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史知识竞赛高校组比赛在重庆工商大学举办 |
|
在下庄村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毛相林书记家中座谈 |
|
忠县新立镇乡村振兴墙绘组合影 |
始于一张录取通知书,系于一份毕业证书,三年求学时光画上圆满句号。6月18日,重庆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杨维东教授为32名毕业研究生一一扶正流苏,送上“心怀大爱,目有山河”的深情寄语。
知马学马,不负韶华。每年有源源不断的学子从这里启航新的征程,就业率连续两年实现100%,其中优质就业率达95%以上。他们或在教育战线发光发热、或在知名高校继续深造、或在理论前沿矢志耕耘、或在企业岗位独当一面……带着工商马院人的特有气质和精神品格,积极投身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事业。
作为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重庆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始终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鲜明导向和办学原则,扎实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以思想的深邃感召人、以理论的魅力鼓舞人、以有力的行动影响人,铸魂育人担使命,广泛开展大格局、大思政、大实践、大服务“四大行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服务大格局
党建引领育人 落实立德树人
“加强党史学习,增强信念信心,我们要争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传播者和践行者。”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央宣讲团在渝高校宣讲座谈会上,来自重庆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莫海琼带来精彩发言,作为全市唯一受邀的学生代表,给人留下“真学真懂真信真行马克思主义”的深刻印象。
在重庆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这样优秀的学子还有很多,比如援疆干部张文军,校级优秀党员阴蕾、唐颖,社会实践先进个人杨贺然、薛嘉婷等,他们都是红色的马院人、厚重的马院人、朝气的马院人,一心向党、信仰坚定。
从个体观全院,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也是重庆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一直不变的政治灵魂、精神支柱。学院党委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党委“中场线”作用,对标学校党委“中心线”,激活支部“生命线”,打造支部书记为“领头雁”,夯实党员“细胞工程”,积极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我们不断探索以‘五个坚持’为中心,党建统领‘学科建设、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协同共建模式的特色党建机制,将党建工作优势转化为学院事业发展的强劲动力。”重庆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宋明江说。
在党的旗帜下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每一次的党委会和党政联席会都将“民主”二字贯穿始终,学院发展的重大问题经由党委会研究、讨论、审核之后,再提交党政联席会决定,把好政治引领“方向盘”;每个月的支部书记工作例会雷打不动,“党建与专业建设怎样融合”等问题一一摆上台面,大家立足本职工作各抒己见、集思广益,一步步探索出“学、研、讲、宣、行”相结合的政治理论学习新模式;每一堂专题党课都“余音绕梁”,学院认真践行“三会一课”制度,记录本上密密麻麻的文字都是受益终身的精神食粮;每一场社区宣讲都振奋人心,在6月端午节,马院学生与社区居民像“老朋友”见面一样亲切,大家听着同学们娓娓道来红岩故事,感受穿越时空的精神伟力,理论教育与实践育人也在此时完美融合……
这些生动的工作剪影深刻地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重庆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重庆市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不断扎深精神信仰之“根”,强壮党员队伍之“干”,催生“党建+专业”枝繁叶茂之美。
构建大思政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
《祖国用最高礼遇迎接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的视频刚刚播放结束,魏新欣老师没有说一句话,转身在黑板上写下“待我回家 代我回家 带我回家”12个大字,行笔苍劲有力,千言万语浓缩于此。台下的学生们神色凝重、久久沉思,透过这12个大字感悟少年集结出征的豪迈与信念、战士血洒疆场的嘱托与牵挂、英烈回归祖国的期盼与承诺。
眼前这一幕出现在《中国近代史纲要》的思政课堂上,精心的教学设计将政治高度、理论深度、课堂热度和持续效度完美结合,视频一经发布便收获大量点赞和转发。
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全校32700余名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孵化出一大批“辨识度高、影响力大、推广性强”的思想政治理论一流金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入选教育部优秀教学科研团队项目,《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思想道德与法治》《形势与政策》等4门课程入选重庆市一流本科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被学校推荐参评重庆市一流本科课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连续被评为全市“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重点学科……
同学们的日常学习就像蜜蜂采蜜一样勤劳,不同的课程就是不同的花朵,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尤其学院率全市之先,围绕党的创新理论开设的选修课,“秒光”“抢课”更是常态,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带头授课,“马工程”首席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和时代楷模等顶尖专家资源汇聚于此,经常下课铃声响起大家仍旧意犹未尽,有时要“加餐”一两个小时,一结束就有同学开始期待:“下次又是哪个大咖来讲课?”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重庆工商大学始终走在前列、站在高位。2021年3月29日,红布徐徐揭开,掌声热烈响起,“重庆工商大学课程思政研究中心”正式披挂上阵、扬帆起航,学校思政建设迈出“关键一步”,标志着以“育人”和“质量”为核心的课程思政改革创新持续深化。
