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铜梁侣俸镇蔬菜基地 摄/郭洪 |
|
少云村红色“零碳”美丽乡村项目 摄/郭洪 |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加快农业产业化,盘活农村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使更多农民增收致富。
在推进乡村振兴中,铜梁积极探索“巴岳农庄”建设试点,引入优质社会资本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与高校合作升级优质农业种源,完善利益分配调节机制,深度融入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涪江观光农业走廊建设,促进现代农业联动发展。
坚持问题导向
立足试点破题
乡村振兴以产业振兴为基础;产业振兴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关键。
近年来,铜梁稳步推进“三变”改革,有效解决了“资金变股金”等一系列问题。不过,铜梁在改革推进中也发现,乡村产业发展面临“三农”整体投入不足、农业生产效益不高、利益分配机制不活三大问题。
经过缜密调研分析,铜梁决定以“巴岳农庄”试点破题,抓住搭平台聚要素、强管理重经营、建机制防风险三个关键环节,推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巴岳农庄”旨在以产业发展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努力以集成化、系统化解决农业农村问题。依托村集体经济组织搭建股权平台,将所有农村集体土地上的投入转化为地力改善、功能配套和环境提升的综合产出效能。将所有资源要素投入合理作价形成权益,并在收益分配中得到价值体现。让投资人看得清投入转化逻辑、可开展财务量化评估、能进行机会投资决策。在合理确定生态、人文、传承等边界前提下,用资本的逻辑来一张图规划乡村建设,用市场的手段推进乡村振兴。
组建“巴岳农庄”
打破发展瓶颈
“巴岳农庄”建设,以整村为单位推进。试点的第一步是组建“巴岳农庄”公司,搭建科研平台,聚集生产要素,解决“三农”整体投入不足问题。
“巴岳农庄”公司架构中,国企、村集体、社会资本“三足鼎立”。国企起到牵头人的作用,探索政策资金撬动社会资本的杠杆模型。具体主导经营管理,则根据社会资本与国有公司的股份构成比例确定。
科技投入,是“巴岳农庄”一大亮点。铜梁与中国农科院等国内四大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建设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西南研发中心等众多科研机构。引进行业领军企业,大力开展农业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应用示范,建设智慧农业示范基地。
解决农业生产效益不高问题,有赖于管理经营水平的提升。其核心是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实行法人治理结构,推行规范化经营、专业化服务、市场化营销。
法人治理结构是“巴岳农庄”试点的重要特点。铜梁在“巴岳农庄”积极探索推动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向非公有资本释放股权,引入新的资源型和资本型战略股东,增强国企发展活力。
同时,积极建机制防风险,解决利益分配机制不活的问题。建起了农民权益保障的五级“防火墙”,分别是农业保险全覆盖、保底分红机制、村集体以公积金为限承担风险、资本退出村集体资源资产保全机制、政策性无偿投入代持股权逐年让渡机制,确保村集体、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利益不受损害。
试点示范引领
带动共富共美
端午刚过,位于侣俸镇保乡村的“巴岳农庄”设施蔬菜科技园中,一尺多长的螺丝椒挂满藤蔓,长势喜人。附近村民来到园中帮助采摘辣椒,和业主公司员工共享收获的喜悦。这些螺丝椒年亩产量约1.2万斤,亩产值约4万元,除开地租、水肥、人工等成本,效益可实现1.5万元以上。
“以前我种谷子,辛苦一年每亩地收成也就收800斤左右,刨开成本根本没得啥子搞头。入股后每亩地年保底分500斤谷子,年底还有效益分红,我个人帮公司劳动每天还有80元左右的收入,划算多了……”将家中五亩地悉数入股侣俸“巴岳农庄”的石河村村民田云祥说。
侣俸是铜梁去年首批投入“巴岳农庄”试点建设,且建设规模最大的镇之一。辖区文曲、保乡、石河、水龙4个村集体经济组织,联合铜梁国企重庆龙裕城乡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共建起了“巴岳农庄”公司。去年,侣俸大力推进路网建设、农房整治、线路迁改等基础设施建设,设施蔬菜科技园一期效益明显,目前正在引进社会资本入股“巴岳农庄”,产业发展迈上快车道。
和侣俸镇“巴岳农庄”现代蔬菜、农旅融合为主的发展路径不同,少云镇在少云村以红色文化、山地农业为主,开展“巴岳农庄”试点建设。去年,少云村整合3000余亩土地,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集体经济收入35.02万元。
围龙镇在龙湖村以发展乡村旅游、体验农业产业为主,开展“巴岳农庄”试点建设。目前,正以龙湖村桥亭湖周边为核心,总投资5亿元,打造集露营、研学、民宿、温泉酒店等于一体的旅游景区。同时,龙湖村对核心区151户民居及人居环境进行整治,形成巴蜀美丽庭院示范片。
按照“整村成片、整镇多村推进,社会资本有序替代”的原则,今年,铜梁将把“巴岳农庄”建设扩面建设到10镇47村,并与四川省乡村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和眉山好味稻公司开展“巴岳农庄”建设投资合作。今后,铜梁将每年启动一批“巴岳农庄”整体建设,形成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片。到2035年,铜梁将实现“巴岳农庄”在农村的全覆盖。
罗晶 刘玉珮 马菱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