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月二十七日,成都大运会大运村代表团服务中心,川外志愿者邓林巧(左二)正在为代表团成员服务。首席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 |
本报成都电 (记者 赵迎昭)四川外国语大学114名志愿者正在成都大运会从事志愿服务。抵蓉两周多以来,这些“小青椒”(大运会志愿者昵称)有何感受和收获?7月27日下午,重庆日报记者来到大运村进行了采访。
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最负盛名的综合性体育赛事之一,每届大运会都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大学生运动员参与角逐。7月22日,大运村开村,正式迎接各代表团入住。大运村整体占地面积约80万平方米,由居住区、运行区、国际区和交通区4部分组成。记者看到,众多运动员汇聚大运村,在适应环境和训练之余纷纷互动交流,气氛融洽而热烈。
志愿者邓林巧是成都人,大运村所在的成都大学是她妈妈的母校,在大运村当志愿者对她而言是一种“特别的缘分”。“来这里当志愿者,我感受到川渝一家亲。”邓林巧说,她在大运村主信息中心工作,已经为众多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提供了信息咨询等服务,“大家都很友善,互帮互助,交换徽章等纪念品,感觉很棒。”
“代表团的运动员都是朝气蓬勃的大学生,会分享趣事,大家就像一家人一样和睦。”志愿者钱骁是卢森堡代表团随员,她曾担心因为语言、文化背景等不同,会和外国运动员沟通困难,但卢森堡代表团运动员们的亲切随和瞬间打消了她的顾虑。
志愿者张路苹也有类似感受。她笑着说,大运会是世界青年的盛会,是接触多元文化的绝佳契机,很开心在这里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学生交流互动。
参与到大运会这场国际大学生体育文化盛典之中,志愿者邹宜辰非常自豪。他说,半个多月的服务,让他把所有规章制度了解得比较透彻,“做大运会志愿者非常光荣,我们会好好珍惜这次机会。”
“川外大运会志愿服务队是重庆唯一一支多语种志愿服务团队,大家心中都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累并快乐着。”四川外国语大学大运会带队老师周欣说,川外志愿者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在成都大运会赛场内外绽放青春活力的同时,还展现着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