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平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入画来
第008版:梁平观察
上一版   
梁平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入画来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08 月 1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梁平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入画来

  万石耕春·千年良田的开镰现场 摄/刘辉

  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竹山镇猎神村 摄/熊伟

  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亿元村礼让镇川西村 摄/刘辉

  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铁门乡长塘村 摄/熊伟

  核心提示

  近年来,梁平区一以贯之地系统谋划推进、不断丰富内涵、加强实践探索,从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入手,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带动乡村产业升级、重构乡村治理体系,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路径,持续推动和美乡村建设持续向纵深迈进。

  梁平2023年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等乡村振兴重点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被评为全国首批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区),获批创建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承办全国第二届“印迹乡村”总决赛、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等会议。

  脱贫振兴有效衔接

  梁平区铁门乡铁门社区居民陈忠富,无配偶、无子女。2022年,老陈旧病复发。生命垂危之际,铁门乡党委政府与市经济信息委帮扶集团驻铁门乡工作队协调市人民医院开通绿色通道紧急就诊,全额资助其医疗费。

  出院后,乡里将老陈纳入监测户、低保户和扶贫公益性岗位,落实帮扶责任人,定期安排家庭签约医生上门服务,给予其民政临时救助;又从慈善资金中拿出一部分资金在山下选址为他盖了一座面积约60平方米的周转房。

  “扎实做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梁平区乡村振兴局负责人称,全区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放在突出位置,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两年多来,梁平区聚焦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每月开展“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动态清零排查整改工作;落实外出务工脱贫人口跨区域务工交通补助和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为有创业意愿的脱贫人口提供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兑现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鼓励企业招用脱贫人口,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线上线下招聘会等多项举措促进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增收。

  据统计,梁平区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历年累计放贷5669户次1.24亿元。截至6月10日,全区今年已安排各级财政衔接资金1.49亿元;累计为脱贫人口提供1万余个就业岗位,推动农产品消费帮扶5356万元。

  同时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持续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梁平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从以干净整治为抓手的乡风文明建设,到厕所改造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再到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全区始终一以贯之地持续推动、细化落实。坚持目标不变,不断深化完善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急需解决的乡村环境难题。

  今年,全区33个乡镇(街道),318个涉农村(社区),全员全域全覆盖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春季战役,并成功申报全市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村3个。

  如今,梁平公共服务能力深入推进,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优先保障了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需求,通过微信小程序、政务App等在线办理,让群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路,不断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质量。

  粮食稳产端牢饭碗

  过去,梁平区新盛镇万炉村6组、7组与永兴村交界的小河沿线约20多亩农田无生产道路、且年年被洪水淹没,撂荒多年。现在,通过河沟清淤、砌成砖沟、排洪减少了淹没地;同时沿河建起生产便道,这片耕地增加到100余亩,很快被种粮大户唐小平流转耕种。

  “粮以田为基,农以田为本。”梁平区农业农村委负责人称,梁平坚持“投、建、用、管、还”一体谋划、整体推进,以“四改一化”为重点,全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确保建一块成一块。“全区集中连片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0万亩,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近78万亩。”

  2022年,梁平编制了《梁平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统一土地经营、统一农田建设,创新“四步农田建设法”(第一步:村集体经济组织集中土地统一经营;第二步:整镇整村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第三步: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第四步:农户按面积获得出租收益或入股分红),高标准建设农田,打造“千年良田”。

  据统计,梁平区争取中央、市级资金约3亿元,整合发改、水利、规资、交通等部门资金约1.2亿元,结合水利大中型灌区,配套高效节水灌溉系统,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统筹交通建设项目,根据项目区生产生活需要合理配套田间道和生产路,通达度达到100%;同时建立“政府+国企+社会组织+N”的管护体系,每年安排20万元以上的高标准农田管护资金,确保建成的高标准农田作为永久基本农田得到特殊保护。

  “良田粮用,遏制‘非农化’,禁止‘非粮化’。”梁平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梁平坚持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 “五良”融合发展,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从“地、技、利、义”四个方面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高标准农田有力地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了‘四个提升’。”

  一是提升了粮油综合生产能力,全区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7.25%以上,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00.36万亩、产量达35.49万吨。

  二是提升了粮油生产效益,融合良种、良技、良机、良制,“一地多业主、一地多用途”的模式,确保巴渝“米粮仓”年年丰收。

  三是提升了撂荒地复种率,梁平将撂荒地复垦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相结合,复耕复种率达100%。

  四是提升了乡村幸福指数,建成市级田园综合体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项目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区平均水平2000元以上。

  2022年,《重庆梁平区创新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报告》入选农业农村部《农田建设发展报告(2018-2020)》,稳粮保供案例刊发中央改革办《改革情况交流》,得到国务院领导批示。

