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政法领域改革“十大最佳实践”出炉
第004版:重庆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重庆市政法领域改革“十大最佳实践”出炉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07 月 12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庆市政法领域改革“十大最佳实践”出炉

  7月11日,重庆市政法领域改革最佳实践评选活动发布仪式现场,重庆市政法领域改革“十大最佳实践”颁奖。记者 刘旖旎 摄/视觉重庆

  本报讯 (记者 何春阳)7月11日上午,重庆日报记者从市委政法委、市法学会主办的重庆市政法领域改革最佳实践评选活动发布仪式上获悉,5G“车载便民法庭”等10个优秀范例从各单位申报的89个改革范例中脱颖而出,成为重庆市政法领域改革“十大最佳实践”。

  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在推进政法领域改革的过程中,各区县各系统各单位紧密结合实际,探索形成了一批好的经验做法和实践范例。这“十大最佳实践”在促进公平正义、提高执法司法效率、法治化社会治理、法治化营商环境、公共法律服务五大领域中获得较好成效,富有创新性、典型性、实效性、操作性、借鉴性,具有较大可复制推广价值。

  该负责人表示,全市政法机关将以此次评选活动为契机,更加注重以“小切口”写好改革“大文章”,增强改革典型的倍增放大效应,主动将政法领域改革事项与抓好平安稳定、法治建设工作结合起来,把政法改革成效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的强劲动力。

  “十大最佳实践”介绍及专家点评>>>

  1 市高法院

  5G“车载便民法庭”

  打造老百姓家门口法院

  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为解决偏远地区群众打官司路途艰辛的难题和法官现场办案、制作文书的需求,重庆市高法院创新研发出5G“车载便民法庭”,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接受法律服务。

  5G“车载便民法庭”充分运用原笔迹电子签名、法律知识图谱等人工智能技术,使智慧法院一站式诉讼服务便捷延伸至人民群众家门口,构建起便民诉讼、传播法治、弘扬德治和促进基层社会治理的流动矩阵,形成了矛盾纠纷一站式解决、司法服务一体优化、普法释理一路传播的移动平台。

  2022年,5G“车载便民法庭”开展全域立案、巡回审判等3600余场次,提供智能诉讼服务7000余件次,惠及基层群众30万人以上,真正实现“不增编、不建房,行走法院在身旁”。

  2023年,5G“车载便民法庭”获评人民法院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唯一特等奖,工信部5G应用征集大赛社会治理专题一等奖,被法治日报评为智慧法院十大创新案例,工作成果被写入2022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目前,全国已有20余个省区市法院引进推广该模式。

  专家点评

  重庆邮电大学网络空间安全与信息法学院副院长黄东东:5G“车载便民法庭”将一站式诉讼服务延伸至群众家门口,切实打通“最后一公里”,为司法便民服务注入了新动能,不仅有利于及时化解纠纷和增强群众的法治意识,也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的优越性。

  2 荣昌区

  迭代升级综调机制3.0版

  打造“渝事荣易解”品牌

  为破解矛盾纠纷成讼、“案多人少”难题,荣昌法院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建成荣昌便民纠纷解决中心,探索构建矛盾纠纷多元预防与化解并行机制,迭代升级综调机制3.0版,打造“渝事荣易解”品牌,实现矛盾纠纷高效化解,被群众称赞为“管用模式、心坎办法”。

  荣昌便民纠纷解决中心构建起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多元解纷制度体系,创新“一件事”机制,将诉讼服务中心、综调室(诉调对接中心)、区综治中心等整合为“多中心合一”的基层治理指挥中心。

  中心在大综治基础上,加强法院家事少年纠纷解决中心、商事纠纷解决中心、行政纠纷化解中心等多中心合力,聚力打造“渝事荣易解”纠纷化解集成品牌,对接各类调解组织54个,构建分层递进源头预防化解路径,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米”。

