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这里也曾是防空洞,被打造为全国首个洞穴抗战博物馆后,它成为了“最直观立体的历史教科书”,不仅发挥了弘扬民族精神和培养爱国情怀的重要作用,也彰显了深厚的文旅价值。
遗址成为“活教材”
历史更加可触可感
“今天,我身临其境地感受了躲避大轰炸的情景和心情。只有努力学习,长大才能保卫我们的祖国和人民。”8月8日,市民何仁勇带着9岁的儿子何浩然走进重庆大轰炸惨案遗址,参观结束后,何浩然对父亲说出了这句话。
重庆大轰炸惨案遗址在渝中区磁器街,是解放碑的核心区域。2021年9月,遗址地面以下的防空隧道首次对外开放,越来越多的人才有机会走进隧道,深入了解这段悲痛的历史。
沿石阶而下,音箱里传出当年山城人民奔走呼喊的声音。木质洞门、泥坯墙面、洞口一侧杂乱堆放的生活用品……用心还原的场景,很容易让人产生强烈的代入感。背着家人、带着行李、领着孩子匆忙逃往洞内的人群浮雕,也在无声地讲述旧中国遭遇外敌入侵的痛苦过去。隧道深处,还有一块较为开阔的空间,这是名为“致命时刻”的沉浸式剧场。隧道顶部亮着一盏盏孔明灯,巨型屏幕里滚动播放着重庆大轰炸期间,市民躲避轰炸、乐观生活的珍贵历史画面。
“这里生动再现了抗战文化、巴渝文化,让抗战历史可触可感,是一本值得反复翻阅的‘活教材’。所以,我们还将其纳入了中小学思政课的‘校外课堂’。”渝中区委宣传部副部长陈浩表示,经过第三方公司打造,它甚至拥有了自己的“剧本”。同学们一进场,就能迅速进入某个角色,通过互动体验学习防空知识和技能,提高应对灾难的能力,更加深刻地了解人防的历史沿革和成就,以及近百年来中国及重庆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少学生都表示,在这里学习历史很有代入感、吸引力。
距离重庆大轰炸惨案遗址一公里左右的十八梯传统风貌区内,也有一个防空洞。经改造后,这里更名为“十八梯大隧道遗址”,并于2021年9月开放。
因为地处景区内,这个防空洞自然也不缺人气,几乎每天都有成百上千的游客市民进洞参观。洞内图文并茂地展示着重庆人民当时是如何自建防空洞,坚持在炮火中积极生产、在苦难中乐观生活的,可深切感悟“愈炸愈强”的城市精神。
今天,带着浓厚历史色彩的防空洞,已由单纯的防护功能实现了向平战结合的转变,其战备效益、宣教价值、文旅价值、民生效益、经济效益进一步拓展和延伸,正不断焕发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