  产业提效促农增收

  走进梁平区鱼菜共生数字工厂,循环水养鱼区内,一条条加州鲈鱼在水中自由畅游。下月,这些加州鲈鱼就可以上市销售了。

  鱼菜共生数字工厂,第1层为养鱼工厂,包含工厂化养鱼区、数据中心、设备用房等,配套高密度养鱼系统、循环水处理系统、鱼池溶解氧调控系统、精量投饵机等设施设备;第2层为蔬菜工厂,包含蔬菜播种育苗区和NFT栽培区,配套钵体苗自动播种系统、潮汐式物流苗床、移栽定植机、NFT叶菜物流栽培系统等设施设备。

  “底层养鱼、上层种菜。”现场负责人介绍,鱼菜共生数字工厂实现养分种养循环全利用、种植氮肥零添加、养殖粪污零排放、产品品质零风险;采用NFT栽培技术,结合温室环境控制系统,可实现绿色蔬菜周年生产。他透露,“这里年产绿色蔬菜40吨、加州鲈鱼150吨,实现了种养循环、绿色高效、资源节约、智能智慧。”

  产业提效,促农增收。梁平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以来,梁平区以预制菜为抓手,一手抓供应基地建设,通过调优农业产业、产品结构和区域布局,做大做强“粮猪菜”保供产业,提质增效“柚竹渔”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稻子、竹子、柚子、鸭子、豆子“五子”产业和蔬菜、渔业、生猪等特色产业;一手抓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把预制菜产业作为“强二产、带一产、活三产”的重要抓手,辐射带动发展农产品基地的同时,构建以预制菜为主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体系,推进预制菜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中国西部预制菜之都”,切实促进农业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截至目前,全区有各类时令蔬菜基地9万亩,年产约60万吨;年产生猪100万头、肉鸭100万只、肉牛1万头、柚子10万吨、竹笋5万吨、鱼虾蟹等1万吨;同时建成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24个,新增库容1640吨,产地烘干场48个,日增加烘干能力2000余吨;预制菜企业达300余家,年产能达200万吨。瑞予农业、渝每滋农业、上口佳农业等6家企业上榜市级农产品加工业重点企业,梁平工业园区(梁平高新区)被认定为50亿级市级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园。

  据统计,梁平区有效期内“二品一标”农产品69个,重庆名牌农产品10个,“巴味渝珍”授权48个,名特优新农产品2个。2022年,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01.43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08元。

  现在,梁平区制定了《梁平区预制菜产业原材料供应基地建设工作方案》, 正在全力发展100万亩粮油、100万吨果蔬、100万头生猪、1000万只家禽、5万亩水产、25万亩调味品产业基地;力争到2025年建成预制菜产业原材料供应基地300个,规范发展农业龙头企业100家、合作社与家庭农场1000家。

  数字赋能乡村治理

  前不久,梁平区明达镇移动端App建成投用,利用数字技术和智能化手段,通过健康服务、志愿者服务、村论坛、村地图等版块,开启数字服务村民新格局。

  “体系建设基本成型。”明达镇负责人介绍,该镇探索数智村庄一网通建设,对照“联勤联动”定位,扎实开展镇级治理中心“一中心四板块一网格”线上线下试点运行,有序重塑纵向贯通、横向联动的高效协同工作体系。“着力提升分析决策、指挥调度和高效执行等综合实战能力。”

  据悉,明达镇先期打造运行6个数智村庄,以点带面逐步推广使用移动端App,持续优化提升明达优品、乡村论坛等应用模块,做实13个重点产业基地“场景化”落地,为群众提供产品购销、招工就业、找车租房等信息服务,搭建党建宣传、村务公开、惠民资讯、网上民声等服务平台,努力为群众提供智能化、便捷化、高效化服务。

  “党建统领,固本强基,构建数智乡村治理体系。”梁平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梁平区坚持以“数字化”赋能乡村治理,搭建乡村治理积分平台,建立村民管理系统,建立起每家每户的“线上账本”;建立“五级网格”管理服务体系,探索建设“线上网格”管理服务,及时发现问题,解决矛盾。

  铁门乡长塘村平均海拔700多米,昼夜温差大,全年日照充足,高山稻米、刺梨、李子、老鹰茶等产业基础好,但是产业链不长,价值链偏低,农业产业化效益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现在,长塘村打造数字村庄,与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梁平分公司合作,布局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田的智慧化改造,实现供水供电、农田水利等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加速农业智能化生产,提升村庄附加值;同时通过“互联网+”数字化手段开展乡村文化活动,建立数字村史馆,建立长塘村与城市的情感链接,吸引更多的旅客进入长塘村。

  此外,梁平还积极推行“数字化”积分管理,以小积分带动群众“全参与”,以“区镇村组户”五位一体的乡村治理数字化平台,推动基层治理创新、服务创新。当前,全区318个涉农村(社区)建立积分制相关制度和开展积分兑换,实现积分制100%全覆盖。梁平区《数字化乡村治理新模式》被农业农村部推介为全国典型案例。

  王琳琳 马菱涔 张常伟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