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8日,潼南双江古镇,一座座清代宅院星罗棋布。本栏图片由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
|
屋檐斜撑上的镂空雕刻。 |
|
双江古镇精彩视频 扫一扫 就看到 |
编者按
古镇,承载城市历史变迁,是富于烟火气的“活历史”,是不可替代、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也是文化保护与文脉传承的重要对象。截至二○二二年,重庆有二十三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四川有三十一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今年,川渝两地均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当地党委政府工作的“总牵引”。在此背景下,重庆日报联合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四川日报共同策划推出“重走川渝古镇 找寻巴蜀韵味”系列报道,聚焦两地知名古镇(传统风貌区、历史文化街区),共探在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中“唱好双城记 共建经济圈”的实践经验。
潼南双江古镇,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古镇位于潼南城区往西10公里,因猴溪、浮溪两条溪流环绕而得名。
市规划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双江镇坐西南,朝东北,背依卫星坡,前有金龙、银龙二山,东朝滔滔涪江,体现了中国古代“高毋近阜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的择地思想。这里水陆交通十分便利,南向重庆、北通遂宁。自清初建场后,迅速成为商贾云集之地。
这也是一座鲜活的古镇。人们能漫步于清代民居之间,感受原汁原味的空间格局;也能在老街老巷中品味烤酒等代代相传的老手艺;还能在古镇周边寻觅到乡村振兴的新亮点。
6月8日,记者来到双江古镇,感受厚重的历史文化在书香味与烟火气中的传承。
杨氏民宅见证榜样力量
重视教育的家风在当地长久传承
走进双江古镇核心区,一座镌刻着“双江”二字的牌楼映入眼帘。牌楼后,便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杨氏民宅。
杨氏民宅又名田坝大院,是清朝光绪年间双江首富杨宣哲的家宅。杨氏民宅坐南朝北,建筑面积2616平方米,有51间房屋厅堂,108扇大门和300多处雕刻精美的大型槅扇漏窗。还保留有百余岁的蜡梅、葡萄、黄桷兰和芭蕉。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张兴国介绍,这是一处单檐悬山顶木结构四合院式建筑,距今已有110多年历史。
以杨氏宅院为代表的双江民居建筑群,是目前西南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清代民居建筑群之一,处处体现出建筑工匠的智慧。
例如,杨氏民宅过厅采用抬梁加穿斗的空间构架模式,减少落地木柱数量的同时,增加了构架的纵向刚度,形成了稳定的大跨度空间;正堂屋的门扇上,雕刻有倒挂的蝙蝠、盛开的梅花等图案,寓意“福、禄、寿、喜”。
在杨氏民宅的大气格局和精美雕刻之外,同样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浓厚的诗书氛围——民宅内院设有私塾,还设有一处花厅,供杨宣哲的儿媳陶香九吟歌作诗。
“杨家是大富之家,也有世代饱学的传统。陶香九就是近代首位出版诗歌专著的女诗人。”双江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杨宣哲是原国家主席杨尚昆和革命先烈杨闇公的堂伯父。杨氏家族非常重视教育,在位于双江古镇的杨尚昆旧居(四知堂)和杨闇公旧居(邮政局大院)中,也设有私塾。杨氏家族还设有专门的教育基金,供后代求学。
因此,杨氏后代人才辈出。杨宣哲的孙子杨肇熉先后在北京大学和法国巴黎大学深造,是潼南的第一位博士;另一个孙子杨肇燫是物理学家,曾任中国科学出版社副社长、《物理学报》主编。杨宣哲的曾孙杨先堉是德国古典哲学专家。曾孙女杨先琇则是英语教授、翻译家。
