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重庆启动新时代渝商培养计划。该计划由重庆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共同启动。这是对6月19日重庆市召开的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相关工作部署的及时落实。
在这个计划中,渝商是个泛指,意即涉渝民营经济人士。更通俗地理解,只要和重庆有关联的民企商人,都叫渝商。这和之前我们理解的以地域籍贯来标注的商帮,就有了概念上的扩大和升华——不仅指在重庆经商的重庆人,还包括了在外经商的重庆籍人士以及在渝创业经商的外地人。
新时代渝商培养计划,是《中共重庆市委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的一个分支内容。这个《实施意见》,相当重磅,相当有含金量。
首先,在提法上,用了“主力军”“发动机”来形容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家,称民营经济是重庆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庆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民营企业家是重庆的宝贵资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发动机。这种提法,生动形象地呼应了中央反复强调的“两个毫不动摇”,同时也强烈地体现出重庆对民营经济的期待和倚重。
其次,重庆对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寄望甚殷,提出力争到2027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62%、民营经济市场主体430万户以上。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实施意见》提出了8个方面25项措施来加力支持重庆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其中一个方面,就是着力推动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
再则,重庆市民营企业已进入代际传承高峰期,加强年轻一代培养,已成为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民营经济要当“主力军”、做“发动机”,就必须得打造一支政治过硬、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示范引领作用突出的渝商队伍。
新时代渝商培养计划的目标是,把45岁以下有潜力的优秀年轻一代民营经济人士作为培养重点,到2027年,培养形成“十名领军、百名精英、千名骨干、万名新锐”金字塔式年轻一代民营经济人士队伍。重点针对“45岁以下”这个年龄段,这样的考量不难理解:“45岁以下”要么是新锐创业者,要么是商业世家,既有年龄优势,又饱受商业氛围熏陶浸润。既然是培养,就得尽量避免青黄不接、结构失衡,注重“筑池蓄水”。当然应该聚焦求知若渴、璞玉待琢的年轻人,以实现对前沿技术的捕捉和对优良传统的传承。
新时代渝商培养计划,有多元创新手段。主打的就是“引”“育”“护”,即“灯塔引航”“强树育苗”“亲商护商”,既有接天线的党建统领,又有接地气的议程设置,引导年轻一代民营经济人投身乡村振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从理论观点、实操技能、商业架构、盈利模式等方面全方位推动新时代渝商走向更高、更宽、更广的舞台。
新时代渝商培养计划,也是政商亲清关系的体现,主打的就是“双向奔赴”。政府主动作为,也给企业释放出更积极的信号,通过对新时代渝商补短板、强优势,修内功、强韧性,强化忠诚意识、拓展世界眼光、提高战略思维、增强创新精神、锻造优秀品行。相信这样的“双向奔赴”,必然促进新时代渝商更多思考国家民族发展大局,深切理解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色和本质要求,进一步加深对全球竞争、产业发展和科技前沿的趋势判断,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养与创新能力,为新重庆建设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