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理淤泥“防”摆首位綦江 灾后抓紧两件事:洪灾之后这样消杀防疫图片新闻今明两日我市中东部部分地区有大雨到暴雨6-8日我市23个区县部分中小河流有涨水风险
第005版:众志成城·严阵以待——全力以赴防洪抗灾
上一版 下一版 
清理淤泥
“防”摆首位
綦江 灾后抓紧两件事:
洪灾之后这样消杀防疫
图片新闻
今明两日我市中东部部分地区有大雨到暴雨
6-8日我市23个区县部分中小河流有涨水风险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07 月 06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綦江 灾后抓紧两件事:
第一时间恢复生产生活 未雨绸缪应对极端天气
本报记者 罗芸

  清淤、补种、采收、筹备……7月4日中午,洪水过境后,綦江区并未懈怠,而是抓紧时间进行灾后生产生活恢复。

  “我们要让群众第一时间恢复生产生活,同时未雨绸缪,为应对极端天气作好准备!”綦江区有关负责人表示。

  水退清淤:用汗水换回美好环境

  7月4日傍晚,文龙街道菜坝社区滨河步道。洪水退去,却留下能淹没脚背的淤泥。

  已过晚饭时间,不少市民饭后出来散步,却见綦江区城市管理局的十几名环卫工人仍在忙碌:用水龙头冲、用铁铲推,将淤泥清除干净。

  “淤泥干了就不容易清理干净,所以要抓紧时间清理。”环卫工张云华说。河风习习,张云华和同事们身上的制服被汗水浸透,湿了又干,干了又湿。

  “我们今天晚上清完,明天早上大家就又能在干净的步道上散步。”喝水的间隙,一身污泥的环卫工王良梅笑着对记者说。

  及时补种:尽量减少灾害损失

  7月5日下午,永城镇大桥村鱼塘坎社,脱贫户李廷福正在将倒伏的玉米铲掉,准备改种红薯。

  7月3日晚,大桥村遭受大风大雨袭击。李廷福为养猪而种植的十来亩玉米,眼见还有二十多天就能收获,却被大风刮得“趴”在了地上。

  7月5日一早,大桥村党总支书记肖朝中带着村干部挨家挨户调查损失情况。了解到李廷福家情况后,村干部们为李廷福合计了系列灾后自救措施:对于半倒伏、受影响不大的玉米地,绑上竹竿,使其直立,确保其能长成熟;对于已倒伏无法再生长的玉米,赶紧将可用部分作为青贮饲料原料收割;收割后,改种红薯。

  “你放心,我们会帮你协调红苕藤,保证让今年你家肥猪不饿肚皮,保证你收入不减少!”肖朝中说,接下来村里还会及时联系农业保险公司理赔,减少老李的损失。

  “政府想得太周到了!”李廷福拉着肖朝中的手,感激地说。

  提前采摘:减少果树损失

  7月5日下午,永城镇大桥村永丰河畔。秋月家庭农场负责人曾维富和工人一起,用竹竿、木棒支撑起被压弯的枝丫,及时采摘已成熟的桃子和李子。

  “这次永丰河的水说涨就涨,根本来不及作任何准备。”曾维富说。7月4日快中午时,洪水淹没了曾维富流转的80亩果园中的低洼部分,受灾面积约30亩。

  水退后,镇里来的农技人员为老曾支招:将八成熟的果实采摘下来,提前上市;用硬质的竹木棒支撑挽救受灾较轻的树枝,让快成熟的布朗李等再生长二十来天,等待上市良机。

  “天灾无情人有情。干部第一时间就来帮我想办法减少损失,我很感动!”曾维富说。

  头脑风暴:为防灾减灾做准备

  5日早上,文龙街道菜坝社区居委会会议室里,社区干部、辖区民警、网格员、志愿者等十余人坐在一起开早会,复盘这次迎接洪峰的经验,为未来应对极端天气作好准备。

  7月3日至4日的洪峰过境,让“久经考验”的菜坝社区丝毫不乱,根据以往经验组织了巡查队、劝导队、后勤保障队等多支队伍开展工作,确保了洪峰过境时无人员伤亡、无财产损失。

  “但这次应对,我们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刘世群诚恳地说,通过复盘总结,才能更好地应对下一次洪峰过境,完成守护社区居民的责任。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又总结出了新的几条经验:只要下雨,就要派人巡查;上涨时除了及时接收、转发政府权威部门发布的预警信息,巡查者也要随时关注江水上涨情况;6号前,要通过网格员和微信群通知所有商户,低洼地带的商户则要挨家挨户通知,让大家不要进太多货品,避免洪水汹涌而来时不能及时搬迁……

  刘世群表示,社区已排出值班表,从即日起至10月每天都安排了巡查人员,“极端天气变频繁,洪水随时来临,必须提前作好战斗准备!”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