  2017至2022年,中心直接收案24336件,成功化解矛盾纠纷16206件,涉案标的14.3亿元。党的十九大以来,荣昌各类一审案件总体呈下降趋势,2022年,实现新收案件同比下降14.92%,诉源治理成效明显,基本遏制案件数量增长势头。

  专家点评

  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周振超:荣昌落实司法体制改革新要求,探索构建矛盾纠纷多元预防与化解并行机制,形成治理合力,并实现从政府自评到大众点评、从定性评价到精准评价,提高了改革成效。

  3 江北区

  创设西部金融法律服务中心

  助推防范金融风险和营商环境最优区建设

  2022年4月,江北区围绕金融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在江北嘴创设西部金融法律服务中心,着力打造专业机构集聚、服务资源公开、需求精准对接、线上线下整合的“全链条、一站式”金融法律服务平台。

  一年多来,该中心对江北区司法、行政、调解等6大资源进行优化整合,高标准打造检察服务区、诉讼服务区等四大功能区,聚焦防范金融风险、优化营商环境、服务金融机构三大任务,以产业链思维推动金融法律服务流程再造,实现了金融法服由“被动”向“主动”转变,由“事后”向“事前”转变,由“单一”向“联动”转变,有效促进了全区金融风险防控等持续健康发展,优质金融资源、金融法服资源加速集聚。

  该中心创设以来,累计挤压、驱离P2P业务公司186家,非法集资案件同比下降30%;推动涉金融企业类专案4起,打击处理侵犯类金融企业利益犯罪嫌疑人29人;办理金融刑事案件59件,涉案金额71亿元;受理金融商事案件1.4万余件,涉案标的额近16亿元。江北嘴先后获评年度“全国夜经济示范区”“中国商务区综合竞争力20强”“中国投资环境质量十佳产业园区”。

  专家点评

  重庆社科院法学与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曹银涛:西部金融法律服务中心化解金融风险,是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与安全的一个重要体现,其亮点在于解构需求、数字转型、再造流程、延伸服务。

  4 市公安局

  “警快办”——不见面就能办

  重庆公安“警快办”应用,聚焦企业群众现实需求,从解决突出问题入手,创新推进公安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不见面办,让治安户政、交巡警、出入境等9个警种的400余项政务服务事项“上一张网”,让企业群众办证办事“一网可达”“触手可及”。

  例如,将身份证、户口簿、居住证、行驶证、养犬登记证等常用公安证照电子化,制定相应电子证照样式和标准规范,通过“警快办”方便群众实时申领和跨部门共享,在特定场景代替实体证使用。

  自2021年1月1日上线运行以来,注册人数从最开始的不到20万持续增加到1714万,累计访问量5.4亿人次,上网事项从最开始的101项持续增加到402项。其中,重名查询、堵路移车、电子身份证、无犯罪记录证明全程网办、电子临时乘机证明等特色便民服务功能,深受群众喜爱和广泛应用。

  在目前全国21个省级独立公安政务服务平台中,“警快办”是唯一一个上线事项超过400项的平台,是全程网办率超过75%的4个平台之一,是7项基础支撑能力(平台上云、身份核验、网上支付、证照共享、电子印章、电子签名、邮政寄递)全部具备的3个平台之一。

  专家点评

  黄东东:“警快办”机制以肉眼可见的发展速度、企业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讲述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坚持人民立场,找准目标、创新思路、做实举措为民服务的生动故事。

  5 南岸区

  潮汐车道“小改革”

  破解拥堵“大难题”

  四公里立交位于南岸区南坪镇,是主城区交通网络上的关键节点,也长期是“堵点”,群众反映强烈。

  南岸区公安分局交巡警支队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大数据、计算机仿真等手段,认真梳理分析车流量、通行能力、路网特点等关键因素,通过多次实地踏勘、磋商,决定大胆实施潮汐车道改革,采取远端分流引导、近端完善路网、实施区域联动措施,最大努力减少聚集效应。同时,分步采取分流下行车辆、扩充上行车道、设置潮汐车道等措施,提高沿线车辆通行效率。最终,以不到200万元的“最小投入”破解了长期以来的拥堵“大难题”,解决了50余万群众出行“痛点”。