这种重视教育的家风,也在当地得到了广泛认同和长久传承。
双江镇总人数5万多人,仅有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和一所职业中学,但求学氛围浓厚。近年来,仅双江镇大埝小学就有2名学生先后考入清华大学。
“镇上的书香味很浓,许多孩子都以杨尚昆、杨闇公为榜样,立志报国。”双江镇相关负责人说。
彭氏酒坊酿出岁月味道
历史建筑活化利用留住乡愁
从杨氏民宅出门右拐,绕过一个弯便是充满烟火气的历史建筑彭氏酒坊。
从风格来说,彭氏酒坊和杨氏民宅大为不同——不仅独门独户,而且外墙还略有剥落,露出了夹层中编织的竹篾。
“这种工艺叫作‘竹编壁’,是南方地区古建筑中常见的墙壁形式。中间用竹篾条编成骨架,再在双面涂抹稻草、泥巴、石灰等混合而成。”张兴国说,竹编壁可将泥灰的抗压性与稻草的抗拉性、抗剪性相结合,类似混凝土和钢筋组合的效果。彭氏酒坊作为市级历史建筑,既保留了商业建筑的历史风貌,又兼顾了经营、住宿等功能,相当富有生命力。
彭氏酒坊经营者彭祖胜今年76岁,以前是潼南酒厂职工。上世纪90年代,国有资产转制时,彭祖胜买下酒厂的老房子,开起了彭氏酒坊,继续酿造传统白酒。
彭祖胜回忆,当时酒坊建筑很老旧,他本想把房子内外都整修一遍,但资金不足,就先加固了建筑内部,重新安装电线、水管等。歪打正着,反而保留了建筑原有的历史感。
“客人都说,老彭的酒配起这个老屋更有味儿了。”彭祖胜笑着说,2021年,双江彭记白酒传统酿造技艺入选潼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彭氏酒坊一年要销售5万多斤白酒。
“双江古镇的烟火气不仅得益于历史建筑,还得益于原汁原味的空间格局。”张兴国说,过去,猴溪和浮溪可以直通涪江,涪江水路兴盛带动了古镇发展。古镇由南北主街和几条次要街巷构成鱼骨状的街巷格局,是因水而生、因商而兴的典型巴蜀场镇格局。周围山水也形成了“双水环抱、众丘倚背、笔案齐全”的绝佳环境。
如今,古镇的原有街巷空间还遗存有东、西、南、北、中、兴隆6条街,以及水巷子、老猪巷2条巷子。古镇街巷宽约2—5米,两侧建筑多为1—2层,街巷高宽比在0.5—1米之间,尺度宜人。这种街巷空间不仅节约了用地,也与当地的气候条件相适应。
猴溪浮溪涌动乡村魅力
古镇为乡村振兴带来新特色
双江古镇蓬勃的生命力,背后离不开对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
潼南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21年,潼南完成了《双江镇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修编)》,将挖掘历史文化内涵、传承历史文化传统作为主要手段,把新型城镇化发展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以保护双江历史建筑、传统空间格局与风貌特色为核心,充分挖掘“红色文化”“明清移民文化”等历史文化内涵,推动历史资源活化利用,将双江镇建设成为潼南区乃至重庆市重要的历史文化展示窗口。
如今的双江古镇,不仅因历史风貌和红色文化吸引众多游客,更因地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腹心位置,迎来更多的机遇。
紧邻双江古镇的金龙社区,便是受益者。
金龙社区第一书记曹江波说,借助双江古镇每年100万人次客流量,金龙社区逐步打造了200亩的共享农庄,蔬果全部不使用化肥,主打生态味道。同时还布局了书屋、民宿、火锅店等产业,让游客“留下来”。
2022年,潼南和遂宁实行旅游互惠,持遂宁有效身份证的游客,到双江古镇等A级景区游玩免费。金龙社区也因此受惠,获得了更多人气。
共享农庄的半山书屋曾是村里无人问津的旧房,如今整修一新。坐在书屋,隔窗就能看到浮溪流过,两岸绿树成荫。
半山书屋合伙人之一王芳原本在深圳工作,被双江古镇的历史底蕴和金龙社区的乡村振兴规划所吸引,毅然“归田园”。她说,如今,半山书屋不仅是休闲消费空间,也是村里的公共空间,节假日期间,常常一座难求。
曹江波介绍,今后,金龙社区还准备新建600多平方米的停车场,栽种上万株花卉。并将对浮溪进行河道整治,使环境更加优美,将传统的“古镇游”延伸为农文旅结合的“乡村游”,撬动更多就业机会,让双江古镇的历史文化底蕴成为乡村振兴的新“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