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
第013版:思想周刊·新论
上一版 下一版 
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06 月 26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

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
——深入学习《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

  编者按

  《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年11月至2022年10月这段时间内的重要著作。这些重要著作,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教材。认真学习《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是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的重大政治任务。重庆日报组织了相关专家学者认真学习《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并撰写了学习心得,现推出策划专版,与读者共享。

  在回答三个时代课题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方旭

  《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最重要、最基本的著作,集中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集中反映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的权威教材。

  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达到新的高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题。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时代课题,《习近平著作选读》集中了众多重要论述。其中包括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的重大问题,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揭示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实践的具体形态,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必须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所处的新的历史方位,如“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深刻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全面系统论述“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习近平著作选读》围绕解决现代化建设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其中包括设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基础上分两步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如提出“第一个阶段,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阐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最鲜明的旗帜,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代最鲜明的品格,如提出“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等重要论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等方面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和战略指引。

  科学回答“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时代要求。过去一百多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答卷。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习近平著作选读》围绕实现新时代新征程目标任务关键在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等内容给出全新答案。其中包括提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全面从严治党。勇于自我革命,不断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有害因素,不断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原体,这样才能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如“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强调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各项建设。旗帜鲜明讲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征。注重从政治上建设党,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突出贡献。如“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以党章为根本,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即始终坚持把党章作为管党治党总依据,着力形成以党章为根本、以准则条例为主干,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运行有效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

  (作者系中共重庆市委党校应急管理培训中心副主任、教授,重庆市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首席专家)

  深学笃用新时代强国复兴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肖忠意

  近日,《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正式出版。整书详细记录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集中阐释了砥砺奋进取得大国之治的方法论。学习《习近平著作选读》,我们必须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理论发展要求,加强学习研究和学理阐释,持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切实抓好贯彻落实,不断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科学回答强国复兴“四个之问”的理论内涵。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进入新时代,面对快速变化的世界和中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更进一步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为人类社会描绘了科学蓝图,并实现理论对伟大实践的指导。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把握“两个结合”,担负起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的使命;《毫不动摇坚持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推动各种所有制经济健康发展》阐述了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正确性,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振了把经济社会发展搞上去的精气神,科学地回答了关系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中国之问”。《共同努力把人类前途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阐释了关于“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的重要判断,形成了以坚持创新驱动,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长模式;坚持协同联动,打造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坚持与时俱进,打造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坚持公平包容,打造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科学地回答了“世界之问”。党中央始终把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为新时代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在脱贫攻坚上出实招下实功见实效,持续下大力气破解制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问题;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让人民享有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全面的民主权利,科学地回答了“人民之问”。《习近平著作选读》系统解读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科学地回答了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之问”。

  踔厉践行强国复兴“六个必须坚持”的科学指引。 学好用好《习近平著作选读》,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要切实把学习“六个必须坚持”成效转化为坚定的理想信念,把问题找准、把研究方法选对,并将其转化为做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探索工作,推动强国复兴的生动实践。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始终聚焦新征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不断增强科学理论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生命力。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坚定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主动拥抱绵延几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凝聚强国复兴的磅礴力量。必须坚持守正创新,着眼历史经验总结、立足当前实践需要、放眼前瞻性未来,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持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向世界展现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阐释中国之路、中国之理、中国之治。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正确认识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的客观规律,以解决国家发展和党执政面临的挑战等现实问题为目的,不断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认识国情和体制特征、分析和解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变迁,从实践中提炼理论,提出优化发展方式、解决经济社会突出矛盾的有效路径。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加强顶层设计,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注重加强前后衔接、左右联动、上下配套、系统集成,努力在核心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必须坚持胸怀天下,立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伟目标,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积极回应世界各国人民追求发展进步的普遍关切,放大自信的“声量”,探索国与国交往的新型模式,打造全球互联互通伙伴关系,提升新时代中国理论的世界性贡献。

  (作者系西南政法大学审计与法治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创造与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