  自潮汐车道改革实施以来,仅海峡路大石路立交至四公里立交段,早高峰时段拥堵时长同比减少66.7%,南山隧道单向高峰通行能力提升25%。四公里立交工作日早高峰拥堵时长减少2个小时,同比下降80%,进内环方向平均车速从29km/h提升至47.5km/h,同比增长63.8%;工作日晚高峰时段,出内环方向车速从32km/h提升至47km/h,同比增长46.8.%,车辆排队积压长度大幅缩短甚至消除。

  专家点评

  黄东东:四公里立交潮汐车道改革是坚持人民至上、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的典型范例,其以“最小投入”破解“大难题”,探索出一条现代化城市治理的实践路径。

  6 大渡口区

  持续擦亮“莎姐”品牌

  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2004年,大渡口区检察院创立“莎姐”青少年维权岗,探索办案、帮教、预防、保护四位一体的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机制。近年来,大渡口区有效整合资源,打造“三支队伍”,建立“三项机制”,实行“三级联动”,全力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

  在“莎姐”的守护下,大渡口区未成年人的法治意识普遍提升,违法犯罪率明显下降。

  截至目前,大渡口区已累计开展“莎姐”法治巡回宣讲600余场次,受众13万余人次,帮助100余名失足少年重新找到生活方向,对398名涉罪未成年人开展个别帮教,实施心理矫正、危机干预400余人次,帮助80余名涉罪未成年人重新回到课堂,引导70余名未成年被害人走出心理阴霾。大渡口区受理审查起诉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也由2004年的60人降至2023年的个位数。

  如今,“莎姐”不仅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未成年人保护品牌,还成为重庆的一张“城市名片”,团队也从最初的7人,扩展到重庆市三级检察院共同参与,416名“莎姐”检察官、1800余名各界“莎姐”志愿者,形成重庆“莎姐”未成年人保护大团队。

  专家点评

  周振超:大渡口区“莎姐”志愿者,有效整合纪委监委、宣传、公安、市场监管等20多个职能部门、8个镇街和30所中小学资源,纵向打通、横向整合相关部门职能,实现了兵团作战、协同运作。

  7 巴南区

  “一书一令”解纠纷

  法治保障增效能

  基层派出所引入“一书一令”(司法确认裁定书+人身安全保护令)一体化矛盾纠纷调解机制(以下简称“一书一令”),联动区法院,对矛盾纠纷当事人达成一致的调解结果及时出具民事裁定书提供法律保障。巴南区法院首创的这一机制作为矛盾纠纷化解的利器,已在全国进行推广。

  “一书”,即针对公安行政调解效力有效、矛盾易反复,法院司法确认申请程序繁琐、耗时长的问题,建立“调解+确认”一体化司法确认机制。“一令”,即将人身安全保护令申请前移至派出所和妇联组织,并实现人身安全保护令全流程网上办理,及时有效阻断家暴行为。

  “一书一令”利用互联网平台与法院数据对接,大大简化了司法流程,当事人仅需20分钟,即可领取法院的司法确认书和人身保护令,高效解纠纷、服务“零距离”,实现了“矛盾不上交”。

  目前,这一机制已在巴南区28个派出所全面推行。自全面推行“一书一令”以来,当地共成功调解纠纷35603件,申请司法确认11729件,自动履行率达80%以上;受理人身安全保护令702件,发出591件,2000多个家庭直接受益。

  专家点评

  曹银涛:巴南“一书一令”机制亮点在于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把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深入到社区、小区,深入“家庭细胞”,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门,矛盾不上交”。

