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以学铸魂贯穿主题教育始终以主题教育为契机提高担当落实能力全党大兴调查研究要牢牢把握“五个必须坚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 推动主题教育取得实效年轻干部要在主题教育中下足三个“硬功夫”
第005版:思想周刊·新论
上一版 下一版 
将以学铸魂贯穿主题教育始终
以主题教育为契机提高担当落实能力
全党大兴调查研究要牢牢把握“五个必须坚持”
深入开展调查研究 推动主题教育取得实效
年轻干部要在主题教育中下足三个“硬功夫”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08 月 07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

将以学铸魂贯穿主题教育始终

谭莉莉 陶有利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以学铸魂,就是要做好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化、内化、转化工作,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真理之光照亮复兴征程,思想伟力激发奋进力量,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学习越是深入,就越能深刻领悟和感受到党的创新理论蕴含的真理味道、思想力量。要坚持把以学铸魂贯穿主题教育始终,推动学习不断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

  坚持以学铸魂,要提高“学”的质量。坚持锚定凝心铸魂筑牢根本、锤炼品格、强化忠诚的目标任务,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始终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马克思主义。要把握好这一要求,对党的创新理论做到融会贯通,把对各领域各方面提出的具体要求,放在整个科学体系中来认识和把握,提高“学”的质量,持之以恒将理论学习引向深入。要坚持深化深学。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学深悟透其中蕴含的“道理”“学理”“哲理”,深刻认识和领会其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深刻理解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要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从“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等方面,把握好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要坚持学深悟透。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学风,用好主题教育的权威教材与辅导读物扎扎实实真学,用好新论断、新观点、新概念逐步拓展学,用好学习笔记、问题台账逐条梳理学,在深入学习中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学到手,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各项工作,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

  坚持以学铸魂,要抓住“悟”的精髓。主题教育是一个内心净化、思想除尘、灵魂洗涤的历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体现了党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也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对政治品格、价值理念、精神境界、作风操守的要求。要把握好内化这一要求,在深化认识的基础上,善于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汲取奋发进取的智慧和力量,抓住“悟”的精髓,从深学到内悟,将其内化为改造主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要坚持内化于心。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思想境界、加强党性锻炼等一系列要求,运用科学理论优化思想方法、廓清思想困惑,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筑牢共产党人信仰信念堤坝,做到对马克思主义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要坚持提升思维。铸牢理想信念之基,要把对党忠诚建立在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之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进一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真正做到“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重庆见行动”。

  坚持以学铸魂,要增强“用”的实效。只有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才能凝聚起发展的强大力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植根现实土壤、回应实践需求,是指引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遵循。要把握好转化这一要求,就要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自觉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锚定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目标,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涉险滩、闯难关、挑重担,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万众一心推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要坚持转化于行。“用”和“行”是目的。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树立鲜明的实践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观察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把自己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把措施与实效结合起来,不断开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大事业的新局面。要坚持知行合一。在谋划推进工作时,要把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放在首位,把好事实事做到人民群众的心坎上;要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敢于斗争、勇于担当,善于运用这一思想积极识变应变求变,解决各种矛盾问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在重庆大地上取得新进展、新突破贡献智慧和力量。

  (作者单位:重庆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为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成果)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