  姜土生

  《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教材。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贯穿始终,许多篇目反映了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紧密联系,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把握和规律性认识,为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指明前进方向、提供根本遵循,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力量源泉。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宏大使命情怀,内在地体现文明的复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内在的要求是文明的复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只是物质上获得极大发展,更重要的是中华文明重新焕发生机活力,以崭新的姿态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只有创造过辉煌的民族,才懂得复兴的意义,只有那些历史上曾经创造过辉煌文明成就的民族和文明,才有资格谈复兴,才有复兴的条件与前提。中华文明作为世界上古老文明中的一种,一直延续而未曾中断,显示出了中华文明的独特性与顽强的生命力。中华文明以其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制度文明、器物文明等多个方面,展现出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魅力价值。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一文明新形态是在不断扬弃的过程中实现了对资本主义文明形态的超越。这一文明新形态是满足人民需要、实现共同富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文明形态,符合人类文明发展规律,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璀璨明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将是中华文明的复兴。到那时,中华文明在融合世界文明发展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必将再次展现出无与伦比的吸引力,为世界文明进步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持续推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丰富和发展,彰显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伟力。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五位一体”整体性文明的综合呈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种新形态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本质上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组成的新型文明体系,是“五位一体”整体性文明的综合呈现。在物质文明上,中国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经济建设之路,这就是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这是人类经济制度的新形态,它既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发展方式,也不同于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方式,而是创造了一种新型的物质文明。在政治建设上,我们大力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资本主义民主形式的社会主义民主道路,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将人民民主视为社会主义的生命,努力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这是人类政治文明的新形态。在文化建设上,我们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这是人类精神文明的新形态。在社会建设上,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持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建设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是人类社会文明的新形态。在生态建设上,我们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之中,坚持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提出了“绿色”发展理念,注重实现高质量发展,将“美丽”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目标之一,这是人类生态文明的新形态。因此,总体来看,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文明形态。

  (作者系重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

  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王季艳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原则”一文,深刻阐述了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重大原则,为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当前,全党正在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我们要以这次主题教育为契机,以学增智、学以致用,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协同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

  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制度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要进一步增加制度供给,完善生态文明单项制度建设和强化制度体系建设相结合,以体系化建设实现制度的集成高效、协同增效。从构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着手,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通过制度创新解决现行体制中制约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障碍。注重制度创新与制度衔接的关系,完善制度配套、强化制度执行,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落地见效。在生态保护法治化的道路上,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以法治力量推动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全面构筑严密的法治体系,从环境立法、执法、司法多个维度,加大环境法治保护力度,夯实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基石。实现科学立法,建立健全生态文明立法的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生态文明法律法规。不断强化生态文明严格执法,建设完善的环境执法体制、创新执法方式和执法手段,建设具有战斗力的环境执法队伍,持续提升环境执法能力和执法水平。全面加强生态环境司法保护,扩大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起诉主体范围,推进司法保护和行政执法的有机衔接。

  以高水平生态保护促进高质量发展。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建立在过度消耗资源和环境污染基础上的增长得不偿失、难以为继。一要创新发展思路和发展路径。完整准确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二要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着力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水平,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突出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既守住生态环境的底线,又保障经济平稳运行和高质量发展。坚持以绿色发展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从中创造新的增长点,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动力和活力。三要正确处理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关系。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将三者有机统一起来,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把经济活动、人的行为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实现社会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以高水平生态保护赋能高品质生活。环境就是民生,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随着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向往,对清新空气、清澈水质、清洁环境等优质生态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生态环境质量已成为衡量人们生活品质的重要指标。实现生态高质量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正是对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期待的时代回应。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构建满足人民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实践路径。坚持党对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的全面领导,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发挥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和社会组织的协同作用,形成全民参与的体制机制,动员全社会力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二是继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提升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持续深化国土空间治理改革,坚守能源矿产资源安全底线,加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巩固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要继续践行“两山”理念不歇气,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让优美生态环境成为人民高品质生活的“标配”,谱写美丽中国建设新篇章。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为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成果)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