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更多“吸睛”又“吸金”的文化业态新名片重庆学子徐瑛彬为国乒再添荣光错峰施工保进度 力争下月整体完工渝昆高铁无砟轨道铺设进展顺利1—7月重庆跨省异地电子缴税1.97万笔重庆民企快马加鞭高质量发展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助渝企实现融资260亿美元重庆江北机场暑运首月客流量创新高
第003版:重庆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打造更多“吸睛”又“吸金”的文化业态新名片
重庆学子徐瑛彬为国乒再添荣光
错峰施工保进度 力争下月整体完工
渝昆高铁无砟轨道铺设进展顺利
1—7月重庆跨省异地电子缴税1.97万笔
重庆民企快马加鞭高质量发展
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助渝企实现融资260亿美元
重庆江北机场暑运首月客流量创新高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08 月 0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政协之窗

打造更多“吸睛”又“吸金”的文化业态新名片
——市政协围绕“培育文化新业态,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重点协商
本报记者 罗静雯

  今年以来,我市文化旅游市场迎来全面复苏:周末或节假日,各大旅游景区和文博场馆内人潮涌动;线上文娱直播、云上书屋等文创产品层出不穷;各种演唱会及文艺表演接踵而至……日渐多元化的文旅消费新业态,既增添了市场活力,也提振了经济发展信心。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数字技术与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数字出版、网络视听、演艺新空间等文化新业态蓬勃发展。重庆要如何抢抓风口,打造更多“吸睛”又“吸金”的文化业态新名片?近日,市政协围绕“培育文化新业态,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重点协商,深入开展调研、广纳各方建议,助力决策落实。

  全市文化新业态发展有喜有忧

  作为市政协今年的重点协商题目,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迅速成立了调研组。调研组查阅大量报告材料,走访市文化旅游委等有关部门,全面了解关于我市培育文化新业态的整体情况,先后赴重庆中心城区8区、21个点位进行10次集中调研,收集我市文化新业态市场主体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通过深入走访,调研组摸清了我市文化新业态发展的“喜”与“忧”。

  喜的是全市文化新业态发展方兴未艾——2022年,全市文化新业态产值占全部文化产业比重超过30%。沉浸式文化新业态产业规模超过10亿元,居全国领先地位。今年“五一”期间,春来相声茶馆、扯馆儿剧场等演艺新空间演出199场,观众云集。数字文化产业园区发展迅速,已建成相关产业园区11个,入驻数字文化企业650家,年营收约170亿元……

  喜悦之余也有忧虑——在规划引领、政策激励、服务保障等方面,我市与发达地区尚有差距。如上海市提出打造演艺之都、设计之都、电竞之都,编制《上海文旅元宇宙行动指引》,走在了全国前列。我市“十四五”文化产业规划则缺乏对文化新业态的深入研究和超前规划。文化新业态发展缺乏足够的金融、人才、空间、数据、科技等要素资源服务保障。

  打造中国剧本娱乐之都、国家级科技影视基地

  7月下旬,市政协召开专题协商会。参会的市政协委员聚焦如何打造具有本土辨识度、“吸睛”又“吸金”的文化业态新名片,抛出不少金点子。

  今年7月,全国暑期文化和旅游消费季启动,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发布了20个沉浸式文旅新业态示范案例,大型红色舞台剧《重庆·1949》入围沉浸式演艺单元。市政协常委、重庆博象文化旅游产业集团董事长陈博洲以此为例,建议提升重庆文化内核的挖掘阐释能力,建设“重庆文旅融合创作开发题材库”;打造“老重庆记忆”“新重庆故事”等视频号,提升重庆文化资源知名度;统筹文化和旅游“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打造若干文旅融合示范项目;在全市重要旅游目的地全面普及数字文旅技术,讲好重庆人文故事,提升旅游体验,力争让更多游客来渝后能够停下来、住下来。

  作为文化新业态中“青春派”的剧本娱乐,正与旅游、演艺、街区、博物馆等深度结合,成为多场景、跨领域融合的大众娱乐方式。目前重庆密室门店数量居全国第四位,剧本杀门店数居全国第八位。今年“五一”期间,融入巴渝文化特色的剧本娱乐十分“吸睛”。市政协常委、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副院长、台盟重庆大学支部主委马欣就此建议,优化剧本娱乐主题内容和质量,探索制定剧本娱乐行业标准,加强文化、科技与产业运营之间的双向赋能,支持文化、科技和产业运营三方人才流动和交流,加快将重庆打造成中国剧本娱乐之都。

  数字文创产业园区是培育文化新业态的重要平台,对全市文化产业发展起到了引领和推动作用。市政协委员、永川区政协副主席王晓英表示,调研发现我市数字文创产业园区尚未形成有地域特色的品牌和完整产业链,产业集聚带动作用有限。她建议借鉴成都高新区实施片区开发、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的做法,以两江新区、高新区、经开区为重点培育核心功能区,形成几个百亿级数字文创产业聚集区。依托南岸区“数字内容·渝”产业园,打造动漫游戏高地;以两江新区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和海王星数字文创园为平台,打造数字出版和网络直播聚集地;依托“永川科技片场”虚拟拍摄棚,整合渝西片区影视产业资源,加速完善配套服务链条,提标打造国家级科技影视基地。

  通过文化链接产业创造或培育更多文化新业态

  “文化产业是长线产业,投入大、见效慢、周期长,需要相关各方既有甄别好苗子的洞察能力,又有精心滴灌、静待花开的战略定力。”协商会上,委员们踊跃围绕主题建言献策,得到相关市级部门负责人的积极呼应。

  针对文化新业态如何更好赋能产业发展,市经信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文化产业对于工业发展迭代升级具有非常重要的助推力,将结合重庆正在创建“设计之都”的实践,促进工业设计与乡村振兴、城市更新、文化艺术、美好生活等深度融合,通过文化跟产业的链接来创造或培育更多文化新业态。

  针对文化新业态的人才保障问题,市人社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积极引导和鼓励符合条件的文化产业专家人才及其团队申报国家级、市级人才奖项、科研课题和平台基地。积极支持文化产业单位按需引进高端人才。同时及时修订完善文化新业态相关专业领域的职称评审和技能评价标准,加强政策推荐和业务培训,培养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名家名师和技能大师。

  市金融监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加强规划引领衔接,积极对接文化产业相关规划,重点支持数字文化创意等文化新业态的发展;鼓励金融机构推动文化产业的绿色改造和文化生态价值的转化,创新融资产品新渠道。

  大家在发言中认为,此次专题协商增强了培育文化新业态的共识,进一步凝聚起各方智慧和力量,必将更好推动我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