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驿洛带古镇 客家文化新演绎 千年古镇焕新生铜梁安居古城 一座古城百般样式 传承保护芳华绽放
第010版:双城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龙泉驿洛带古镇 客家文化新演绎 千年古镇焕新生
铜梁安居古城 一座古城百般样式 传承保护芳华绽放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07 月 1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走川渝古镇 找寻巴蜀韵味④
行重庆
铜梁安居古城 一座古城百般样式 传承保护芳华绽放

本报首席记者 张莎

  两江交汇之处,安居古城依山而建。记者 罗斌 摄/视觉重庆

  游客观看水云龙表演。通讯员 郭洪 摄

  安居古城精彩视频 扫一扫 就看到

  城北涪江,城西琼江,两江交汇之处,安居依山而建,静卧于斯。

  走进铜梁区安居古城,能看见若干工艺精美、风格多样的会馆祠庙,这便是民间俗称的“九宫十八庙”。这些建筑群,诉说着安居过往的繁荣、历史的沧桑。

  “九宫十八庙”

  “湖广填四川”的历史印记

  一座古城,百般样式。

  登上128级阶梯,漫步安居古城,县衙旁庄严凝重的湖广会馆、北门码头外高踞山腰的下紫云宫,化龙山顶风采依旧的江西会馆……这些华美精致、造型各异的建筑逐渐呈现在记者眼前,静静地演绎着不同地域文化在安居相遇交融的过往。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安居古城历史源远流长,考古发现的人类文明遗迹可追溯到两万多年前。安居于隋、唐、宋时期置县,明清时期再度置县,是历朝历代商贾云集的地方。

  “明清时期,川渝地区经济迅速发展,时为县城的安居水陆交通便利、商业发达、外省客商云集。”铜梁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曾凡久是土生土长的安居人,他说,在经历了“湖广填四川”后,安居更显繁华。

  安居的“九宫十八庙”是“湖广填四川”移民活动的重要见证,也是外来文化与巴蜀文化融合的载体。

  基于拓荒异乡的艰辛和对故土的思念,当年,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外省移民纷纷集资在安居修建“联络乡谊、互通声息、扶持乡友”场所,福建会馆(天后宫)、湖广会馆(禹王宫)、江西会馆(万寿宫)、广东会馆(南华宫)、黄州会馆(帝主宫)等移民会馆大量涌现。

  其中最有名气的是福建会馆、黄州会馆、湖广会馆。这三个会馆极为罕见地隔墙相邻,共用边墙,一字排开,气势磅礴。三宫并立的背后,是融合的乡邻关系。

  安居古城许多历史遗迹和人文建筑,都记载了那一段波澜壮阔的移民大迁移历史。比如福建会馆就采用了徽式风格,马头墙高高耸立,这是源于福建地区筑高墙、御台风的需求。但在地处内陆的安居,马头墙失去了这种功能,只能以建筑的形式,承载移民对故土的思念。

  曾凡久认为,作为安居古城重要的公共建筑,“九宫十八庙”建筑群对古城的功能格局、景观营造、街巷组织等产生了重要影响。

  比如在功能格局方面,“九宫十八庙”承担着祭祀乡神、集会娱乐、行政议事等多样社会功能,往往是人流、物流集中地,是古城中重要的公共活动区域或重要节点。

  可惜,经历数百年沧桑,“九宫十八庙”建筑群逐渐破败或被毁,屋檐、瓦片、墙砖等都遭到严重破坏,院内杂草丛生、破败不堪。有的则进行了功能置换,如湖广会馆、福建会馆成为缫丝厂的职工宿舍,桓侯庙改建为电影院,三皇庙改为粮仓等。

  再现历史

  修缮古建筑就是修复乡愁

  修缮,从20余年前开始。

  63岁的李德瑜是安居古城有名的手艺人,绘画、雕刻、龙灯彩扎,无一不精。最让他感到骄傲的,便是参与了福建会馆、湖广会馆、黄州会馆的修缮。这三个会馆的门、窗、角花、吊瓜,大多经由李德瑜的一双巧手,重现了昔日的风采。