作为重庆市高校中最早单设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的二级机构,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服务于全校课程思政建设,为各学院提供PPT等统一的教学资源、宣讲培训党的最新理论。以马克思主义学院为“排头兵”,重庆工商大学举全校之力构建“大思政”教育生态:锤炼肩膀的“厚度”,党委书记、校长进课堂、换角色,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一责任人,带头上思政课、听思政课、研究思政课,率先垂范开设专题讲座;发挥联动的“力度”,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带领各部门到马克思主义学院现场办公,解决思政建设的“急难愁盼”;拓展研究的“深度”,学校依托重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重庆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名师工作室等,专门成立了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机构,并设立46项课题对党的创新理论开展专题研究;累积成果的“高度”,“六大模块、十大环节”教学模式被国内多所高校学习借鉴,借助“五个一”建设活动、“2个平台”让各类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大思政”格局形成。
开展大实践
体验“真理味” 挑起“信仰担”
在曾家岩50号周公馆回首先辈们艰苦奋斗的光辉历程,在重庆市规划展览馆沉浸式体验重庆的历史变迁,在重庆三峡博物馆感受一山一水间深植的“红色基因”,在广安邓小平故居倾听改革开放的故事……思政学生社团成立的五年多时间里,同学们通过一堂堂实践课丈量熟悉而又厚重的城市,调研实践、专题讲座、灯谜活动、宣讲比赛、知识竞赛等各种活动见证“我的青春,我的团”,日益形成品牌效应,成功入选“重庆市五四红旗团支部”。
为了让同学们体验“真理味”、挑起“信仰担”,重庆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还精心打造出“创新思维与综合实践”品牌活动,在2017年成立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教学指导中心,面向大学二年级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该门课程在2020年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重点围绕党史学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开展沉浸式、体验式实践教学。
探寻“爆款”实践课背后的成功密码,马克思主义学院把课程中的“最难讲”变成“最精彩”,把“纸上谈”变成“实践行”,把“小课堂”融入“大社会”,按照“课外实践+课堂交流”的形式设置了“品味经典—经典著作阅读”“体认自信—国情社情调研”“感悟使命—红色文化参访”“真情传递—正能量分享”等实践环节,每个学期要根据实践环节的内容集中交流4次,积极打造实践教学品牌。
“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在实践中得到充分体现,思政课教师组织学生到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乡村振兴前沿阵地开展社会调研和参访实践,大家脚下沾着泥土、心里装着问题,“老人家,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家乡发生了哪些变化?”问的是改革开放带给百姓的获得感;“脱贫之后,您现在的收入渠道有哪些?”思考的是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把身子扑下去,把实情带上来,马院师生发挥所学所长解决“疑难问题”,与百姓同行、为社会奉献。
在重庆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实践基因”渗透在课程学习的方方面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指导学生阅读经典文献、书写读书笔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坚持开展国情社情调研活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组织学生编排话剧,参访红色文化……实践育人见真知,学院在此基础上衍伸出多项研究成果,参与的“‘三进’的理论与实践”项目、“‘全覆盖两结合三支撑四服务’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创新与探索”项目分别获得重庆市教学成果一二等奖。
投身大服务
“献智”决策咨询 “献力”地方发展
舆情咨政是服务决策的重要方式之一,学院完成的研究成果先后获评政府发展研究奖、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科技进步奖、教学成果奖、优秀舆情稿件等省部级奖项30余项。
“高含金量”的奖项背后是“高含智量”,作为决策咨询的“智囊团”,马克思主义学院持续提供有效的决策参考和有力的智力支持,一系列可靠之策、可行之策彰显智库实力。
为智库建设贡献“金点子”,学院围绕大事、大势,服务大局、服务决策,形成了服务国家、地方、学校的工作格局,近万份舆情报告被采纳应用。为舆情监测开出“好方子”,形成了舆情信息“监测汇总、分析研判、撰写报送、批示处置、跟踪反馈”五部闭合工作法。为舆情育人探出“好路子”,形成“咨政—科研—课程—实践”四位一体的学生综合能力培育体系,开设“媒介素养培养”“舆情案例分析”等选修课,理论联系实际,提升学生干预与塑造舆情环境的能力,避免舆情“脱敏”与舆情“过敏”。为舆情工作培养“好苗子”,学院承办“教育系统网络舆情工作队伍骨干培训班”,对教委职能处室、直属单位的网络舆情分管领导及业务骨干和全市70所高校的宣传干部进行培训,以训提能筑牢舆情监管“防火墙”。
胸怀天下、扎根重庆,重庆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为决策咨询“献智”,为政策宣讲“献声”,为地方发展“献力”,描摹出底色温暖、成色亮眼的“大服务”图景。
宣讲一线有学院老师们忙碌的身影,从会场到现场,从入耳到入心,专业优势变为宣讲特色,让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声”入人心,为重庆市总工会等20多家单位宣讲近百场,每年学院思政课老师面向农村、机关、社区、学校和国有企业等单位开展各类宣讲200余场。
振兴路上有学院靶向精准的帮扶,院党委与铜梁区侣俸镇党委、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工第三党支部与侣俸镇保乡村党支部开展结对共建工作;学院与重庆市忠县新立镇人民政府签订《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基地共建协议》,多措并举促进优势资源共享,短板弱项互补,切实把地方所需和高校所能结合起来。
以信仰为灯,用热爱奔赴,重庆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服务大格局、构建大思政、开展大实践、投身大服务,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教学和研究作为重中之重,实现历史与现实的对接、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传统与未来的交融,以高度的理论自觉、深刻的文化自信,全力建设“特色鲜明,重庆前列,全国知名”的市级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
苟虹 郑淑花 李玲玉 图片由重庆工商大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