。城市风貌是城市适应自然、在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地域特色、饱含人类智慧和情感的载体。重庆空间风貌是基于山水格局、山水特色,兼具多种历史文化资源分层叠加形成的。城市更新过程中首先要明确更新片区的风貌特色及其形成原因和关键要素。以山地自然为特色的更新片区,要结合大地景观、生态城区、绿色街区、低碳建筑展开;以历史文化为主要特征的片区,要在充分理解历史积淀过程的基础上保护历史空间格局、重要历史文化建筑,并结合时代发展以及社会经济需求展开,推动历史文化与旅游经济共同发展;以传统居住为特色的更新街区,要理解不同时代形成的居住区所蕴含的社会文化信息以及居民生活情感特征,在保留这些历史记忆的同时进行基础服务的提升。城市更新常常和城市交通的改善、服务设施的补充、绿地游园的建设统一进行,更新不能为更新而更新,要结合城市功能的改善、社区治理能力的提升来进行,这方面政府平台、开发企业大有可为。

  推进美丽县城美丽城镇美丽乡村一体化示范建设

  重庆日报:如何开展美丽县城、美丽城镇、美丽乡村一体化示范建设?

  雷波:一是按照区域差异化发展要求,加快推进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构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等示范群建设,提升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助推县城、城镇、乡村一体化发展,建设美丽重庆。二是挖掘县城、城镇、乡村特色资源,坚持互联互通、融合发展,共建共享、集成发展,协同互补、联动发展,整体智治、创新发展等原则,统筹整合和配置城乡资源要素,提升城乡融合发展。三是差异化构建生态产品评估核算体系,探索生态价值转化体制机制,推动县城、城镇、乡村协同发展,推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实现提质增效。四是统筹运用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思维、数字化认知,稳步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把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贯穿到县域发展、乡村振兴的全过程、各方面。

  闫水玉:基于生态文明的现代化,不能仅仅局限于主城区。重庆区县城镇大多山地特色明显,是山水自然、美丽重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小而精、小而美应该是区县城镇的追求。这些区县应结合自己的地域特色,保护周边的山体、优化城中的山体、强化河岸带景观,结合居民日常生活和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将这些生态综合体纳入城市空间体系和功能过程,成为城市生产生活的组成部分。重庆的小城镇很有地方自然、文化、景观特色,要提炼这些小城镇的空间特征和发展的内在机制,特别是当地居民的生活习俗和人文情感,以主要街道、公共空间、重要节点,以及小河边、大树下等场所的营建为主。建设美丽城镇,美丽乡村建设也不可缺席,乡村是居民生活、农业生产、生态保护三合一的空间。美丽乡村建设要挖掘每一个乡村存在和发展的逻辑,尽可能在保护原乡自然特色的同时,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提升居住环境。宅基地的空间优化重组是基础,村头、村边、村道、村祠是重点,水体、大树、古木、果园等是关键。其中,新时代的原乡将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一条可行之道。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