  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湖广会馆主殿屋檐下那对名为“倒挂狮子”的斜撑。“你看,这对斜撑一新一旧。”李德瑜向记者介绍,左边母狮是原品,所以是旧的;右边那足踏绣球、造型生动的公狮是新的,耗费了他两个多月的心血。

  “古建筑是一方人的共同记忆,修缮古建筑就是修复乡愁。”全程参与修缮的施工员陈洋告诉记者,修缮一栋古建筑往往比建新房更难,因为整个修缮过程要遵循最小干预原则,必须原工艺、原材料、原形制、原结构。无论是靠手工一斧一凿打造古建筑构件,还是用传统工艺装饰、上漆,每个环节都比普通工程更费时费神。

  在陈洋指点下,记者留意到广东会馆主殿的四个圆柱形撑拱。这凝结了修缮工程装饰艺术的精华,雕刻的男女老幼、农人武者,无论举手投足,还是神态表情,均活灵活现。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安居古城的每一条老街、每一栋房屋、每一处屋檐,都如同一位位老人,得到了应有的尊重与善待。

  据了解,安居古城2008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现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9处,各类文物民居及古建筑近200处。

  为全面保护古城风貌,铜梁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在安居古城划定了保护范围,明确了要求和措施,并促进安居古城中腾马中药厂及红蝶锶盐片区等工业遗产活化利用,为古城保护利用提供了遵循依据。

  同时,铜梁区还建立古镇保护修缮三年实施项目库,统筹实施古镇传统建设、文物建筑及基础设施、消防设施等项目。

  目前,安居古城已修缮文庙、县衙、南华宫、朱家小院等历史文物建筑20余处,实施古城房屋建筑外立面整治,严格管控核心区建设活动,正以项目化、事项化、清单化推进石马古街一期、崖壁优化提升、外立面改造、魁星阁复建等60余个项目建设。

  对于已修缮的“九宫十八庙”古建筑,安居古城在保留其原有格局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活化利用:湖广会馆戏台上,仍有歌舞、川剧、折子戏、坐歌堂等传统文艺节目;福建会馆也定期举办传统节目表演,传播安居古城文化的同时,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的旅游体验。

  安居古城景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计划结合安居特色及周边资源,策划推出“九宫十八庙”专线,通过特色步道、路径标识、打卡点等,将分散的“九宫十八庙”建筑单体串点成线。同时,在“传承、记忆、守护、重生”上下功夫,着力重现千年古城景韵,重塑滨水城市文明。

  “老行当”和“新传承”

  他们是古城文明“守望者”

  龙舞表演、川剧座唱、龙灯彩扎,赛龙舟、听金钱板、尝翰林酥、品盖碗茶……在安居的老街巷弄,独具特色的传统民俗文化和生活方式,在时光的流淌中不动声色地传承。

  安居,因山水形胜而聚人,因人兴而商旺。在商贸繁荣的背后,安居人对文化的尊重,世代延续。目前,安居已列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共有36项,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项。

  编龙骨、裱龙身、勾龙筋……龙灯彩扎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每逢各种节庆,尤其是安居人历来重视的端午节,总少不了李德瑜精心编扎的龙灯,这让李德瑜很是引以为傲。

  有老人保护和传承安居的过往;也有年轻人担当和延续安居的现在。

  “80后”陈平的学生时代是在安居度过的,他说:“中学毕业后,我很多同学都离开了,因为那时安居留不住人。我假期回来看到的,多数都是老年人。”

  2013年,安居古城加快了保护性开发的进度,一批批古建筑和民居得到修缮。那年夏天,陈平再次回到家乡时,明显感觉到古城在复苏,也见到了很多年轻的面孔,还有许多游客。

  古城涌现出的新活力促使陈平回到安居。以家族传下的非遗项目老陈艾养生品传统制作技艺为突破点,他建立起了西南最大的艾草全产业链基地。

  岁月在流逝,城市在成长,厚重的千年记忆却被永远镌刻在安居古城那一街一巷、一步一景之中,让游客能在慢时光中寻觅浓浓的乡愁,寻觅内心的宁静。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