  8 市司法局

  创新完善复调对接工作机制

  健全行政争议高效多元化解体系

  2019年,市司法局以机构改革为契机,率先在全国出台《重庆市司法局关于推进行政复议与人民调解对接联动工作的指导意见》,对全市复调对接工作原则、范围等作出明确规定,推动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创新机制先行先试。

  为完善以行政复议为中枢的行政争议多元化解机制,市司法局搭建市级行政复议机构、区县(自治县)重大矛盾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中心)、矛盾纠纷调解组织的“1+1+N”对接平台,充分运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等调解手段,实现联调联动,形成调解合力。全市41个行政复议窗口、1034个行政复议便民接件点,试点推广的“掌上复议”,构建起多时空、全时段、全覆盖的行政复议便民网络体系。

  近五年来,市司法局不断健全复调对接工作举措。2022年,全市行政复议机关共审结5641件,经调解、和解化解行政争议实现终止结案2425件,占审结数的43%,调解结案数量和调解结案率连续三年上升,调解结案率位居全国前列。目前,复调对接工作机制已初步形成具有重庆辨识度的行政复议品牌。

  专家点评

  曹银涛:市司法局创新完善复调对接工作机制,首次在省级层面将复议调解一体化,以联调联动聚合力,推动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是彰显社会治理水平标志性举措。

  9 石柱县

  贵和工作法 护平安促发展

  地处长江上游南岸、三峡库区腹心的石柱县,全县主要劳动力输出占比30%,农村“三留守”现象突出,社情民意相对复杂,乡村治理难度较大。

  2018年,石柱县结合自身实际,围绕“和为贵、民为先、情为民、法为底”理念,以“大数据”“智能化”为智治手段,创新打造了“贵和群众工作法+乡村数智化防控”乡村治理模式(以下简称贵和工作法),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群团助推、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社会治理体系,采取“多元促和”方法,及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妥善化解各类矛盾风险,实现问题不积累、风险不外溢、矛盾不上交,在大山深处蹚出的一条乡村治理新路径。

  2018年以来,石柱县整合“一村一警”“一乡镇一法官、一村居一法律顾问”等力量757人,联合党员干部打造“贵和工作队”242支。全县33个乡镇(街道)和242个村(社区)建立了“贵和工作室”,化解矛盾纠纷20570件、成功率达99.42%,化“小矛盾”为“大和谐”,群众安全感指数达99.8%,成功创建了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区县。

  专家点评

  周振超:石柱县成功创建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区县,是在有制度、有机制、有经费、有平台、有编制、有考核、有激励等多措并举下结出的实实在在的成果。

  10 垫江县

  “垫小二”政务服务“大众点评”

  聚焦政务服务、行政执法领域“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瞄准损害营商环境各类“顽疾”,以群众切实感受作为衡量指标,垫江县创新推出“‘垫小二’政务服务‘大众点评’”机制。

  2022年,垫江县推出群众和服务对象监督评价行政机关的考评机制——“‘垫小二’政务服务‘大众点评’”机制,按季度收集政务服务对象、执法对象等主体的评价意见,形成评价、反馈、整改、监督的闭环管理,以“大众点评”抓问题关键、促工作整改、推政策落实,为营商环境持续赋能,为政务服务降本增效。

  事无大“小”马上就办、说一不“二”坚决兑现……目前,这一机制已对垫江县115个具有行政职能、行政审批权限的窗口科室服务情况开展“大众点评”,将评价标准、打分权力交给企业和群众,通过通报、排名倒逼职能部门改进作风、优化服务,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政府部门及时改进的良性互动局面。

  一年多来,群众总体满意度持续提升,差评大幅度减少,如今这一机制已成为垫江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动力。

  专家点评

  周振超:垫江围绕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推出“‘垫小二’政务服务‘大众点评’”机制,是顶层设计与地方探索的有机结合。

  (本组稿件由记者 何春阳 王亚同采写)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